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基层在线】宁化县:紫色土地上的绿色变迁

2022-08-26 11:02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赖桃香

  茂密的树林覆盖着山峦,清澈的天空下,一群群鸟儿自由飞翔……宁化县处处青山葱郁,焕发着勃勃生机。

  昔日,宁化县曾饱受水土流失之苦,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95年全省卫星遥感普查显示,宁化县水土流失面积为455余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19.15%。一下雨,雨水就裹挟紫色的土壤卷入河里。当地百姓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此山一无毛、二无皮、三无肉,只剩下光骨头(母岩)。

  面对土壤流失面积大而集中、治理任务艰巨的难题,宁化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内容。围绕“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誓把荒坡变绿林”的目标,开展县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跟踪检查;学习借鉴“长汀经验”,探索“分类治理,长效管护”治理模式;督促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多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5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87万亩,先后获得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是粤闽赣五市十四县中水土流失面积减少最多的县。

  这些“国字号”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县人大常委会的积极作为和人大代表的建言献策。根据宁化县情实际,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谋划年度工作要点,先后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生态安全水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落实河长制,推进水岸共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一法一例”贯彻实施情况等工作报告。坚持每年开展水土保持法“一法一例”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专题询问等,提出推进燃料补助机制建设、禁止上山砍柴、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治体系等意见建议。县政府积极响应,探索“鱼鳞坑+山边沟”“竹节沟+水保林”水土养护模式,出台燃料补助制度,实行水土流失区全面封禁治理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宁化县域水土流失面积从1995年的455余平方公里减少到2021年的220余平方公里。治理后的地块,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山地涵蓄水源、截留降水能力明显增强,气候得到调节改善,生态环境逐渐向良性发展。

  水土保持,功在当代,利在干秋。宁化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的成绩,凝聚着各方紧盯水土保持工作的决心和行动。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人民亲身感受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带来的红利,水土保持的理念由“要我治理”变为“我要治理”,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大大提高。

  守好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宁化县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工作监督,持续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砥砺奋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