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代会 > 市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 > 代表发言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政府工作报告用了不少篇幅来阐述发展实体经济,指出要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实体经济并不陌生,它几乎涵盖了吃、穿、住、行等生产和服务环节。参加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在分组审议和接受采访时,纷纷表达了对实体经济的关切。他们认为,实体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只有把实体经济发展好了,区域经济的总量和质量才能上去。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平常大家都在做,都不陌生,正是由于这种熟悉度,更需要人们沉下心去,真正做到“懂你”,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真抓实干,三明的实体经济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何谓实体经济?经济学家指出,实体经济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简单说来,它具有提供基本生活资料、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
三明是福建的老工业基地,具有较好的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三明汇华集团董事长邓黄贵代表说,三明一定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这是“源头”,也是“活水”,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要,实体经济不强,其它经济只能是“无源之水”。在他看来,要实现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政府部门除了政策导向外,还要更多地落实配套措施。比如,对企业引进人才给予有力支持。邓黄贵说,汇华集团经过15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公司的汽车缸套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占了5%,排在前5名。企业发展了,对人才的需求加大,由于厂区地处城郊,各方面条件比较差,满足不了人才在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的要求,人才就很难引进。如果政府部门能在市区专门为周边工业园区入驻企业配套相应的服务中心,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
不少代表认为,三明传统产业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造提升,这为新时期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提供了基础和空间。市里明确提出,要抓紧实施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培育27家龙头企业,拓展延伸重点产业链。目前,措施应当更有力些,做到“雷声”“雨点”都大起来,这样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氛围才会越来越浓,老工业基地才能焕发出实体经济的新风采。
期待更加开阔的视野
发展实体经济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这是市人大代表关注实体经济时流露出来的一个共同观点。
市人大代表、三明市蓝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兰明英,目前正在就读清华大学的资本运营战略管理研修班,她风趣地说:“我做的是实体经济,但在学习虚拟经济。”兰明英一语道出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微妙关系。除了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外,兰明英认为,要发展好实体经济,需要企业更好地“创新”和“突破”。她说,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的产品如果跟不上步伐,自然就被淘汰了。企业得不到发展,甚至无法生存,再实际的生产也是“虚”的。兰明英还认为,发展实体经济,更要“耳聪目明”,她举了个例子,温州的不少民营企业都设有自己的政策研究室,国家、省、市一旦有政策出台,就能及时做出反应。
来自沙县的福建金宝来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水代表则认为,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体现了政府抓经济的高站位和高要求。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综合环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实体经济的总部经济发展迅猛,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三明应加快机场的建设,通过机场拉近与世界的距离,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大的实体经济投资进入三明。
一个地方的实体经济强不强,除了看它的总量,还要看它在区域市场中特色是否鲜明,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经济的聚集度。工业园区作为经济聚集区,承载着壮大实体经济的功能,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加快14个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提高投资强度,引项目、出效益。尤溪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志勤代表说,从现实的角度看,发展实体经济,就是要把现有的企业发展好,把现在园区需要做的事做好来。他认为,核心就在于如何做?怎么做?尤溪经济开发区近年来摸索出了一套统筹园区、征占用地村民、村集体利益均沾的办法,成效比较明显。陈志勤说,做这些事,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发展实体经济。只有把园区整体的环境搞好了,企业才能安心发展。企业发展了,赚钱了,新的企业才有兴趣前来入驻。想来入驻的企业多了,园区才可能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再到“择商选资”的转换和提升,地方经济才能实现最终的转型升级。(苏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