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农业农村篇:守护山水林田 助力乡村振兴

2021-12-31 15:20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卢素平

为乡村振兴画卷添彩

三明,“八山一水一分田”,四季绿意涌动。

在这块以绿色为底色的“画布”上,一个个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村落点缀其间,共同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

这幅秀美画卷背后,凝聚着市人大代表们的智慧和汗水。五年来,他们聚焦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大课题,围绕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如何改善积极建言献策,贡献了许多“金点子”。据统计,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代表共提出乡村振兴相关建议25件,占182件农业农村类代表建议的13.7%。

2021年1月,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池腾菁代表提出《关于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建议》,建议加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建设技术指导,做到规划先行。

“金点子”如何落地发光?

针对池腾菁代表的建议,市农业农村局及时回应,积极争取省级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制度,引入美丽乡村设计建设团队,严格实施“县统筹、乡统管、地统筹、事统管”工作机制规划农村住宅风貌,全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为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关注农村群众期待,凝心聚力回应民众呼声,彰显了新时代人大担当。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逐步完善乡村医疗、教育、养老等保障体系;立足当地优势和特色,对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谋划一批产业项目,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通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有针对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意见。

方向清晰,目标明确。目前,全市农村建设品质提升6类19项重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建设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重点项目557个,完成投资4亿元以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机活力。

今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三明市实施“六大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行动方案》,围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乡村人才培育等六个方面,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环境更宜居,产业更壮实,收入更有保障……民情民意落到实处,一曲曲激昂的乡村振兴乐章,在三明广袤沃野奏响!

深化林改再出发

“眼下,我们正大力推动实施‘八项创新’,构建‘1+N+X’政策体系,推动林业‘双票’、林业金融、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林长制等改革。”市林业局林改科副科长姜学旺说。

大山环抱的三明,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市之一。远眺山林,微风拂过时处处绿浪翻滚,焕发出勃勃生机。

“靠山”怎样“吃山”?

作为全国林改策源地之一,三明从“林权制度改革”中拓路径、找答案。在这次意义深远的探索中,市人大代表们集思广益,以“改”解题,为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积极建言献策。

2018年1月,在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针对我市林业人才缺乏、新型林业经营组织缺乏扶持、林业投融资机制不活、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郑凌峰等代表提出《关于创新林业用人机制助力三明深化林改的建议》,杨芳萍等代表提出《关于推进我市林改工作的建议》。

代表呼声就是百姓心声。2018年4月,市林业局认真办理代表建议,通过采取优化人才招考录用、创新人才评价使用机制、优化专技岗位设置等措施,积极探索林业用人机制创新,助力我市林业改革发展。同年5月,市林业局积极回应杨芳萍等代表的建议,提出进一步落实所得税、增值税方面优惠扶持政策,持续探索创新林权贷、福林贷林业金融产品,大力推动林业资产证券化、投资社会化,让“沉睡”的山林成为取之不竭的“绿色银行”。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实地调研林业发展情况,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持续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分配机制、政策支持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让代表的呼声有回应,让人民的诉求有着落。

五年来,三明致力先行先试,率先探索“林票”“碳票”等改革,被列为首个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突破,在全国率先推出“福林贷”等金融产品,被列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林改答卷。

牢记新嘱托,林改再出发。今年9月30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三明市实施“八项创新”推进林改再出发行动方案》,吹响了全市林改再出发的冲锋号,要求全市上下全面落实推进林改再出发各项任务,继续在深化林改上走前头、作示范。

织密水生态“保护网”

美丽乡村建设,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明地处闽江上游,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是闽江、汀江和赣江的发源地,全市流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条。

五年来,代表们针对落实河湖长制、河道水环境整治、河道监督管理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池腾菁代表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要求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度的建议》。针对基层执法力量薄弱问题,钟蕴达、许光园代表在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上提出《关于进一步强化基层河长制工作的若干建议》。

作为治水牵头单位,市水利局积极回应代表提出的建议,敢于创新举措,通过持续加强生态综合执法力度,强化网格化管理,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创新河湖长制工作模式,强化经费保障等方式,构建起水生态“保护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围绕全市河道水生态保护情况以及河湖长制落实情况,开展连续监督、跟踪问效,赢得了广大群众赞誉。

加强河道保护管理,保护河道水生态,2020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我市河道管理工作情况。

4月29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保护河道水生态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切实推动河湖长制落地见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强化监督促落实,细化责任促发展。2021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对《决定》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提出要持续加大《决定》宣传力度,落实各级河湖长、河道专管员职责,总结提升符合我市河湖长制工作实际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加强部门联动,推动相关问题解决。

市河长制办公室综合组负责人杨海金说,我市已全面建成河湖管理监督体系,初步形成了“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的流域保护管理新模式,有力推进流域问题综合治理,持续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2021年,在省对市河湖长制考核中,我市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并被国务院正向激励通报表扬;今年1至11月,我市主要流域、小流域、主要湖库、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位列全省第一。

夕阳西下,沙溪、金溪波光粼粼,时不时有飞鸟掠过;河畔,往来人群休闲漫步,怡然自得。这幕人水和谐的景象,让人不经吟起宋人朱熹的诗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