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3年第6期

永安:关注教师队伍建设

2014-05-07 11:18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刘  云
   “教师兴,则教育兴。培养建设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打造优质教育、和谐教育的前提。”谈到监督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永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董乐夫如是说。近年来,永安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教育发展,把教师队伍建设列为监督重点,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中师资人才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永安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初,永安市人大常委会针对教师队伍现状的摸底发现,教师队伍整体状况堪忧,一些优秀教师常被调走,优秀教师难引进,队伍不稳定;教师超编,学科结构不够合理;职称评聘难,教师抱怨多;一些教师对学校管理、考核颇有怨言……专门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发放的600份调查问卷显示,老师普遍感觉压力大、负荷重。教师队伍中的这些问题,引起了永安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
   5月,永安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对永安市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教育相关单位、乡镇、中小学,与教师、学校领导深入交流、座谈,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整改建议:教师队伍结构要优化,教师岗位聘任制度要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要健全完善,教师培训力度需要加大,师德师风建设要再强化。永安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教师队伍建设专项报告,组成人员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条审议意见。
   永安市政府高度重视永安市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理意见和措施。市政府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解决教育系统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用五年的时间解决城区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及单列管理专职人员不足的问题。教育局排出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逐步解决城区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从2014年起,将教师师训经费提升至省定标准的上限(教师工资总额的2.5%),列入2014年财政预算。同时要求师训经费专款专用,将资金真正用于教师业务培训与学科建设。继续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探索实施校长“影子工程”,同时,通过“名师工作室”、“教学讲坛”等形式增加老师学习培训机会。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忠诚履责爱生乐教”师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积极指导各中小学校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途径的师德师风教育系列活动,选树一批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典型,评选“永安市最美乡村教师”。抓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组织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拓宽眼界。与华东师大、漳州师院、省电大海西教育网等联合举办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全国、省、三明市的各类专项培训。开展教师校际交流,确立三年一轮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关系,物质帮助、“送教下乡”、互相选派骨干教师挂职学习锻炼,共享教育资源。
   在永安市人大常委会对教师队伍建设持续不松懈的监督下,永安市政府、教育局、学校等单位合力整改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使得教师队伍整体学历、素质水平不断攀高,教师队伍年龄和学科结构明显改善,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明显加强,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明显改善,教育环境明显得到和谐优化,教师队伍也更加稳定。
   “绩效考核、职称评聘更合理了,各种评比、迎检负担轻了,培训学习的机会更多了!我们教书育人也更加愉快更加有成就感了!”永安西门学校邓燕萍老师笑着说道。
   永安一中刘林萍老师是市人大代表,她参与这次全程调研。她告诉我们:“原来城区教师只能从农村考聘,年龄老化。今后,部分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安排在城区,我们学校将增加一些年轻、有活力的教师,有利于教师结构改善。同时,一线教师出去学习的机会比以前更多,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永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董乐夫说:“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是人大监督的重点工作,永安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努力,推动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促进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张玉赋)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