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学习民法典体会(二)

2020-09-21 15:52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学习民法典体会(二)

 

编者按: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 11日起施行。这部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人的思索、汗水和梦想,是中国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民法典出台后,我市各级人大代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学习贯彻精神,积极参加在线学习、集中学习研讨等,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现将代表们学习民法典的体会摘要分期刊登。

 

让民法典真正成为“人民的法典”

赵秀荣  省人大代表、尤溪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

民法典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从“物权”“合同”到“继承”“侵权责任”,几乎全方位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编纂和出台,在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颁布和实施,成为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契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民法典要实施好,行政机关应率先践行,除了在学法、守法、执法等各个环节推动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外,更应该通过线上宣传、线下普法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让民法典“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当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人民群众能知法、懂法、用法,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民法典真正成为一部“人民的法典”!

 

学好民法典 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

兰爱珍  省人大代表、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民法典规范了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老百姓的邻里纠纷、生产经营、个人信息和私人财产权利保护,涉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主体地位平等、公平交易,强调契约精神。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编,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作为省人大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我将自觉带头学习民法典,多举人民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将民法典的宣传教育融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去,融入到乡村振兴的经济建设中去,并以民法典为指导,扎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推动乡村经济振兴,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人大宣传工作要尊法用法、守正创新

于卫闽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研究室主任,市人大法制委委员  

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捏造、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情形之一的除外。民法典还对行为人是否尽到合理核实义务的认定等作了规定。

这些规定回应了近年来的“标题党”“跟风党”等网络乱象,有利于优化互联网的生态,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严肃性和公正性,反映了信息化时代宣传舆论工作的法治需求。

在网络新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顺势而为,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一如既往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运用好微信、网站、APP等传播渠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民主法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情况,为人大依法履职、法治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学习贯彻民法典做到三个“重在”

谢辉添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司法工委主任,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

一要重在提高认识。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法律规范。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要重在深入学习。要通读全文、逐条领会,潜心钻研、融会贯通。重点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切实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三要重在保障实施。要履行好保障民法典实施的职责,积极推动民法典在我市的正确实施。一方面,要将民法典作为普法工作重点,充分运用多种载体和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使民法典真正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另一方面,要加强民法典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尤其要加强对民事司法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的提升,保护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学习民法典应当结合实际并且长期坚持

黄圣团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副主任,市人大法制委委员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内容博大精深,学习应当结合实际,并且长期坚持。

作为公民来说,应当认真学习民法典的基本规定,将其作为社会生活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根据自己不同时期生产生活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民法典的相关具体规定,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作为法律工作者来说,不论从事哪类具体法律工作,都应当全面深入学习民法典,并且注重与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结合,同时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做好民法典的宣传工作,切实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作为领导干部来说,在带头学习的基础上,应当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我国在新时代制定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以及民法典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贯彻实施民法典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陈沈慧  市人大法制委委员、市委党校副校长 

民法典是新中国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其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完整构建了我国私权保障体系,相应地对公权行使的规范化提出了度量标准,因此,也成为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法律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

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一要带头学习民法典,深刻领悟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把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的理念融入各项工作中;二要在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时充分保障私权,不得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权益;三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减少公权力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为市场主体开展营商活动提供宽松、便利的环境。

 

民法典让以房养老有了法律保障

李腾腾  市人大代表,永安笋业协会会长、燕东街道东郊村计划生育协会会长

民法典是老百姓的法,每一个字都是公民权利的热切表达。“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再是梦和呼唤。

民法典中居住权的设立不仅保障了弱者皆有所居,还能让有房者以房颐养天年。以房养老有了法律依据,老人通过自己名下的房产就可以自己给自己养老,把房屋出售或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各从事以房养老业务的机构,换来现金的同时还可以继续无偿居住生活下去,不但解决了看病问题,还能改善生活。这不但打破了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更能让以房养老的相关产业快速完善和发展。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基本上都生活在民法典的框架范围内。学习、掌握和运用好民法典颇具实际利益和现实意义。

 

用民法典推动“三治”融合、构建法治社会

林昌儒  市人大代表,大田县梅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是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的基本依据,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法律制度依托。

要在加强宣传教育上下功夫,强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制定普法实施方案、普法责任清单,细化工作任务,从严推进普法责任的落实。

要在建设法治政府上下功夫,以民法典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以执法带动普法、以普法促进执法,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实现普法与执法双赢并进。

要在深化社会治理上下功夫,以民法典为抓手,推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村规民约等“软法”体系完善以及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

 

知法才能守法和用法

王声文  市人大代表、三明生态新城土地储备中心工程师 

民法典是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涉及到人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行为、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民法典的制定出台,只是走完“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如何宣传好、实施好才是今后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

要守法,首先要知法。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深入开展民法典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宣讲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普法,真正把民法典宣传普及到位。

其次要用法。党政司法机关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遵守民法典的表率,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标尺,带动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通过民法典来解决生活、生产过程遇到的问题。

 

民法典为破解社区治理工作难题指明方向

彭玉坚  市人大代表、明溪县雪峰镇中山社区居委会主任

社区干部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时,如果没有法律支撑,往往要耗费大量精力。民法典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在破解社区治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方面,能给我们提供法律依据和指明方向。

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最终是通过基层这一环节直接与群众对接。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和社区工作者,我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让自己成为法治的宣传员、纠纷的调解员、执法的监督员、权益的保护员,为法治在基层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区更加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民法典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护航

郭先飞  市人大代表、三明亿源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尤溪分公司经理

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民法典是每位公民都必须学习的一部法典。如何让这部涵盖老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护航?

一是要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民法典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利用互联网、电视专栏加强宣传,走进社区、校园、企业等开展公益宣讲、专题辅导等宣传活动,让民法典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深入公民心中。

二是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引导养成自觉守法、用法的强烈意识,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

三是要讲好民法典故事,传播好民法知识,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民法典为生态环境护航

杨芳萍  市人大代表、将乐县林业执法大队高级工程师 

民法典规定了生态保护的原则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责任,有利于推进自然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和社会生活向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深入挖掘三明“林深水美人长寿”的独特优势,借助“互联网+”,改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全力做好生态保护文章,如加大对天然林、公益林、珍贵树种、古树名木和林地的保护力度,完善森林火灾科学预防、扑救以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鸟中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中国最美小鸟”蓝喉蜂虎等珍贵野生动物资源,为推进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做强做大做优生态产业这篇文章奠定坚实基础。

 

做民法典“下基层”的排头兵

张运勤  市人大代表、宁化县淮土镇团结村党支部书记

基层党组织处在生产工作的第一线,对推动民法典“下基层”有特殊的组织优势。人大代表根植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是宣传民法典的主力军。

肩负着村党支部书记和人大代表双重责任,在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的过程中,我要做到先学一步,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以民法典约束自己,时刻铭记立法为民、守法护民。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领导力、群众组织力及社会号召力,用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代表接待日等平台,通过村村通、固定标语、微信群、文艺宣传等多元方式,结合乡村振兴建设涉及较多征地拆迁对象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集体土地征收、不动产物权的续期等,加大民法典宣传力度,以党员、各级人大代表带动群众,不断强化群众法治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切实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