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翟佳芳
革命旧址焕新颜,红色资源“活”起来。眼下,走进三明市建宁县,刚刚揭牌的全国首家以少共国际师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展陈——建宁县少共国际师主题展陈成为了广大干部群众接受革命教育与精神洗礼新的红色“打卡点”,濉溪镇大源村雪山岽——武镇岭阻击战研学基地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黄坊乡将上村的中央苏区建宁保卫战陈列馆、红军无线电体验馆又迎来了一批研学团队……建宁县红色资源焕发新活力,离不开建宁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推动。
建宁县是中央苏区县,曾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和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驻地,是闽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心和闽赣省委中心,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实践过的地方,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建宁县人大常委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殷切嘱托,把人民群众关心关切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充分发挥地方人大职能作用,在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上积极作为。
群众的“心上事”,就是代表的“上心事”。随着人民群众对红色资源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建宁县的各级人大代表也越来越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每年都有不少相关的代表建议。如《关于加强保护修缮红色战斗遗址的建议》《关于传承里心镇宁源村红色文化的建议》,建议做好地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关于加快建宁县红色研学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4A级景区水尾红军小镇遗址保护与发展的建议》,对红色资源的充分挖掘、活化利用提出具体的建议。
代表有呼声,人大有回应。2021年4月中旬,建宁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县人大代表对全县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全县9个乡镇,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总体情况。5月27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就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展开热议,围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把脉开方”。
针对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中存在的红色文化发展缺失总体规划纲要、红色资源点普查不全面、研学实践配套设施不足、接纳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和短板,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科学编制规划、突出板块特色,强化组织保障、凝聚发展合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持续推进融合发展、做实红色研旅之基等审议意见。
审议意见得到了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效落实。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成效初显。红色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统筹规划整合,三大板块特色打造日益明显,“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和非遗挖掘保护传承工作”等红色文化指标纳入了全县常规工作考评内容,全县新认定市第三批红色文化遗址4个,进一步完善了都上红军医院旧址等27个遗址的史实资料;建宁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旧址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黄坊乡少共国际师红色研学基地入选第三批三明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团队到建宁接受党性教育。
为了让审议意见更好地“落地生根”,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对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监督。2022年8月30日至9月1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审议意见得到了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认真落实。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非一日之功,在看到成效的同时,调研组也进一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县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挖掘保护经费仍然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现象尚未得到改变;研学培训基地打造特色不够显著、研学旅游承接能力有待提质;红色资源的结合文章做得还不够,“红色+”项目策划、“红色+”文旅活动、红色文化进校园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9月29日,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跟踪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要采取持续招聘、引进聘用、吸纳爱好者等措施切实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提供必要的红色文化研究专项经费,不断提升我县红色文化研究水平。”
“要坚持‘一体化’、便利‘串点成线’的总体规划设计建设路径,注重差异化,做精做细做优细节,进一步提升研学培训基地品质。”
“要结合建宁自身资源优势,精心培育开发好‘红色+绿色’‘红色+设施农业’‘红色+森林康养’‘红色+培训研学’等文旅新模式,增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条条意见建议,凝聚着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殷切期望。
风正好扬帆。建宁县人大常委会将通过“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工作机制,不断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让建宁红色基因焕发新活力,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