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研报告

关于对市政府研究处理《义务教育“一法一例”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的跟踪检查报告

2018-11-14 16:19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2017627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廖小华所作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福建省义务教育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联组审议并开展专题询问,形成了审议意见送交市政府研究处理。为进一步促进审议意见的落实,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监督工作计划,925-3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了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廖小华为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为成员的跟踪检查组,对市政府研究处理审议意见的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听取了市政府及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编办、人社局、住建局、规划局、公安局、食药监局、卫计委等部门关于审议意见研究处理的情况汇报,深入梅列区、尤溪县、建宁县实地查看了7所初中、6所小学、2个农村教学点以及3家校外托管机构。现将跟踪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审议意见落实的基本情况

从跟踪检查情况看,市政府高度重视,针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问题,统筹协调市直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推进问题落实,取得较好成效。

(一)“科学规划建设,加快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方面。一是出台布局调整专项规划文件。市政府于201712月制定下发了《三明市区基础教育布局调整专项规划(2017-2030)》,明确了近期和远期规划目标。各县(市、区)也根据当地人口增长趋势和城镇化进程,结合闲置校舍资源,认真编制《“十三五”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规划》,完善区域内中小学布局。二是相对滞后的工作得到推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推动列西、下洋、东霞片区义务教育学位不足和建设滞后等问题的落实,目前相关部门已明确列西小学教学楼扩建工程今年底开工建设,并在原下洋医药仓库地块范围规划新建1所小学。三是农村教学点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非完全小学建设标准,并全面启动非完全小学建设评估,全市216个农村教学点于去年底全部通过市级标准化评估,较好地解决农村低年级学龄儿童就学问题。

(二)“强化法定责任,提升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方面。一是经费得到落实。市、县两级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三增长”“两提高”的要求,逐步加大了教育投入。足额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及科研经费,保障科研及校长、骨干教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有效实施。二是就学得到保障。通过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建立全市特殊教育远程互动直播平台,全面开展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等,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100%、初中98%以上入公办学校就读目标,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7.2%三是环境加强治理。通过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和贯彻落实上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精神等,加强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校园安全稳定。

(三)“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方面。一是“县管校聘”工作不断推进。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尤溪县被列入省首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单位。二是新任教师有效补充。2018年全市招聘新任教师1121名,其中46%为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57%补充到乡镇及以下学校任教。三是正向激励更加重视。2017年全市增加5421.05万元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统筹用于学校班主任、培优补差、教学业绩、名师名校长工作考评。四是师德师风注重制度建设。把师德师风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出台《教育系统师德师风督察制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四)“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补短板提质量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各县(市)也对标对表,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升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和设施设备投入等,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

(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执法检查反映集中和专题询问会上提出的问题”的落实情况。一是关于校外托管问题,今年109日,市教育局、总工会、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三明市直属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设立校内托管中心,提供学生课后托管服务。二是关于“天桥”问题,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天桥项目已于今年上半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三是关于实小扩容问题,已明确待市审计局搬迁新址后,将市审计局办公楼1.2亩用地及地面建筑划拨给市实验小学。四是关于学生交通问题,已采取校园周边高峰勤务和“护学岗”办法以及查处非法营运车辆等,促进学生出行安全。五是关于家庭教育问题,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和家庭教育培训等,引导家长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人才观,提升家教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问题,有的得到较好落实,有的落实不够到位、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决城区学位容量不足问题不够到位。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城区生源日益增加,城区教育资源的供给矛盾突出,“大班额”现象难以消除。比如,今年仅梅列区区属学校一年级新生就增加了400多人(其中81.1%为非梅列户籍),增加了8个班级,前两年新投入使用的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已经饱和,伴随北部新城各大楼盘的建成入住,梅列区第二实验学校随即饱和。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区小学共有“大班额”(56-65人)45个,51-55人的临界大班额有365个,占总班级数的66.2%,如不加速采取措施,很难实现省上“到2020年,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51-55人班额数占比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要求。

(二)统筹解决比例失衡、“超编缺员”等教师队伍问题的力度还不够。一是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年轻教师比例偏低,45岁以上的教师占到55.8%,教师老龄化现象仍然存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男女比例失衡尤为严重,全市30岁以下的女教师占比达80.6%,近五年来新招聘的教师中女性占83.05%。如,梅列区第二实验小学共有教师100名,其中男教师仅8名。同时,各地还不同程度存在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专业教师缺人问题,一些农村学校缺乏某一学科教师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个别学校甚至没有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二是整体性超编和临时性缺员问题仍然存在。目前,我市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总体超编1389名,但同时又无法补充“产假式缺员”和增加一些新建、改扩建学校的教师编制,教学矛盾比较突出。三是县域内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尚未建立。“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执行到位,目前只在尤溪进行试点推行,其他县(市、区)城乡教师交流仍不顺畅,乡下进城多,城里下乡少,师资配置难以均衡。

(三)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差距不够明显。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且分布不均。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主要集中在城区,据统计,全市近90%的市级骨干教师和75%市级学科带头人都在城区学校。县域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比如,有的县连一个正高级教师都没有,导致家长择校愿望十分强烈。二是办学条件存在差距。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不平衡现象也较为明显,一些农村学校在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与城镇学校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四)中小学生健康管理工作不够落实。一是学生健康体检未落实。卫生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卫医发〔200837号)明确规定在校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健康体检。据了解,我市大部分学校未开展该项工作,市属学校、三元区、沙县、大田县等大部分学校已经多年没有组织学生体检。二是校医配备未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应设置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落实。

三、进一步抓好审议意见落实的建议

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针对本次跟踪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优化教育资源供给一是加强统筹布局。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压力在城区、镇区,难点在农村,亟需完善城乡一体化布局,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十二五”以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变动和城镇化发展对区域中小学教育的影响;分析中小学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按照“一法一例”有关科学规划设置学校的规定,在制定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及“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中严格执行我市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规划,避免“规划赶不上变化”。同时,督促各县(市、区)政府根据城镇化发展、常住人口、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省定办学标准,加快完善学校布局。二是抓紧补齐短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补短板提质量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287个基础教育方面补短板项目实施。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抓好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和市区教育补短板项目建设,缓解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等问题。要加快小溪农场地块的中小学校和下洋小学项目建设,有效应对市区北部新城就学和下洋片区学位不足问题。

(二)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稳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有效落实“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比如,针对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管理机制不活等问题,在编制配备上,明确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有效调剂余缺,向教师队伍倾斜,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二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编制、人社和财政部门要结合义务教育招生情况和扩容建设序时进度,及时测算核定教职工编制,科学合理设置招聘计划数,争取每年招聘一批高素质、相对紧缺学科的教师,缓解教师结构性矛盾。同时,加大“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支教岗位申报比例,招募师范生和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学校支教,缓解“超编缺员”问题。

(三)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一是改善办学条件。对照省、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继续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升级,改善校舍、设施设备和寄宿条件。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盘活乡镇闲置楼房,改善教师住宿条件。二是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按照“补紧缺、调结构、促均衡”原则,完善促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政策措施,组织校长教师在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和村小的指导扶持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四)重视并落实中小学生健康相关工作。一是抓紧抓实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参考现行教育、卫生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组织财政、教育、卫计、医保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中小学健康体检项目和费用标准,适当调整中学生体检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促进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正常开展。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各地各校学生健康体检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有效落实,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协调落实校医配备问题。加紧研究全市中小学校校医配备工作,认真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落实学校专职卫技人员的配备,提高校医资质水平,进一步推动和关爱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