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代会 > 市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 >  代表建议

关注教育 着眼未来——人大代表聚焦我市教育事业发展

2018-01-21 15:36    来源:三明日报     字号: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现在未来。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继续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探索富有山区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成绩可圈可点。

  新时代,教育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两会”期间,来自教育战线的人大代表们,饱含着对这份事业的热忱,带来了发展建言、真知灼见。

  “新高考”山区教育需未雨绸缪

  上个月,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副司长彭斌柏一行5人来到宁化一中调研,这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宁化一中接待的第二十三批“客人”。去年10月份至今,已有800多人前来这里交流学习。

  一所山区学校,缘何成为教育界“明星”?2017年高考,宁化一中共有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数量位居全省县级高中第一位。如此亮眼的成绩,让原本名声不显的宁化一中一下子走入教育界专家们的视线中。

  来参加市“两会”前不久,宁化一中校长伊永河代表刚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完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所见所闻让他感受良多。此次参会,捧着漂亮“成绩单”的他,更多的却流露出一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感。

  “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浙江、上海作为全国先行试点省市,已经实施了‘新高考’。”伊永河说,“新一轮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他直言,在此背景之下,担心咱们山区孩子“吃亏”。

  在他看来,“新高考”政策对招生制度的改革力度很大,由原来以高考成绩作为主要录取依据,逐渐转向“三位一体”的自主招生。“我觉得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颠覆性的。”伊永河说。

  伊永河用“631”来解释这种招生模式:60%看高考成绩,30%看面试成绩,10%依据过程性的综合素质评价。“当然,这种自主招生方式,主要是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高等院校会越来越多地采用。”伊永河说。

  据他观察,从去年上海、浙江两地的试点情况来看,清华、北大在这两个地方的招生,依据高考成绩排名录取的不到10%,其余均通过这种自主招生方式录取。

  “所以现在要求的是‘新素质’,强调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伊永河说,但这些在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块中相对较为薄弱。

  按照“新高考”改革的时间表,三明市2018年进入高一的考生就要面临“新高考”。伊永河预测,20182020年的高考,作为过渡衔接,高校也会逐渐加大自主招生比例。

  “这对于我们山区学校来说,压力倍增。所以,大家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及早重视起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伊永河说。

  “一盘棋”不断补齐教育短板

  让孩子能够就近上学、上好学,这是百姓的期盼。2017年,我市共新增中小学学位6225个、幼儿园学位9310个,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达76%。

  对于家住三元区盛建花园的林城来说,年初看到家门口的“三明学院附属小学三元分校”挂牌时,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去年听闻附小与三元区建设小学开展总校制办学时,他们一家就开始密切关注这一改革的进展。

  总校制改革是去年我市在教育领域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实践。林城对这项改革意义的认识就是,自己家马上要上小学的女儿,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了。挂牌“三明学院附属小学三元分校”后,附小总校将与三元分校统一管理,统筹资源,协同发展。

  目前,三明市区已组建6个总学校先行开展试点;全市共划分65个中小学片区,57对中小学实行薄弱校“委托管理”试点……办学体制创新打通了校际壁垒,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推动共同发展。

  “总校制改革,实现初高中联合办学,这是一个很好的走向,高中学校可以对初中办学进行指导,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竞争和发展。”伊永河说。

  教育发展“一盘棋”的思想,对于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和教育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作为优质教育的第一要素,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关键。

  肖正忠代表建议,探索建立开放的多样化师资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全科教师,为基础教育的巩固提高培养优质师资。

  范文华代表结合我市实际,建议在明高校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建好机制、做好保障、定向输送。同时,加强实习管理和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要加大对山区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可能多培养咱们自己的‘土专家’。同时,从全市层面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将优秀师资集中起来使用,从而达到引领促进的作用。”伊永河说,“好的老师,能够教出好的学生;而好的学生,又反过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强支撑多方联动凝聚教育合力

  教育是学校的事,教育绝不仅是学校的事。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家庭、社会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做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衔接,市人大代表们围绕这一话题,纷纷献计献策。

  张春代表建议发展和完善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让家长学校叫好又叫座?她表示,应当以更多样化的方式吸引家长,改变集中授课的方式为学校与网络并举。同时,改变教育专家单一授课方式,更多地开展合作交流,比如发挥家长的集体优势,组建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等。

  同时,她还指出,目前家长学校的主体是学校,一定意义上,学校、家长、学生作为“相对利益方”,对于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和效益不利,建议可以由专门机构承担,积极融合政府、学校、社区等多方职能,既可对学校、教师做指导和管理,也可以对家长、社区提出明确要求。

  校外托管,近些年随着城市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应运而生。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补充,托管业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帮助不少中小学生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但这一新生事物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林秀銮代表通过会前走访、调研,对其中的问题做了认真的分析:准入门槛过低,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监管责任主体不明晰,存在多头执法等……由此,也滋生了托管机构乱宣传、乱招生、乱收费等现象,而其中潜在的治安、卫生、消防隐患等问题,更是亟待引起重视。

  在此基础上,林秀銮围绕明确管理责任、规范审批程序、加大管理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同时,她还提出,应当鼓励条件成熟的社区参与中小学生托管。建议可以由街道或社区自主选择合适的场所,招聘教育专业人员,开设社区托管中心,并与学校挂钩联系,在学生接送、信息沟通、教育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就有了阳光、土壤和甘露,让幼苗能够更加茁壮地成长。(曾凤清 范欣如)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