“作为一名农技干部,就是要经常在山林里转,在田坎上走,只有扎根基层,才能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在种植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是肖胜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肖胜刚向种植户传授豇豆种植技巧
自从1988年进入将乐县农业部门工作后,肖胜刚长期从事果树、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推广工作,拥有着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三十余年来,他把所有的热情和心血都毫无保留地洒在了田间地头。
2016年底,肖胜刚当选市十三届人大代表,2021年底连任市十四届人大代表。他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始终坚持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
作为一名来自农业一线的人大代表,他非常关注乡村发展,先后提交了《关于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我市特色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撂荒地整治及复垦后管理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等。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建设区域化水稻种子精选加工储运中心提升种业基础服务能力的建议》。
三明制种历史悠久,作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我市培育出了建宁、泰宁、宁化、尤溪四个国家级制种大县。2023年全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4.6万亩,产量约7000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5和1/4。
在种业发展中,种子的生产加工能力是种子全产业链核心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调研中,肖胜刚发现,我市种业发展不平衡,明溪、清流、将乐、泰宁等县的种子精选、加工、储运能力较薄弱,制约了全市种业经济的发展。
“建议加大对种业基地发展时间较短县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完善种业基础服务设施;建议支持将乐县建设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精选、加工线以及低温冷藏库、转运库等设施,全面提升我市稻种基地生产能力……”在实地调研、走访相关部门和单位后,肖胜刚写下了自己的建议,并提交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肖胜刚整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
很快,肖胜刚的建议得到了市农业农村局的答复:持续加大对制种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提升制种基地加工仓储能力和“五化”建设水平;支持福瑞华安种业等企业申报科研育种基地及种子加工仓储能力提升项目,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种子加工仓储能力……看着自己的建议渐渐落到实处,肖胜刚的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工作中,肖胜刚发现,近年来,我市从严落实监管责任,持续提升执法水平,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但在农业投入品使用管控、重点流通销售环节检测、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如何用最鲜明的态度和最有力的举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大力倡导绿色生态种植,推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和模式;积极谋划建设智慧农安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实现全程质量安全管控……”思虑许久,肖胜写下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建议得到了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局的重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和农药减量技术培训;持续构建“互联网+监管”及“物联网+监管”体系,实现主要农资和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纳入平台监管;组织开展市场销售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和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管理工作……随着一项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筑牢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肖胜刚还经常扎根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最新种植技术,介绍优质果蔬品种,致力于把普通农民培育成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如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乡村‘空心化’问题如何破解?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村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如今,年近六旬的肖胜刚依然在基层一线奔走,并不断思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