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让残障孩子拥有一片蓝天

2021-07-27 14:16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张旗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特殊教育具有特殊性、基础性、公益性和底线性,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监督视角聚焦特殊教育工作,于5月下旬,组织对我市特殊教育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6月,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特殊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残障孩子也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1999年3月5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三明市聋哑学校(现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时强调,老师们要充满爱心、耐心和信心,要重视特殊学生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毕业后有一技之长,能服务于社会。

  “学校铭记22年前习近平同志的殷殷嘱托,始终坚守‘大爱’初心,坚定办好特殊教育的理想信念,围绕‘有爱无碍、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注重特色办学,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勤说,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学到了一技之长,毕业后能融入社会,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2020年《人民日报》刊发了《走进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一支跳了21年的舞蹈》,新华社刊发了《一段歌声:残障孩子也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充分肯定了三明市特殊教育办学成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心育人”嘱托,加强统筹领导,落实政府责任,深化教育改革,特殊教育事业取得显著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7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10个,残疾儿童康复机构25家(民办18家),涵盖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教育,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为骨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依托,民办康复教育机构和“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同时,三明市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开设了体育、舞蹈、手工、非洲鼓等多个兴趣班和烘焙、皮具制作、按摩等10余个职教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让残障孩子拥有出彩的机会

  虽然,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发展,但调研中发现我市在特殊教育队伍建设、保障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等。比如,随着器官性障碍学生数的逐渐下降,发展性障碍学生不断增加,特殊教育学校(班)班额小、寄宿生多、残疾差异大、康复类专业人员需求多等特点日益明显,各地普遍存在教师不足、结构不优、专业不强等问题。

  “一方面,在校生越来越多是多重残疾和重度残疾,需要更多的康复课、个训课。另一方面,2016年市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成立后,其职能由市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因此,市特殊教育学校不仅要负责全市特教工作的统筹指导、教师研训、信息平台建设和推动融合教育等任务,还要承担特校‘送教上门’等工作,师资力量尤为紧缺。”李勤表示很无奈。

  针对特殊教育队伍建设问题,池明流委员建议:“强化人员配备,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的要求,分批逐步增加特校编制,针对特殊教育不同类别,制定出台特殊教育编制细化标准。对招收重度残疾、多重残疾学生较多的学校,适当增加教职工配备;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专兼职资源教师,确保特殊教育学校(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目前,我市共有18家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这些民办机构作为公办学校的重要补充,普遍也存在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民办机构中大部分教师经验不足,加之受培训渠道和经费等因素影响,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相关专业培训。”三明春天启智语言康复中心负责人说。

  “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民办康复教育机构老师统一纳入特殊教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提升专业素质。”郭颖委员建议。

  如何提升保障水平,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黄月珍委员认为,大田县在落实残疾儿童享受教育助学补助、康复服务救助等政策时,还给予民办康复教育机构中的学前儿童享受普惠幼儿园补助政策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她建议,教育、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支持政策学习和研究,真正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目前,我市主要还是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为主,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较为薄弱,特殊教育质量仍需提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建地认为,注重“两头延伸”是着力提升特殊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他建议,一头要向学前教育延伸,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含康复)纳入教育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鼓励特殊学校举办学前教育,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融合教育,通过加强干预和开发早期教育,减少特殊人群基数,降低特殊程度;一头向职业教育延伸,深入研究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问题,帮助特殊学生更好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相信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推动下,在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类特殊学校(康复教育机构)的辛勤耕耘下,每一位残障孩子都能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