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3年第6期

城镇化让梦想更美好

2014-05-07 11:34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王  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将城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起点。10月下旬,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开展深化小城镇改革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情况调研。调研组在常委会副主任张知通带领下,先后察看了梅列区陈大工业区、三元区柳城新村、将乐县万安镇翔安新型农村社区等11处现场,并听取了市政府和梅列、三元、将乐等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
   规划引领城镇建设
   “调研中我感觉到,同样是小城镇建设,万安镇的小城镇建设档次明显高于白莲镇。究其原因就是规划设计上的差距,万安镇作为市级中心镇,能请到省一级的规划设计院来做规划。但白莲镇镇域面积相对较小,好的设计院根本不接这样的生意,作为小乡镇也只能找到一般的设计院来做城镇规划,这也是造成各地小城镇发展情况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参加调研的市人大代表童文伟有感而发。
   在市政府部门汇报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知通指出“至去年以来,全市4个省试点镇和16个市中心乡镇以及其他乡镇共完成规划编制251个。但在规划档次上,与市区、县城规划相比,小城镇规划管理确实有待加强。目前,各乡镇的城镇体系规划滞后且指导性不强,多数小城镇发展目标不够明确,城镇规划大多以乡镇为单位独立完成。这种局限于自己的镇域范围进行规划的做法,造成了规划等级层次不够鲜明,视野不够开阔,效率不高,缺乏整体性、科学性与前瞻性,不少乡镇建设没有呈现出自身应有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形成了镇镇雷同的局面。”
   规划是城镇化的方向标,针对小城镇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张鸿飞、李新华委员认为,要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坚持规划引领城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高起点、高水平,有前瞻性的城镇规划体系。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城镇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小城镇建设过程,走集约、职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冯明明委员认为,“规划规划,决不能是纸上画画,要注重规划执行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加强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保持规划的刚性约束力,提升规划执行效力,提高规划实施和建设水平。”
   产业支撑城镇发展
   城镇发展兴不兴旺,关键靠人气的聚集。人气从哪里来,关键要产业的吸引。产业发展作为吸纳城镇就业和容纳城镇人口重要经济基础,对城镇化发展有深远的意义。调研发现,我市部分小城镇产业发展不能给城镇新增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和收入渠道,农民不能很好的实现从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导致搬迁集聚到小城镇的农民又不得不外流务工,形成没有人气,没有产业做支撑的空心城镇。
   在12月20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上,不少组成人员建议,要加快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全面提高城镇的产业支撑能力,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各地应立足山区实际,建设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林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化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实现城乡的互补。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通过扶持传统产业和引进外来企业,加快其它特色产业、骨干企业、核心产品的培育,加速商业、饮食、服务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进城的就业领域,保障进城农民有广阔的就业渠道和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创新机制挖掘城镇活力
   推进城镇化,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如何实现物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进一步激发城镇化的发展活力?这些都是我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徐红华委员认为,我市城镇化工作缺乏创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举措,户籍制度改革就是一个典型,目前仍没有消除依附在户籍上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教育等城乡差别政策,农民和居民同等权利、分享同等利益、获得同等待遇,依然没有实现,为我市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形成了很大的阻力。顾闽南委员认为,土地征迁问题也是社会稳定的一个敏感点。当前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征地沟通协调机制,被征地农户提出的征地补偿要求与法律规定的标准补偿差距较大,政府征地难、拆迁难和项目业主用地难问题仍然突出。他建议要进一步创新围绕征地拆迁的社会和解方式和渠道,全面推行和谐征迁工作法,统筹解决好被征地群众的安置、出路和发展问题,推进城镇化的社会软环境建设。叶清松、苏玉振委员建议,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社会福利事业和商贸流通等领域。鼓励和引导银行增加对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放贷量,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
   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
   在主任会上,徐铮主任指出,市政府要认真研究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会议和省委全会对新型城镇化作出的安排和部署,对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决定》中关于城镇化的内容要再研究细化,研究制定具有系统性、配套性与连贯性的一揽子建设方案,提升城镇化综合改革的统筹层次。要立足三明实际,按照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正确把握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把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做好规划,做好布局,注重机制创新、注重产业支撑、注重人的城镇化、注重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在今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强调:“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直白而又带有诗意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美好蓝图。对于我们三明这样拥有青山绿水的城市来说,相信城镇化未来的梦想将更加美好,城镇化终将给人民带来更大的幸福。
(责任编辑:张玉赋)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