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代表热议“三明实践”产业发展后半篇文章

2021-04-16 14:51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邱靖权

      “要持续做实做足“四篇文章”、推进“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把增长点落实到产业和项目上,推动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委书记林兴禄在参加永安代表团审议发言时对加快我市产业发展提出要求。如何加快产业发展,做好“三明实践”后半篇文章是事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环节,也是市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的焦点。

  加强协作搭平台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不断深化,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累计入园企业 26 家,10 家企业动工建设……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新增签约项目 15 个、总投资 65.4 亿元……三明中关村科技园从签约到揭牌开园仅用100天,首批总投资 58.23 亿元的 44 家企业签约入驻,总投资 45.26 亿元的 13 个入驻项目正式开工。”余红胜市长在大会上向代表们报告区域产业协作园区所取得的成效。代表们对过去一年区域产业协作取得的重大突破纷纷点赞,同时就加强园区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平台提出建议。

  程鹏鹰代表认为,要抢抓京闽科技合作机遇,依托中关村科技园抓项目、抓招商,确保取得更大实效。陈文华代表说,要争创闽西南协同发展示范区,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文旅康养和生态农业,推进乡村协同振兴。黄家发代表建议,要加强市县两级园区建设,做到市县协同互补,全面推动全市高端产业园建设。

  对各县(市、区)的园区建设,代表们也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陈晓翔代表认为,沙县要全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青山纸业重大技改项目建设,扶持阿福硅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引导资源往产业走,加大金沙、金古两个园区闲置厂房盘活力度,实现腾笼换鸟、激活产能。柯德忠代表提出,要把更多尤溪产业列入市产业规划中,将中仙临港工业区作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一个重要平台,城南园规划的高端纺织、机械装备产业列入市钢铁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要加快大坂城市物流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陈登辉代表说。

  抓实项目强链条

  抢抓国家新一轮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支持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等机遇,促成一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地,工业三明要坚持做优做强钢铁和装备制造产业,抓好三钢集团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余红胜市长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1年工业项目建设提出了任务举措,代表们对此纷纷建言献策。

  “要加快项目突破,引进产业链前端的龙头企业、高端企业,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宋志强代表指出。林坚代表建议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开展,做实“十四五”项目库,按照“提前储备、动态入库”原则,加强项目的规划和管理。江长虹代表认为,要持续发挥构建产业链作用,培养“产业补链强链”,引进一批关联性强、聚集度高的企业。张春华代表提出,要着力项目带动,深化“五比五晒”,强化项目带动、项目策划、招商引资。廖善朋代表建议,要持续做实工业三明文章,聚集“专精特新”,推动“三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海斯福、南方制药等一批“三新”项目建设。“聚焦重点工业产业链精准施策,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以大带小、上下联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吴文盘代表说。

  市区产业的培育发展是做大做强市区经济的基础,代表们对此十分关注。黎立璋代表提出,三钢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配合三明市招商引资,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将三钢上下游关联企业吸引到三明来。“要策划储备突破,着力策划生成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全方位突破;要招商引资突破,组建招商专班,力争产业链招商和重点商机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杨国昕代表建议。

  创新驱动添活力

  “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用第一力度狠抓第一生产力,持续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增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支撑。这引起了代表们的强烈共鸣。

  肖长根代表指出,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仍然要把创新放在一个核心的地位,除财政、政策支持外,还要做好项目引导、包装、招商、落地,把三明中关村科技园打造成为三明的“硅谷”,重点规划好三元、明溪、清流、宁化的氟新材料、稀土新材料产业创新带,永安、大田的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创新带,梅列、沙县、将乐、尤溪的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带,实现全市创新驱动的全覆盖,推动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兰明尚代表对产教融合提出自己的看法,“要将荆东产教融合示范区纳入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着重发展信息安全、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产业,支持争创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区,真正成为三明南部新城崛起的引擎和动力。要进一步创新激活人才共享、科技转化、项目落地等市校产教融合制度安排,引导学院师生的创新链充分对接三明的产业链。”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苏迎平代表认为,要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市科技部门要支持在明溪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省级研发中心基础上,导入高端科研力量,实施一批创新项目,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支持智能制造加快产业升级,市工信部门要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企业进行数控化和智能自控化升级,打造现代化制药企业。

  优化服务强保障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的集聚。代表们建议政府加强各类要素保障,培育优势产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要加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宣传力度,营造社会群策群力招商氛围;要开展僵尸企业重组兼并工作,提高土地使用效益;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法治意识”范丁宝代表认为。朱新春代表说,开发区在盘活处理闲置土地厂房时,要根据不同用地类型或用途允许分割分块处置,并给予分割办理不动产权证的政策支持,破解闲置土地及厂房转让处置难题。李瑞美代表建议,要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加大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重视技工教育,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一直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谢娟娟代表建议,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实际问题。邢一德、何斌等代表关注企业运输成本和用工问题,提出要加快闽中公铁联运物流项目建设步伐,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要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企业急需人才,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林友能代表说,“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产业政策的学习研究,提高为企业服务能力”。

  新开局激扬新梦想,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一年,市人大代表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支持和推动我市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助力我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做好“三明实践”后半篇文章贡献力量。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