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诤言献良策 聚共识谋发展——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回放(上)

2025-01-02 10:39   来源:三明日报    字号:   

  

  2024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竹木产业资源培育情况。

   

  2024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工作情况调研。  

  编者按: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代表共提出建议219件。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集中开展代表建议办理“督办月”、办理结果“回头看”检查活动,加大督办力度,推动代表建议办出成效。市政府及各承办单位认真落实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要求,密切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系,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完成办理任务。从代表反馈情况看,代表对建议办理结果表示满意的198件、基本满意的21件,满意率100%,一件件关乎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关切的人大代表建议得到办理、落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做优做细我市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

  领衔代表:陈建芳

  建议内容:近年来,我市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项目品质不高、配套设施不全、现场管理不够、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建议:统筹区域布局,提升项目品质;完善硬件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压实责任,强化质量安全管控;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打造“满意”工程。

  办理情况:一是加强系统谋划。制定《2024年三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三明市区老旧小区微改造技术导则》等措施,对全市所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明确改造内容和改造标准。二是推进设施建设。2024年已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共计3.95亿元,做到满足居民安全需求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内容应改尽改。2024年涉及3.4万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预计新增街角公园20个,规整新增停车位640个,老年活动场所12个,儿童游乐场所16个。三是坚持长效管理。出台《三明市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2024年以来全市已推动成立业委会或自管会29个。部署开展全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回头看”,全面排查2022年以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管理及质量安全方面问题,截至目前共排查问题241个,已完成整改231个。

  优化市区新市北路交通安全环境

  领衔代表:曾小洁

  建议内容:三元区新市北路车流量大、交通情况复杂、交通环境欠佳,属于我市事故多发路段。建议:高位谋划,部门协同整治;严查重处,净化交通环境;广泛动员,延伸宣传触角。

  办理情况:一是改善出行环境。对新市北路及其他路段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排查,及时更新、增设交通标志16处,修剪遮挡视线、监控设备、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行道树31处,施划标志标线522.5平方米,新增曝闪灯4处,东新一路至五路更换新型高光效节能LED路灯133盏。二是强化路面管控。组建“交警铁骑队”,实行执勤岗点分级分类管理;健全“1、3、5分钟”快速排堵机制,一旦发现拥堵、交通事故等情况,迅速开展疏堵保畅工作。加大出租汽车、网约车违规行为整治力度,查处市区出租汽车、网约车违规案件227起。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借助“两微一抖”等新型网络媒体,曝光严重交通违法典型案例156起,发布安全提示微文453篇。建立“客运交安微学群”“货运企业交安微学群”等运输企业微信群,做好“点对点”交通安全提示。赴交通运输企业开展交通安全检查及宣教活动50余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进一步推动民宿产业发展

  领衔代表:聂清华

  建议内容:目前,我市民宿产业存在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不够、民宿产品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缺乏创新、经营模式和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服务质量和宣传工作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加强政府引导,强化规划引领;精准精细定位,打造精品民宿;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加强行业宣传,提升民宿影响力。

  办理情况: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制定《三明市促进民宿发展若干意见》,把民宿发展纳入各地旅游发展规划。各县(市、区)结合各地旅游资源、产业基础和地方文化,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产业。建立部门联合审核工作机制,已联合备案21家民宿。二是鼓励品牌创建。出台《三明市新形势下促进文旅康养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民宿的,给予资金奖励。目前我市旅游民宿共有1家国家乙级(阅山水舍),2家国家丙级(状元茗舍、莲海玉家),正在指导花筑奢·晟镜、景阳艺术民宿、龙栖山居等3家申报国家乙级民宿。三是搭建合作平台。成功举办沪闽文旅康养产业现场交流对接会暨三明市沪明民宿交流协会成立大会,搭建沪明民宿交流合作平台。开发沪明文旅康养民宿数智化服务平台,推动我市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三明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领衔代表:叶美霞

  建议内容:我市是福建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优势产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薄弱、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议:做大做强种业龙头企业,加强高标准制种田建设,加快优质稻新品种选育。

  办理情况:一是高规格谋划种业产业发展。将现代种业列入全市11条特色产业链之一,制定出台现代种业产业链发展规划、“延链补链强链”若干措施等文件。2024年,全市制种面积37.5万亩、产量7800万公斤,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稳居全国第一大市。二是做强种业龙头企业。持续实施种业企业培优政策,推动种业龙头先正达集团入驻建宁,支持科荟种业、六三种业、华谷高科等链主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已培育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家,省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2024年以来新培育获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B证企业2家,目前全市共有10家,居全省首位。三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全市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6.1万亩,目前已完成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17.75万亩,完成率110%。全市现已建成种子区域服务站20个、种子加工生产线17条,种子加工能力达98%以上,精加工包装能力达3000万公斤以上。四是加快新品种选育。2024年以来,全市43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2015年以来,全市已累计选育388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创建沪明城市会客窗新形象

  领衔代表:刘薇

  建议内容:作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三明因文明创建而大放异彩、闻名全国。建议紧抓福建省纪念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40周年座谈会在三明召开的契机,在三明站、三明北站等城市窗口重要展示区,合力打造优秀城市会客厅形象窗口。

  办理情况:一是打造城市窗口。在三明站、三明北站、沙县机场等交通枢纽及市域内高速公路沿线投放沪明对口合作、“福”文化等主题图文、视频及大型广告牌等。二是做实舆论准备,收集汇编近40年来关于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开展全媒体宣传报道,组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三是营造社会氛围。推出“上海—三明周末游”、“沪明情,福建行”环闽专列之旅等主题线路。举办“沪明一家,向美而歌”主题合唱大赛、“上海旅游节”三明分会场等专题活动;在交通枢纽、旅游景点常态化开展助老扶幼、文明引导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2700余次,展示我市热情友好形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