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刘云雨:打好脱贫攻坚战 唱响美丽乡村“三部曲”

2020-09-21 15:34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余文涛  余倩

 

崭新、整洁的村容村貌,文明、有序的民俗民风,精准、务实的脱贫之路……作为建宁县“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严田村近两年的变化与村里的“管家人”——建宁县十七届人大代表、客坊乡严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云雨密不可分。

刘云雨说,村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一定要把“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道路上每一个难题都啃下来。

拓新路、造新桥,基础建设勤做好

路面狭小,曲折弯多等交通难题一直是阻碍当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村里的玉梨、建莲等农产品质量好,但苦于交通不便利、宣传不到位,导致卖不出量、卖不上好价钱。刘云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让老百姓的辛苦汗水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他多次在县人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大支持市级扶贫重点乡镇路网建设投入的建议,同时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争取支持,主动带头捐资,终于争取到了道路扩建项目。

2018年,客坊乡清石线(Y004)石舍至大埠段道路改扩建项目全面启动,但87户村民的征迁工作却成了道路扩建的一大难题。在刘云雨带领下全村干部迎难而上、日夜奔波,进村入户160余人次,召开政策法规宣传会10多场,最终获得了大家的支持,圆满完成了征迁任务。

除了道路,危桥也是刘云雨的一块“心病”。严田村内溪流纵横,多处桥梁有损毁,仅靠危桥清障和汛期值守“治标不治本”,必须“推陈造新”才能根治难题。为了帮助村里顺利完成路、桥项目招投标工作,刘云雨找来有关资料边学习、边摸索,很快就帮助村里编制了一整套招投标文件,确定了招投标方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刘云雨经常与村干部一起到现场监督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在刘云雨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几年来严田村共筹措资金200万元,新建桥梁3座,真正把新桥建成致富桥、平安桥。

与此同时,刘云雨还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不仅全村15个小组安装了路灯,还陆续改造了池塘、加设了护栏等,为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保障。

修农田、建基地,脱贫之路有新意

客坊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也是市级重点扶贫开发乡,身处其中的严田村也不例外。为打破农业发展瓶颈,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刘云雨在县人代会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客坊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份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采纳。他带领村民大力推进标准农田建设,修沟修渠,提升农田耕种利用率,全村受益农田规模达1300亩,受益人口涉及15个村民小组800多口人。

刘云雨经常深入百姓家中,对贫困户、五保户﹑孤寡老人进行情况摸底,申请补助资金,用心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不只是主动“进村入户”,许多农户也常常“找上门”。由于常年在一线奔走,刘云雨的农业生产知识、经验日渐丰富,遇到种植难题的村民经常会拉着刘云雨到田间地头一起讨论,“有难题、找书记”成了村民们的一句口头禅。

要让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为了带领严田村走上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脱贫之路,刘云雨探索总结出“支部引领核心羊、党员带头领头羊、企业帮扶哺乳羊、社会参与助力羊、农户主导致富羊”的“五羊开泰”模式,立足当地条件,建立了黑山羊孵化基地,发挥各方力量,切实让每户贫困户脱贫增收。通过精准帮扶,带动当地1046人脱贫。这一脱贫之策成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典型,不少省级以上媒体进行了报道或转载。

 

改陋习、树新风,民风民俗大提升

作为村里的“管家人”,不少村民还会跟刘云雨 “掏心窝、聊家常”。有村民向他反映村内业余生活贫乏,一些村民迷上了赌博的陋习。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刘云雨带领村干部,对这些村民进行了提醒引导,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和利用“农家书屋”,将文化生活方式融入村民日常,渐渐移除了村里的一些陋习。村民们的家庭关系更融洽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老百姓竖起大拇指纷纷“点赞”。

文化生活水平提升,村内的环境卫生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抓好环境整治工作,刘云雨带领村党员到明溪县御帘村、清流县林畲村学习当地环境整治方法、经验。回村后,刘云雨结合严田村实际,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环境治理网格化管理制度,实行分区分户管理、门前三包责任制,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同时,积极组织发动党员和村民,对村庄进行无缝隙、全方位整治,不断改善环境卫生,努力营造爱护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的浓厚氛围。

这些富有成效的措施,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通过不懈努力,严田村的村容村貌、民俗民风不断提升,被县里评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

在严田村广大村民心里,都记着一本刘云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账簿”,除了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人大代表的身份以外,刘云雨更是群众的贴心人、解难人、引路人。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