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代会 > 市人大十二届六次会议 > 最新报道
传民情,献良策,求发展。27日,出席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带着满腔热情,揣着民情民意,继续分组审议市政府、计划、预算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转型升级添活力
“念好发展经”,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环境下,如何突破重围,让产业、企业获得新生?代表们认为转型升级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蒋先东代表说,要结合当前改革发展实际,着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力推产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提高供给有效性,提升质量和效益,加快实施一批建设项目和改革举措。
章旭升代表说,转型升级是一大挑战,结合企业实际,推进供给侧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如何管好管精,推动技改非常重要,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廖爱清代表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对项目选择应进行充分论证,选择适合三明的产业来做,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促使企业转型升级。
黄金平代表说,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通过产业转型、产业链延伸、减员节流、转岗培训等方式积极应对,扶持企业稳步渡过难关。
杨会璋代表说,政府要加快出台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更新技术设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吴建增代表说,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升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互联网+”,积极培育旅游精品。
生态发展添“绿意”
绿色发展理念将引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市在“念好发展经”的同时,也时刻注意“画好山水画”。在市“两会”上,代表们给予生态发展诸多关注。
熊旭明代表说,大田要立足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全面推广矿山水土流失治理“五园”模式,进一步落实“河长制”“井长制”“库长制”,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好绿水青山。
郑志强代表说,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就要抓住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机遇,如发展健康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
朱亮新代表说,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力度,保证在建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确保中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
包萍代表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在民生和生态宜居方面做好文章,不断完善教育、文化、社会公众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童小发代表说,要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投入力度,处理好农村垃圾和污水,促使乡村的山更绿、水更清。
刘丹代表说,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严把项目引进关,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合理布局,保护好山区的青山绿水蓝天。
文化保护再前行
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持续开展,文化这两个字渐渐在老百姓心里埋下了“根”,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徐冬鸾代表说,要把尊重和珍惜历史文脉摆在规划和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大保护经费的投入,加快推进古镇、名村的保护开发力度,推进关键节点的改造,不断活化静态沉寂的文化遗产,让古典建筑、名村古镇焕发活力。
蔡建境代表说,要进一步重视朱子文化保护力度,大力传承朱子文化(闽学文化),打造闽学(朱子文化)旅游线路。
唐清香代表说,建议市政府更加重视“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将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工作纳入城市规划,充分发挥社区居民文化活动中心主体作用,通过组建以社区居民为主的社区文化委员会、社区文化团体,为社区购买文化服务,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同时,继续推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管理,并着力解决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问题。
雷晓谊代表说,要加大投入,充分做好地方珍稀剧种的挖掘、保护工作,同时要整合业余团体,吸纳社会资金,成立民营剧团,传承古老技艺。
蒋新文代表说,构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要更加贴近基层实际,在接地气上下功夫。(杨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