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村:绿海明珠森林人家
2014-11-20 15:24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数:{{ pvCount }} 次
王清华
金秋八月,走进明溪县盖洋镇村头村,仿佛置身于竹的海洋、花的世界,青翠浓荫的绿竹、姹紫嫣红的花朵,扑面而来的自然和清新,让满身暑气顿消,一股清凉不由从心里升腾起来。
村头村距盖洋镇区3公里、距明溪县城2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565亩,山地面积18636亩,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62户、976人。村头村曾是贫穷、落后的老区基点村。随着中央对老区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人饮工程、道路建设等一系列老区项目让这个村开始了一次次“蜕变”, 尤其是近几年来,村头村终于“破茧成蝶”,成为远近闻名的“精品村”。2012年6月,村头村乡村旅游景区被省林业厅授予省级三星级森林人家;同年12月,村头村被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生态文化协会授予“福建省生态文化村”的称号,村头村成为全省首批三十个生态文化村之一。村头村的一次次“蜕变”与盖洋镇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的付出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村头村具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土质肥沃,十分适宜发展苗木种植。但是一直以来,村头村“守着金山讨饭吃”,这让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王祥卿如鲠在喉,辗转难眠。他深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想取信于民,必须让农民真正地富起来。2010年,他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引进浙江宁波滕头和谐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落户村头,为公司协调租用荒山几千亩,还积极配合公司办理有关注册手续,有力推进了绿化苗木基地的顺利建设。
盖洋镇人大也主动作为,引进前召开主席团会议,专题研究村头村引进浙江滕头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可行性,并形成决议。为了避免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2011年12月,镇人大组织县、镇人大代表到村头村实地考察调研,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引起县乡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村头村花卉苗木基地被列入全县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投资125万元,对山、水、林、田进行综合治理,万亩绿化苗木基地基本实现了“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高标准平台开垦;同时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苗木、草、经济作物并存的生态环保型种植技术,恢复生态多样性,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成为市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乡镇的成功典范。
苗木产业发展以来,村头村有200多名中老年劳动力进入公司上班,成了新型农民“上班族”,外出打工人员也陆续回归加入“上班族”行列,实现了家门口再就业,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留守孩和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还带动全村100多户种植了各类绿化苗木500多亩,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村头村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具有独特的农家庭院建筑、丰富的原始森林和毛竹资源,加上万亩绿化苗木基地,是开发乡村旅游的好地点。王祥卿代表等村干部立足于村头村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致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介项目,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积极争取实施了村头至际下道路硬化、房屋立面改造、村村通自来水、污水管网改造、水上渔村、小农水建设等项目,受到村民的好评。镇人大也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就村头村的生态旅游发展开展视察、调研,助力村头村生态旅游发展。
2011年起,村头村“森林人家”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先后投资300万元,建设完成了原始森林氧吧区、农业观光区、植物园区、休闲娱乐区、餐饮住宿区、绿化苗木区、老区陈列管等七大功能区,建设起一个以休闲、养生、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2012年5月1日,村头村“森林人家”正式运营,受到了周边地区市民的青睐。“森林人家”项目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带动了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的积极性,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收入显著增加,村头村的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力。
村头村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民生改善为核心,以生态村创建为载体,走出了一条以绿化苗木为主业,生态休闲旅游为辅业的创业致富之路。2013年村头村村财收入65.7万元、比增2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9199元、比增12%。
平坦的公路、完善的设施、整洁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谐的邻里、富裕的生活,村头村的村民们,过着“世外桃源”般的和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