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福
回望过去成绩,干货满满,亮点纷呈。展望今后工作,信心满满,锐意进取。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畅谈对人大工作的切身体会和自身履职感受,围绕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把准立法之需
2019年,《三明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制定出台,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至此,我市实体性地方法规增至四部。
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实际需要,常委会加快立法节奏,提前介入、协调推进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公共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调研、起草工作,并完成一审。同时,立足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开展市区环城山体保护立法必要性、可行性调研,组织城乡建设风貌、停车场管理立法前期调研,为立法决策提供参考。
去年的这份立法“成绩单”,得到了代表们的广泛认可。林兴禄代表指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立法等方面成绩突出,有力助推三明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张淑华代表说,常委会立法工作紧贴中心、注重务实管用,响应市委做好“四篇文章”的决策部署。柯德忠代表说,常委会立法工作实,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法可依、良法善治。何光桂代表认为,我市城市立法方面抓得紧、扎实有效。
关于今年的立法工作安排,常委会认真贯彻市委立法工作意见,紧扣群众重点关切,继续审议《三明市公共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三明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启动《三明市市区环城山体保护条例》审议工作,做好城乡建设风貌管理、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三明市餐厨垃圾管理立法调研、论证等工作,着力增加立法供给、提高立法质量。
地方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重要补充,对推动地方治理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代表们重视、关注地方立法工作,带着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纷纷为我市今后立法方向献计献策。
“市县城市建设速度加快,餐饮业与居民区规划不尽合理,油烟排放、噪音污染影响了居民生活,建议人大要将规范餐饮业规划经营和环境保护责任纳入立法范围,为政府加强城市管理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陈显卿代表说。林金龙代表建议,开展县城小区物业管理、农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立法。王永钧代表建议,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立法调研,建立健全调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
“省人大已通过生活垃圾分类条例,希望市人大加强立法调研,出台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具体办法。”于用国代表说。钟蕴达代表关注的是农村垃圾处理方面,建议通过地方立法推动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着眼便于执法,谢家芹代表建议,在地方立法中尽可能减少处罚条款的自由裁量幅度,既方便执法人员执法,也有利于规范市民行为,还可减少执法中不必要的冲突。
提升监督之效
过去一年,常委会对水污染防治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教师法等3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23个,组织开展专题询问2项、工作测评2项、视察调研40项,努力做到既确保宪法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又确实帮助改进工作。
通过开展市区东侧后山地质灾害隐患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实情并向市委提出相关建议,为做好灾后重建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市政府对调研报告认真研究,将所提建议纳入《三明市区地质灾害防治暂行办法》,在全市城镇工作会上予以部署。
去年,常委会首次听取审议市本级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报告,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为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加上一道“安全门”。
让廖善朋代表印象深刻的是,常委会连续三年监督《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着力推进城市管理“五难”问题专项整治。
直面问题,聚焦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动真碰硬,对违法行为督促立行立改。围绕推动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促进司法公正等方面,过去一年,常委会在做好经常性法定监督的同时,突出对热点问题、重点问题的监督,取得良好成效。
今年,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做实“四篇文章”、推进“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的决策部署,有针对性地安排监督计划,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让人大监督落点更实、效果更好。
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林镇土代表建议,对深化国企改革重组机制进行深入调研,为市委决策提供科学建议。柯德忠代表建议,围绕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开展监督,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叶少春代表建议,关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助力“最氧三明”建设。
民生领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代表聚焦热点。黄雪香代表说,要拓宽民生事业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审议意见的针对性。官汉聪代表建议,对中学教师招聘难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张乃军代表说,要在生态保护、医疗服务、居家养老等民生事业方面加强监督,切实维护群众权益。邓政平代表说,要督促《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在三明的实施,提高市民健康素养。何斌代表建议,加强对安全环境的监督。阮礽探代表说,要继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用好代表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优化服务,积极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安排代表参加立法、监督、培训等活动,坚持每次常委会会议期间召开代表座谈会,全年共有58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596人次参与常委会组织的活动,并制定市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管理使用意见,建立市人大代表履职补助制度,更好支持和保障代表履职。
人大代表,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更好更有效履行职责,张林顺、苏洁、凌青文等代表希望,持续开展代表履职学习和培训,让代表不断“充电”,提高履职能力,满足履职需求。谢翠姬、王永钧等代表建议,提高代表参加常委会活动的针对性,保障代表对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重大事项的知情权。肖胜刚、巫扬辉、肖文秀等代表建议,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通过多种形式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
代表的议案和建议,是社情民意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代表的心血和智慧。常委会灵活采用会议督办、跟踪督办、现场督办等多种方式,坚持重点督办机制,以点带面、以质促效。代表在大会和闭会期间提出的243件建议已全部办理,结果表示满意的占90.1%、基本满意的占9.9%,一批代表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陈章明、何光桂等代表建议,完善督办机制,加大跟踪督办力度,提高办理实效。李腾腾代表认为,对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在交办时要先与代表沟通,不能简单交给代表所在县(市、区)政府去办理,同时承办单位要建立先研究后办理答复的相关制度。
常委会坚持拓展代表与群众联系渠道,把为民履职落到实处。重点指导加强乡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规范化建设,组织代表开展“集智聚力助脱贫,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相关做法在全国人大办公厅《联络动态》上刊发,并得到省人大常委会肯定。曾胜代表建议,要更加注重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作用, 通过代表反映群众意愿和呼声,同时也把市委“四篇文章”“四个着力”等重点工作传递到群众中去,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戴清华、肖步金、白史英代表说,要进一步丰富代表活动,增进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推动代表当好百姓的代言人。
做好信息化时代的代表工作,是当前人大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去年8月,常委会主任詹积富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开展“人大代表在身边”工作的构想和思路,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代表履职、联系群众平台,全力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特别是运用移动网络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建成集学习宣传、线上履职、反映民意、接受监督为一体的网络平台,着力实现代表联系群众零距离、履职全网办、监督透明化。在建宁县试点的基础上,常委会于去年11月召开推进会,向全市部署推广“人大代表在身边”工作。
对此,柯德忠代表认为,开展“人大代表在身边”活动,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我身边,非常接地气。张淑华代表说,常委会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总结推广“人大代表在身边”工作,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吴国根代表建议,要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加大指导力度,促进平台发挥更好作用。
目前,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在身边”微信平台已建成使用,基本达到预期功能、实现互联互通。通过这个平台,群众能随时随地联系代表、反映社情民意,像“网购一样方便”;代表能在线上履职、接受监督,让人民群众共享“互联网+人大代表履职”信息化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