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留住乡愁 绽放新颜——永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监督侧记

2020-07-17 15:21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刘 云 郑向阳

  传统村落承载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文化艺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民俗风情,寄托着一方人的乡愁和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永安市人大常委会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将其列为年度监督工作重点,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力促留住“美丽乡愁”,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今年3月中下旬,永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槐南、青水、燕西等地实地察看,召开多场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深入了解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机构设置、经费保障、人才保障、管理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发现,随着传统村落农户向外转移,有的村落只见村庄不见人,“空心化”现象日趋突出,感受不到村落的生活气息。有的乡镇对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已经开展利用的也只是简单展示功能,缺乏关联历史信息和历史故事,一些村落成为只有历史建筑,没有软文化的空壳。

  一些农户认为传统建筑土气落后不实用,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有的直接将旧宅翻新,有的在传统村落区域建新宅。老宅院落与现代建筑相互穿插,格局风貌不协调,一些传统村落的原生特色正逐渐消失,自然生态风貌遗存的传统村落越来越少。“我市传统村落风貌、传统民居建筑自然衰亡、逐渐消失的情况不容乐观,传统村落保护部门间职责划分不清,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综合环境比较恶劣。”朱学勤委员直言不讳。

  永安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罗汉文认为,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资本多元化引入机制不完善,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合理利用的办法不多,部分修复后的历史建筑长期空置,利用率不高,资源空置浪费。

  “吉山村的抗战文化遗址群保护工作有序进行,但新村建设较乱。”为此,张嘉文委员建议,传统村落保护要与新村建设有机结合,发挥好规划龙头引领作用,妥善引导村民在新村建设中按规划要求实施,形成有机整体。

  429,永安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永安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各抒己见,群策群力。

  永安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提高做好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市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厘清职责,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保护措施,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同时,要加强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永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曾胜指出。

  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要先行,并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整体保护和重点保护的关系、历史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要加快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修缮,立足地域特色,适度开发利用,促进有效保护;要积极引入新型业态,因地制宜打造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展馆等产业。

  会后,常委会形成要凝聚保护工作合力、强化规划约束刚性、打牢文化传承基础、建立长效管控机制等审议意见交市政府研究处理。

  永安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审议意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依托国立音专旧址等永安抗战旧址群,推进永安抗战之声音乐小镇建设,着力打造抗战历史文化小镇产业集群;青水畲族乡挖掘自身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着重做好“文化+旅游”文章,提高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水平;安砂镇以红色主题教育为主,做好莲花广场、红军渡口建设和安砂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修缮,打好“老区品牌”、传承红色记忆。

  截至目前,永安已有11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6个村入选省级、14个村入选三明市级传统村落名录;国家首批实施保护的50个传统村落中,永安燕西街道吉山村和青水畲族乡沧海村名列其中。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永安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古树名木、河道水系、地貌遗迹等资源的保护管理和项目实施的监督,推动居住环境改善,让传统村落聚得住人气,留得住乡愁,在发展中活态传承,迸发新活力。”永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曾胜表示。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