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3年第6期

“把脉”城市管理

2014-05-07 11:37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孙征宇
   “如今城市绿了,街区靓了,但是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不小差距。”在市人大常委会城市管理调研工作会上,调研组成员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见。今年6月和10月,市人大常委会两次组织调研组,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调研,为加快提升我市城市管理水平建言献策。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现场,王庆副主任一进监控大厅就直奔主题:“城管部门的负责同志都来了,说说现在影响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市区的数字城管系统已建成试运行,受到多方肯定,在发现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调度指挥、解决问题上还需要建立有效的、长效的运行机制来支撑。”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赵德胜深有感触地答道。由于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长效管理责任和措施未能有效落实,城市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靠突击式、集中式整治,以致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市容环境卫生、农贸市场、交通秩序、门前三包、背街小巷等管理时紧时松,日常管理不够到位,“整治时好一段,整治后老样子”,市民对此满意率不高。城市管理,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实行精细化管理是城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成为调研组成员的共识。
   视察调研中,调研组深入各项城市管理现场,就市容管理、城市秩序,环境保护、人居环境,规划管理、违法建设等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走访和调研,掌握了详实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在调研汇报会上,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赵德胜对城管工作作了汇报,他说:“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创城、创卫工作,改革管理体制、强化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长效管理,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2012年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排位由2011年的全国第48名升至第12名。”他同时也提出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社会公众环卫素质有待提高、城市环卫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城管长效机制建立有待探索、城市管理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城市管理与环卫经费、人员投入不足等问题。
   实地视察后,调研组成员与城市管理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共同“把脉”城市管理工作。
   顾闽南委员就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目前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体制不顺。他提出,全市应进一步调整理顺市、区两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指导考核机制,切实增强相关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职责,达到权、责、利的相对协调,切实提升城市管理绩效,巩固城市创建成果。
   针对农贸市场的管理,苏玉振委员认为,要通过加大市场建设力度、优化市场布局、实行疏堵结合、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措施,引导菜贩和农民进场销售,逐步解决“市场外市场”、“马路市场”、“临时市场”等问题。
   陈烈章委员十分强调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他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同度和参与度,逐步使市民养成自主管理、自我规范的良好习惯,形成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城市管理靠大家,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市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宣传提高市民素质。同时,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者水平,以制度管理城市,用服务化解人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涂振锟指出,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工作,涉及城管执法、交警、环卫等很多部门,在做到明确分工、形成合力的同时,应该把管理的重心下移,让街道社区拥有自己的管理资金、执法队伍和组织机构,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创新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体制,对辖区实行常态化的有效管理。
   “我们要对视察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全面总结影响城市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意见,为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贡献力量。”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赵德胜作出了表态。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工作水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通过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着力解决代表、委员提出的多头执法、职责交叉等问题。
   下一步,随着三明数字化城管指挥调度中心的全面投入使用,考核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也将由市区主要干道、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延伸到居民小区、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实现精细化管理。我们有理由相信,三明这座美丽的山城将来一定能更美丽、更有序、更宜居。
(责任编辑:张玉赋)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