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林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7-07-04 16:28    来源:市人大办公室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三明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7627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张知通副主任带领下,于59日至12日对我市林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察看了永安市上坪乡荆坪村林业机械设备创新应用、将乐县北京林业大学(福建三明)南方实践基地等13个调研点,召开了3场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永安市、将乐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深入了解掌握我市林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重视林业科技创新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上决策部署,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林业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一)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是拓展创新平台。先后由尹伟伦、唐守正、孟兆祯、张齐生4位院士领衔,成立了三明林业产业、森林经营、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吉兴竹业等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永林股份、铙山纸业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加强科学研究。“十二五”以来,全市共研究取得林业类新产品48个、专利34项,由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林木良种细胞工程繁育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环保高密度竹重组材及系列产品开发》、《枫香用材和观赏优良品系选育与应用》等25项林业研究成果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毛竹林雨雪冰冻灾害与综合救护技术措施》、《多花黄精种群生态及林下栽培关健技术研究》等23项成果获三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全市12个县(市、区)林业部门和规模以上林业企业至少与一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2010年,将乐县国有林场建立北京林业大学南方林区(福建三明)综合实践基地,对接引进北京林业大学23项科技项目进行合作攻关。 

  (二)科技推广与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发挥林业服务机构作用。全市共成立县级林业服务中心12个,乡镇分中心72个,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9个,林权登记管理机构12个。各县林业服务中心与科技推广中心、森防站等联网,为林农提供种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技服务。二是深入开展林业科技入户工程。全市林业部门组织挑选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好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与农民结对子。目前12个县(市、区)都已选择了1个企业、10个村和100户进行试点,使科技成果入户率、到位率达到80%以上。三是重视林业技术人员培训全市每村都选聘一名以上农民林技员,并加强对农民林技员进行林业基础知识、技术培训。2016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7期,培训人数5600多人次。 

  (三)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发展作用日益显现。全市国有林场、科研机构、推广中心等部门积极争取科技示范项目支持,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林业科技推广专项资金项目46项,申请补助资金2620万元。一是带动笋竹产业发展。全市推广毛竹商品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与推广”等科研成果,带动全市累计建有笋竹丰产林153万亩、示范片128片,建立竹林现代科技园12个,开展竹山FSC森林认证15万亩。二是带动油茶产业发展。全市应用推广油茶遗传改良”等技术,选育油茶无性系50个。目前全市建有油茶林92.4万亩,开展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6万多亩,亩产量从每亩510公斤增加到每亩1015公斤。三是带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全市开展红豆杉、闽楠等乡土珍稀珍贵树种技术研究和推广,现已推广种植珍稀珍贵树种500多万株,改变了单一树种的局面,使我市林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是带动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发展。红豆杉提取高纯度抗癌药紫杉醇、草珊瑚优良种质资源筛选等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带动全市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发展。目前全市现有药用植物资源1713种,中药材基地保有面积36万亩。 

  (四)技术标准化工作逐步推进。一是实施标准化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建有5个标准化示范区,示范面积5026亩。如《大田县楠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尤溪县油茶丰产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示范项目。二是参与林业标准制定。“十二五”年以来,全市承担标准化制修订项目23个,投入经费271万元。其中国家标准2个,省地方标准21个。如由我市负责起草的《樟树工业原料林培育技术规程》、《多花黄精培育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项目相继颁布实施。三是注重品牌建设永安林业集团的“永林蓝豹”高密度纤维板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和其昌竹业的“和其昌及图”、福建饶山纸业的“铙山Naoshan”等10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永安闽笋干、尤溪绿竹笋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五)科技人才培养不断加强。我市注重对林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目前市本级林业系统共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22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 人,市管拔尖人才 1人,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硕士以上学位人员36人。林业部门积极鼓励林业科技人员参加北京林业大学来我市举办现代林业与绿色行政研修班、推广硕士班等类型的培训学习。如2012年至今北京林业大学已在将乐县举办“推广硕士学位班”4期,培训学员47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些年我市林科技创新不断进步,但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与“三农”发展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整体水平还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一)政策支持不够。尽管近年来市政府出台了《三明市“十三五”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专项规划》和《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在科企合作、人才流动、改革聘用制度、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在扶持、激励等政策方面缺乏细化举措,部门之间也缺乏协调联动,科研人员存在担心违规等现象,影响了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积极性,市林业局、市农科院这一现象尤为突出,需要进一步推动对科技人才支持政策落地生根。 

  (二)科技投入依然不足。我市科技项目投入总量不足问题依然突出,投入结构和方式也需要完善。目前市财政每年安排市林业局25万元科研经费,大约安排8个项目,投入规模与林业科研项目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且基层单位科研项目没有正常开支渠道,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先导作用的发挥。 

  (三)创新能力亟需加强。随着我市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科技需求目标相应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科技成果已难以满足林业建设的迫切需要,服务于生态建设的技术严重不足,带动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尤为缺乏。全市林业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林业企业尚未真正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对林业科研院校的依赖性较大,由我市专家主持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多,林业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四)推广服务能力弱化。目前我市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交易平台少,仅有每年6.18成果推介会和去年市政府举办的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这两个林业科技交易平台,造成供需双方信息不畅。基层推广服务能力弱,各县(市、区)设立林业科技推广中心,负责解决林业成果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但大部分推广中心人员配备不到位,“在编不在岗,在职兼职多”的现象比较突出,未能在发挥应有的成果转化推广作用。 

  (五)人才管理机制需要创新。全市林业领军型、复合型科技人才不足,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林下经济、经济林、花卉、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等专业人才明显不足,面向基层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还需完善。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工资水平与职称聘用相挂钩,存在核定职数少,年轻科技人员得不到聘用,不同程度影响了工作积极性。聘用考核机制不活,容易产生聘用后出工不出力和少干少责等惰性思想。如调研中发现将乐林业局有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人数21人,其中10人未得到聘用,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三、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推动林业科技创新,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绿色发展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林业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健全完善政策措施。市政府要发挥在优化政策供给、制度环境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统筹协调林业、科技、监察局、发改、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制定可操作的具体办法,确保科研人才创办实体、项目资金使用、科研用地、股权激励、收益保护等扶持政策措施落地,充分调研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性,消除顾虑,真正把科技人员的价值体现好、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好。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建立和完善市、县林业科技投入保障机制,将林业科技投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用活用好创业创新引导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增强创新资金服务力度,加大对农林先进技术的政府购买服务,对使用林业科技新产品、新技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适当的补贴。要鼓励大中型林业企业将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研究开发。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成立林业科技基金,专门支持林业科技研究、开发、推广和奖励林业科技人员。 

  (三)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要加强我市现有林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示范园区、农科院花卉研究所、林业长期试验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建设林业科技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建设,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科技合作。要 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支持骨干企业和林业科研院所合作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开展技术研究,不断突破新技术、新工艺和产业化问题,形成良性互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高效合作机制。 

  (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要强化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建设,将成熟、先进、适用、宜推广,对林业扶贫和林业生产建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的林业科技成果纳入成果库。要明确农林科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定位,健全以公益性机构为主、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的农林技术推广体系,推动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积极鼓励和组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人员广泛深入参与基层农村科技推广工作。要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科研机构带动示范作用,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应用,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和重点任务,大力推广应用林木、竹类和花卉新品种、生态保护、林产品综合利用、森林经营、林业机械装备制造等先进领域先进成熟的实用技术,加速现有科技成果熟化和转化。切实解决好基层科技推广队伍弱化问题,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对现代农林技术的接纳能力。 

  (五)创新科技人员管理机制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要积极引进、培养领军型、复合型科技人才,完善人才结构和基层人才培养机制。要支持永安竹产业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发展壮大,加大林下经济、花卉、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紧缺专业人才储备。要建立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将成果研发推广绩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并采取多种方式重奖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探索创新科技人员评聘机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能上能下的聘用考核机制,既要对科技人员下达工作任务指标,又要配以足够的资金等条件开展工作。加大考核力度,调动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科技创新与推广。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