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推进“央企”对接 我们还该做些啥?

2013-01-10 09:43    来源:三明日报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引资、引智、引技术,华电来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来了、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来了、中钢集团来了……原本遥远的央企,真的来了!这些大老远跑来的“金龟婿”会为三明带来什么?我们还有很多待嫁的“好女”要做些什么才能吸引更多的“金龟婿”?两会期间,就推进“央企”对接,我们还该做些啥?记者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

  一个已启幕的舞台——一些央企入明项目实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我市强化“三维”对接,新对接项目144个,完成投资52亿元;2013年,我市将“加强与央企、知名企业、大型港澳侨台企业和国际财团的对接,力争引进一批“三维”重大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中力挺的“三维”项目指的是“央企、民企、外企”。其中,央企以它对地方经济较大的拉动力吸引了许多代表的关注。

  记者从市国资委了解到,我市从2011年开展“三维”对接以来,全市央企对接项目21个,协议总投资578.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8.4亿元,其中华电集团永安火电厂扩改项目、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对福建化纤集团公司战略投资项目、中国食品工业集团食品加工项目、中钢集团余热回收发电设备生产项目4个项目建成投产。中国重汽集团海西汽车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等3个项目开工在建。另外还有5个项目进入前期工作,4个项目在谈,5个项目进入意向环节。全市共有9个县(市、区)均有一个以上的央企项目在谈或推进。

  近几年,在与央企的合作中,三明已尝到甜头。“央企在三明的投资发展,不仅给我市带来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国际化的经营管理理念,还将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我市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市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伍成康表示,“央企分布在金融、装备制造、军工科技、航天航空、能源矿产、电子信息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我市可以借助央企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市场、优势来提升产业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快我市工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一个要思考的课题——靠什么引来央企“金龟婿”?

  央企落户哪里,往往意味着大项目、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流人才会到达哪里。谁抢占了与央企合作的先机,谁也就夺得了发展的先机。

  “一家企业诞生,撬动一个行业,带动诸多合力,汇聚起尖端人才的高地。”人大代表、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阳明这样概括央企的力量。中国重汽海西汽车有限公司仅用8个月时间,完成按常规需要5年的一期建设工程,实现第一辆汽车下线,创造了“海西重汽速度”,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激励着我市其他企业的发展,得到省委书记尤权的充分肯定。据了解,中国重汽集团海西汽车项目2011年落户以来已引来了20多家关联企业落户永安汽车城。万松青代表认为,“多一些央企在三明投资兴业,将对三明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果大量央企入明,别说产值,光是人才就能带来多少呀!”万松青告诉记者,“我们平时说广纳人才,但是没有事业发展的平台,没有项目建设的平台,单就人才招人才是招不来的。对三明来说,引进大型央企后,大量人才都是集群、批量式地进入,不仅将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在人才结构、技术创新方面也将发挥巨大的拉动作用。”

  合作的基础是共赢,三明的优势也为央企的进入添加了筹码。“央企入明无论对三明还是对央企将是双赢的,如果不是双赢,双方的合作也不会长久。”何阳明代表认为,“三明有很多优势,大环境很重要,首先(政府和企业)‘信誉好’,值得信赖,这个很重要。其次,是产业优势,比如,中国重汽集团在三明投资的海西汽车项目,他们看中的就是我市雄厚的的工业基础。”记者了解到,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三明机械产业形成了以汽车制造、橡塑机械、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矿山机械、印刷机械等六大产品为主导,齿轮及齿轮箱、变速箱、轴承、各类配件等产业链式的互补互促的发展体系。“除了雄厚的工业基础,三明的资源和生态也具有明显优势,三明林业、矿产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是一个适合工作、生活的好地方,能够更多地吸引优秀人才。”何阳明说。

  2011年,《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实施,三明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三明规划和建设中的10条高速公路、4条快速铁路、三明机场、陆地港正在构建起一个现代立体交通体系,三明已成为国家级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9月向莆铁路将开通,高铁运输时代来临!“这些利好因素带来相应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也为央企在三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伍成康代表说。

  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既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做得好

  有了资源禀赋并不代表一定能成功。机遇永远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难万险,是很难搞成一个项目的。

  杨永生代表认为,促成央企签约项目落地,一定要有严格的保障机制。要建立协调机构和进度考核机制,加大对央企签约事项跟踪落实的力度,做到一个项目、一班人马、一盯到底,确保央企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当地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把服务央企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软件硬件一起抓,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是不是只要是央企的项目无论是什么都来者不拒呢?陈少波代表认为,名气大并不等于适合当“好女婿”,各级政府在“嫁女选婿”上要有一定的标准,那些符合国家政策的,有发展前景的阳光产业才是可选的“好女婿”。“企业来之后要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政府给它提供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等,而不能仅仅靠短时间的优惠或落地时的承诺,否则是不可持续的,来了之后也早晚会走。”

  “姑娘扮靓了自己,练好内功有了才气、底气,不仅不用怕嫁不出去,而且将来选择的对象就会多了。所以,三明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好生态。”万松青代表风趣地说。她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招商引资拼的将不再是区位和政策优势,而是秀美山川,良好生态!(王艳蓉)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