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茶村致富的领路人

2014-01-04 17:04    来源:三明日报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拾级而上,大田县屏山乡内洋村千亩生态茶园里,嫩绿的茶树在云雾里若隐若现。三五个村民在园里莳弄,恰似一幅人间仙境图。

  大田县境内最高峰——海拔1153米大仙峰孕育下的内洋村,常年云雾缭绕,独特的气候,成了种植高山茶的秘器。在这个2000多人口的小村落里,种茶制茶的村民占到80%,村里共有茶园面积2000多亩,茶叶年产值占据屏山乡的五分之一。

  而说起内洋村的茶产业,就不得不说说苏启绵——内洋村村委会主任、三明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他是茶农的贴心人,时刻把茶农的大事小事挂在心上;他是茶村致富的领路人,不断提高茶叶附加值,一步步让茶产业从“平民百姓”迈进“上层贵族”。

  五年前,屏山乡确定了“生态兴乡、茶业富民”战略,内洋村是第一个被评定为“一村一品”的茶叶生产专业村。一直思索着该如何带领村民致富的苏启绵,牢牢把握这难得的发展机遇。

  改造旧茶园、引进新品种、购进新设备、聘请制茶能手……苏启绵对村里的茶产业动起“大手术”,全面调整产业发展模式。

  万事开头难。由于村民手头紧,种茶制茶热情低。2009年乡人代会议上,作为乡人大代表的苏启绵提出了关于补贴茶农开发茶园和购买制茶设备,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建议。不久后,乡政府当即拍板:新开发茶园每亩补助100元,新购买的制茶设备补贴30%。

  好政策助推茶村新热情。三年后,内洋村300多户人家从事茶产业,人口占全村一半多,共改造和新开茶园1500多亩,茶农年增收近2万元。

  看到村民们慢慢过上好日子,苏启绵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农民是最淳朴的,村里惟一的一个小卖部,以前到年关一统计,赊账的有300多户,而整个村才495户,现在这种现象几乎没有了。”苏启绵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制茶机器也在增多,电力不足困扰

  着村民:一碰到雷雨天气就断电;每到制茶高峰期,断电更频繁。

  村民苏晋堂记得,有一次正值秋茶时节,村里突然断电,制茶设备烧坏了,他只得拆卸到县城维修。他无奈地说:“一来一去花了好几天时间,误了工不说,还错过了制茶好时机,不明不白就蒙受了近万元的损失。”

  苏启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只有改造电网才能彻底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于是,在2010年初召开的乡人代会上,他领衔提出了提升改造内洋村电网,确保茶农用电需求的议案,引起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乡政府、县供电公司和内洋村共同努力下,将原来的100KVA变压器增容到了315KVA,并新增一台250KVA变压器、一台315KVA变压器,改造低压线路4千米,内洋村电网改造工程终于赶在2010年秋茶收成前全部完成,当地茶农拍手叫好。

  种茶、制茶、卖茶,一切似乎都在平静中进行着。但苏启绵不满足于此,他敏感地意识到茶园粗放式管理,茶农只注重产量不注重质量,无法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村民大部分制作安溪乌龙铁观音,每亩产干茶100斤,一斤50元都卖不到。”苏启绵说,茶叶是都卖出去了,但客户的评头论足,常常让他难以忍受。   “茶叶泡出来是绿色的,就怀疑农药喷多了;是黑色的,也觉得有问题,价格一再被压低。”苏启绵说。改变从脚下开始。走生态路,做出一款生态茶堵住悠悠众口,带领村民致富,成了苏启绵暗自筹划的一件大事。

  作为台湾制茶名师张庆泉在大陆惟一的弟子,苏启绵苦下功夫,悄悄掌握了台湾名茶——东方美人茶的制作工艺。这种茶由于生产过程不喷施农药和化肥,备受市场青睐。2011年3月,苏启绵与村里56户茶农结成联盟,建立了东方美人茶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一起奔富路。去年,合作社生产2000多斤美人茶,产值300多万元,是2007年全村茶叶总产值的3倍。

  念好生态经,做出生态茶,这个高山上的小村落闻名遐迩。随着越来越多省内外客户走进内洋村,苏启绵开始思索着如何建设一个漂亮的新茶村。

  2013年年初的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建设、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的回复。一年来,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再加上政府补助,共投资100多万元,兴建了一个文化主题公园,改造了77幢危旧房,配备了近百个垃圾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过几天,中央电视台要来拍节目,内洋村拿得出来的不止有茶园、茶叶,还有美丽新农村哦。”苏启绵为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自豪。(杨燕蓉)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