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工作

为绿色护航 助推生态检察监督

2017-09-25 09:19    来源:市人大办公室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丁 哲 

  绿色,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定调的五大理念之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省、市委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连续两年把生态检察工作列入监督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为生态三明建设保驾护航。 

  2016年4月22日,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生态检察监督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既是对我市检察机关不断探索创新生态检察工作机制,强化生态检察监督,服务生态三明建设的肯定,也是对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生态检察工作的有力支持。 

  深入调研掌握实情 

  2017年7月中旬,为进一步推进《决定》的贯彻落实,发挥检察机关生态检察监督职能,促进行政机关自觉全面履行生态保护职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万年带领调研组,以“两级联动”方式对全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决定》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检察院和明溪、大田县检察院汇报以及国土、环保、住建、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决定》的情况汇报,并与参会人员座谈,实地察看了明溪县鸡公山采矿场、原南山新源养殖场和大田县桃源镇生态建设、谢洋乡坑口水库水源地。 

  市检察院检察长张时贵指出:“检察机关根据《决定》中‘突出河道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等重点’规定要求,积极推进辖区河道专项整治工作和工程建设领域环境保护工作,探索建立‘部门协作、区域联动’工作机制。梅列区检察院监督区环保、国土、农林水等部门开展联合行政执法,关停位于焦溪的9家非法洗砂点。大田、尤溪检察院与泉州德化检察院建立跨区域生态检察监督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工作机制。” 

  调研组成员对检察机关发挥生态检察监督职能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纷纷表示了肯定。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司工委主任谢辉添提到:“检察机关按照《决定》要求,总结各地经验做法,形成具有三明特色的生态护河模式,督促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辖区流域监管和整治。生态检察监督机制不断增强,建立跨行政区划流域污染治理工作机制和跨区域生态检察监督协调机制。此外,还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工作,督促我市生态环境一些重点问题整改落实。如三元区检察院针对富兴堡周边煤场粉尘污染问题,向国土、林业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关停12家煤场。明溪县检察院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执法部门清除禁养区内养殖场。”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谢复兴补充说:“全市检察机关生态修复补偿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建立“补植复绿”从轻处罚机制。将犯罪嫌疑人修复环境、赔偿损失作为量刑认定的重要情节。二是督促“补植复绿”协议履行。检察院与法院、公安、林业等单位部门对生态修复责任人履行“补植复绿”协议的情况进行验收检查,向未履行补植义务的当事人发出生态修复令,泰宁县检察院发出了全省首份生态修复令。” 

  凝心聚力提出意见 

  2017年8月29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检察院关于贯彻落实《决定》情况的报告。各位常委会委员对检察院贯彻实施《决定》情况开展了热议,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张鸿飞委员认为检察机关需要进一步加大《决定》宣传力度,“要加强多点宣传,提高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对《决定》颁布的重要意义和生态检察监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结合办理的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以案释法,预防生态环境领域犯罪。” 

  徐红华委员认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完善案件通报、联席会议等制度,提高案件信息录入完整性、及时性,发挥情况通报制度作用,真正做到精准、快捷。 

  余荔苹委员则从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角度出发,提出生态检察监督应聚焦纠正生态领域行政违法和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坚持问题导向,从社会影响大、监管薄弱、问题突出的环节找准着力点,督促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大对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行政机关怠于履职的监督。 

  市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决定》,推进了检察机关积极介入生态保护,有效延伸了生态保护的监督职能,有利于防止行政机关不作为或乱作为,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司法保障。此外,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监管缺失、制度漏洞等,检察机关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帮助其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从源头上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通过持续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为打造“水净、河清、天蓝、地绿、居怡”的美丽三明创造有利条件。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