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6-05-18 15:40    来源:市人大办公室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2016421

  三明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监督工作计划,315日至25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廖小华带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将乐县、建宁县和永安市,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了解、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我市防震减灾“一法一例”贯彻实施情况、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和农村住宅抗震设防等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地震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危害程度大、难以预测等特点。我市地处福建中部,境内有沙县——南日岛、永安——晋江、邵武——河源、政和——海丰、南平——宁化五条断裂带。历史上,我市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其中,1997531日永安小陶5.2级地震是1990年以来华南内陆地区发生最大的地震,造成7千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市把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开展。 

  (一)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力度,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震害防御知识、自救互救常识等方面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升社会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避险能力。一是通过多种媒介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每年“5.12”防灾减灾日和“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采取设立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播放专题教育片、发送手机短信、安排专刊、组织采访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免费向公众发放《防震减灾使用手册》5万册,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是积极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校。目前,全市有11所学校被评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大田、尤溪、永安建立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三是做好不同群体的针对性宣传。通过参观体验馆、观看防震减灾宣传片、应急疏散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发放书籍资料、开设培训讲座、开展桌面演练等形式,进一步明确职责,提高领导干部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通过科技三下乡、编发农居抗震设防手册及“三网一员”作用等,提升农村防震减灾意识。 

  (二)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建设地震监测台网。配合省地震局,全市建有11个地震预警信息社会服务网络系统信息节点,永安、大田、沙县和泰宁4个地壳形变GPS基准站已建成,尤溪、宁化、建宁、明溪4个地壳形变GPS基准站正在建设,监测台网日趋完善。二是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配备一名副职领导兼任防震减灾助理员,一名乡镇干部担任测报员、速报员或宣传员。永安市给予防震减灾助理员每人每月100元、宏观观测点观测员每人每月50元的补贴,推动防震减灾工作有效开展。三是建立联动会商制度。完善水口库区协作区联动机制和地震趋势会商制度,加强与其他地市、各县(市、区)之间的联防协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监测监视水平。 

  (三)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得到推进。一是加强重点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十二五”期间,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对大唐国际沙县热电厂、永安—宁化高速公路、永安安溪源水库、三明台江医院等17项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加强监管,确保重点项目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二是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全市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基本能够按照标准加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2012年以来,建宁县建设部门结合每季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巡查,开展抗震设防质量检查项目200多个,发出整改通知书400多份,涉及未按图纸抗震设防标准施工整改内容300多条,整改率100%,行政处罚1起,罚金10万元,建设工程抗震标准强制性条文得到较好贯彻执行。三是加强民居工程和校安工程建设。结合村镇住宅小区和新村建设,加强农村民房抗震设防的指导。通过建设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等提高民居抗震减灾水平。加强部门联动配合,推进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目前,我市已有2个社区获评国家级地震示范社区。 

  (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一是依法建立地震应急预案体系。2013年市政府进一步修订了《三明市地震应急预案》,各级各部门和重点企事业单位也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或修定了地震应急预案,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及装备建设。全市依托消防、武警部队等建立了12支灾害紧急救援队伍,13支救援志愿服务队和13支民兵预备役救灾分队。“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入2000万元用于灾害救援队伍装备建设。三是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和物资储备。各地结合广场、公园、绿地和体育场所规划建设,将应急疏散避难场所纳入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考虑,目前全市共建有规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30处。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机制,全市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达2875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一是新建工程抗震设防仍存在薄弱环节。防震减灾“一法一例”及《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等对工程的抗震设防已有规定,但把抗震设防措施严格落实到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理、质监及验收全过程还存在薄弱环节,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仍有待职能部门加强监管落实。二是已建成建筑抗震性能底子不清。《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已建成建设工程进行抗震性能检查。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已建成工程,应当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但此项工作各级推进不力。尤其是市区老旧住宅及部分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未设防建筑仍占相当比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三是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差。因农村住宅建设尚未纳入设计、审查、许可、质监、验收等监管范围,加上村民防震减灾意识较差,大多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按传统方式建造的房屋在安全上存在很多缺陷,基本不设防,极易造成“小震致灾,大震重灾”。 

  (二)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不够到位。一是机构人员不健全。建宁、明溪、泰宁、三元防震办为县(区)科技局内设挂牌机构,梅列、沙县、将乐还未设立地震专门机构。建宁县在其他机构安排编制为地震办使用,一些地震办无人员编制,还有一些地方既无机构也无编制,造成地方防震减灾日常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开展。二是地震应急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地震应急预案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一些地方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在细节衔接和横向联动方面可操作性不强。应急演练方面,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及应急救援演练仍需加强,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区近年来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不多,此外,医院、车站、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也少有演练。 

  (三)防震减灾基础建设有待推进。一是地震监测手段较弱。全市共有969个监测台(点),除尤溪地下流体观测点为我市自建,永安小陶钻孔体应变观测点为省、市共建,其它均为省地震局建设,我市自主建设的前兆监测手段很少。此外,我市观测网点也偏少,前兆监测集中在永安、尤溪两个地区,不能涵盖整个辖区空间范围,地震前兆反应较弱,对于捕捉到的地震前兆信息也无法验证。二是防震减灾专用装备较薄弱。根据(闽政办发明电[2013]71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的通知》,到2015年,县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装备配备应不低于159万元,但至今仍有一些县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未落实到位,应急救援装备基础薄弱。三是市区应急避难场所不足。近年来市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加大,结合市体育中心建设了地震应急避难场,但场馆离市区较远,同时市区的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偏少,房屋建设密集,道路不够宽敞,一旦地震发生,市区居民应急疏散和应急救援必然存在问题。 

  (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广度、深度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重视不够,一些领导对防震减灾工作多停留在口头上,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因机构、经费和人员等问题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程度仍然不够,农村防震减灾宣传也未到位。中小学防震减灾常识教育开展不平衡,学校防震减灾常识普及仍需加强,学生二次媒介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几点建议 

  各级政府应当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内容,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将防震减灾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努力实现防震减灾“地下结构搞清楚,地上建筑搞结实,普通民众要明白,应急处置要有效”的目标。 

  (一)严格把关,切实把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与强制性标准相衔接落到实处。防震减灾,重在设防。许多震例表明,建设工程质量是抗震设防、防止次生灾害的重中之重,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是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地震部门要做好重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审定;规划部门在核发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及各类规划许可时,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是否符合抗震防灾规划的要求;建设部门要切实做好建设工程的强制标准与抗震设防要求的衔接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强化新建及改、扩建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加大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监督,确保工程抗震设防质量,加强农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服务,真正实现建设工程“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二)全面排查,加大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市政府要依法加大已建成建筑尤其是老旧住宅及重要建筑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定期开展抗震性能排查、鉴定和城市震害风险综合评估。对抗震设防达不到要求、结构抗震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要摸清底子,提出方案,列入城乡建设规划或危房改造计划,分期分批逐步加固或拆除重建;要继续强化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校舍系统检查,制定专项治理规划,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校舍要认真整治,新建学校校舍要严把抗震设防关,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得投入使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和桥梁、路段要分期分批进行整治,严防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常抓不懈,切实提升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当前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仍较薄弱,应急避险能力不强,需要各职能部门常抓不懈,创新宣传方式,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要把应急演练作为检验提升宣传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径,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结合实际,统筹安排,适度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抓好专业救援演练,切实提升专业队伍救援水平;抓好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努力提升民众避险自救能力;抓好地震预案应急演练,让各级各部门明确各自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职责,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一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省政府关于应急队伍装备要求未落实到位的县(市、区),要切实加大投入,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须的装备和器材。重视在医院、学校、社区及重要单位组织青年志愿者应急服务队,加强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培训。将乐县成立由退役士兵组成的县综合应急大队,承担全县综合应急任务,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四)未雨绸缪,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协调解决各县(市、区)地震机构、人员、编制不够清晰问题,配备相应工作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统筹安排所需的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物资储备等。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整合防震减灾与防灾减灾资源,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应急物资储备,推进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的有机结合。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