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 建议督办

建诤言献良策,聚共识谋发展!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回放(下)

2025-01-05 10:24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代表共提出建议219件。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集中开展代表建议办理“督办月”、办理结果“回头看”检查活动,加大督办力度,推动代表建议办出成效。市政府及各承办单位认真落实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要求,密切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系,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完成办理任务。从代表反馈情况看,代表对建议办理结果表示满意的198件、基本满意的21件,满意率100%,一件件关乎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关切的人大代表建议得到办理、落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加快算力网络创新 发展激活新质生产力

    领衔代表:徐健

  建议内容: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核心生产力,是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对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科技创新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快算力网络统筹布局及算网产业集群建设,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办理情况:加快算力网络统筹布局,持续推进三明市云计算中心整合建设,实现各级各部门系统集约化部署;扩容电子政务纵横网络带宽,确保数据传输的高速性和稳定性;探索超前布局算力设施,规划建设一个集数据存储、处理和灾难恢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智能计算中心。加快算网产业集群建设,支持中国移动投资建设三明数算中心项目,打造优质、安全、平价的算力资源服务,积极争取融入国家和省级算力网络。联合上海IT龙头企业以及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同研究成立一批算力创新机构,吸引和培育一批本地化、高水平的算力技术创新人才。印发《三明市支持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的若干措施》,在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发展环境优化、入园转型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加快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加大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

    领衔代表:兰明英

  建议内容:我市传统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建议:支持传统制造业深耕细分领域,孵化新技术,开拓新赛道,培育新产业;支持企业聚焦基础产业,实现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支持企业首台(套)装备扩大创新应用市场。

  办理情况:一是聚力技术改造,用好用足省级技改贷款贴息和设备补助政策,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302家。二是强化科技攻关,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建设各类研发平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已培育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省级、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2家,中机院海西分院获评工信部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三是促进绿色发展,出台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累计创建1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43家省级绿色工厂。四是推动智改数转,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我市4家企业列入省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目录,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5家。


  优化我市交通信号灯设置

    领衔代表:吴江潮

  建议内容:针对我市部分群众认为交通信号灯指示不清晰、设置密度和时间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对交通信号灯进行大排查,进一步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密度和通行时长。

  办理情况:市公安局高度重视“智慧交管”建设,常态化对我市交通信号灯进行摸排,建立电子台账,综合评估信号灯安全状况及运行效率,优化信号灯配时,改善信控路口整体通行能力。一是优化信号协同提升通行效率。已对市区江滨路、新市路及工业路在内主干道绿灯时长进行适当延长,最大限度保障主干道交通畅通有序;探索主干道绿波设置,在江滨路东新一路路口、江滨路东新三路路口及江滨路东新四路路口实施联动绿波控制,道路通行效率提升25.36%。二是优化临时信号灯设置使用。在市区交通拥堵的市第一医院门口、江滨路乾龙路口等5个重要路段增设临时信号灯,有效规范路口行车秩序。三是优化专业运行维护团队。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信号灯优化运维团队,专人专职做好信号灯设施维修养护、信号灯配时方案优化调整等工作。


  发挥我市物流产业新优势

    领衔代表:郑季武

  建议内容:当前,我市物流产业面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布局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部分企业在用地、资金等方面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现有政策难以满足智慧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等难题。建议: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市区现代物流业拼速度比绿色;大力推进数字化赋能,推动市区现代物流业求质量比效率。三是大力推进物流联盟,推动市区物流业走联盟比实力。

  办理情况:一是运力不断升级优化,目前我市共有运营货车16960辆、262578吨位,货车平均吨位达15.7吨/辆。其中牵引车5565辆、挂车5690辆、187311吨,分别比增11.8%、8.1%、8.5%;全市LNG加气货车447辆,占全省LNG加气货车54.71%。二是物流企业不断规模化,目前我市货物运输企业864户,占全省9.19%;A级物流企业占全省12.40%,数量仅次于厦门、泉州、福州。三是物流设施明显改善,已建成三明陆地港等8个物流园区。四是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全市共培育6家网络货运平台。五是出台《三明市促进交通物流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在物流企业壮大培育等方面给予扶持。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领衔代表:曾土儿

  建议内容:当前,我市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动力不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建议: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循序渐进推进企业改造升级;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升级改造政策,一对一辅导企业用能升级改造。

  办理情况:近年来,我市聚焦“双碳”战略,持续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化升级改造,全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是绿色转型步伐快。推动全市47个节能改造项目成功入选省工业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名单,金牛水泥公司、青山纸业、南方水泥、建新轮胎等4家企业先后获评省级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大。2021年以来,共累计下拨各类节能专项奖励资金8215.11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实施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在全省率先执行“在节能改造项目完工后,以预估节能量为基础,预拨不超过50%的节能奖补资金至企业”的政策,有效提高企业的政策获得感。三是每年为企业提供专业辅导服务30场(次)以上,一对一为企业“问诊把脉”、开出“绿色药方”。

  

    依托沪明对口合作 强化人才培养

    领衔代表:洪鲁宾

  建议内容: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三明在薪酬待遇、地域、职业发展等方面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较为不足。建议:紧抓沪明对口合作契机,依托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参观学习上海先进企业,开展研学交流;联合开展项目,培养本地人才。

  办理情况:一是依托上海高校开展人才交流。举办“扬帆绿都·圆梦三明”专场招聘会;主动对接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交流,全市已有12个教育行政部门、83所学校与上海对口部门及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二是借助上海资源,开展人才交流培训。上海24名博士后、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深入我市9个县(市、区)对19个基层项目进行现场技术帮扶指导;开展研修培训,2024年共邀请上海知名教授、专家和名师83批342人次来明讲学,教育系统先后组织43批900余人次学校管理和骨干教师赴上海研修培训,对口合作学校共开展线上线下交流、互访学习850余次。三是推动两地项目合作,培养本地人才。对接上海农科院与三明运康农业签订协议,支持运康发展菌菇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培养服务保障;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夸夫曼(上海)智能科技公司等援助市农业学校建设智能新能源元宇宙实训中心项目;上海市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援助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卫星遥感应用实验室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项目”,现已落地建成。


  加强传统村落开发保护利用

    领衔代表:刘晓明

  建议内容:当前,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过程中存在未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落实不够、保护规划编制滞后、管护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等问题。建议:在体制机制方面进一步提升管护水平,在安全保障方面推广建立村规民约,在政策扶持方面争取更多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在社会集资方面加强资金整合力度。

  办理情况: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出台《三明市传统风貌建筑认定和管控导则》,制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建设任务目标,建立重点监管、每月晾晒、每季督查、年终考评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组建市历史文化保护专家库,公开征集具有规划、建筑、文物保护、历史、非遗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43名。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全市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个、中国传统村落7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6个、省级传统村落117个。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了3个历史文化名镇、41个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及388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重点改善提升及保护修缮工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4.8亿元。三是加强活化利用。全市1498栋历史建筑已活化利用984栋,利用率65.69%。


      加强我市短视频媒体引导和培育

    领衔代表:池金屏

  建议内容:短视频通过转发和平台推送实现“人传人”,传播速度呈指数级地增长,为此融媒体平台应在短视频上发力。建议:三明各级媒体要打造更多满足民众需求的短视频节目;主动关注遴选当红主播,鼓励和引导更多媒体人参与短视频制作;培养和引进符合我市发展需求、专业化、高素质的新媒体人。

  办理情况:一是2019年以来,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先后开通抖音号、快手号、微信视频号、央视频号等10余个短视频平台账号,其中抖音、快手账号粉丝数量分别达133.2万、73.8万,抖音、快手、视频号三个平台浏览量百万+以上短视频3000多条,千万+以上短视频50多条。二是近年来,市委网信办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三明市十佳好网民”“三明市十佳乡村网络主播”“三明市十佳网络文明建设案例”等评选活动,组织开展“我的家乡叫三明”“活力新三元 幸福山水城”等短视频大赛。市县融媒体中心也多次组织开展各类短视频大赛活动。三是市县融媒体中心面向一线选育融媒特种兵,已举办融媒特种兵云课堂培训20余期;市融媒体中心在内部实施“导师制”,常态化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在人才引进方面,近年来三明市融媒体中心通过紧缺专业免笔试方式,招录了17名专业技术人才。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