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市人大常委会助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侧记
孙征宇
一块块规格统一的饮用水保护牌,一个个坚固硬化的四池净化系统,一个个布局严格的有毒有害垃圾存储池,一个个技术先进的节能环保沼气池……徜徉于尤溪县西滨镇的西洋村,你会发现,原来一个毫无名气的小村庄,已经建起了一项项充满现代气息的工程,俨然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乡村公园。
其实,近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倾力助推下,我市在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过程中,已经打造出了一批“西洋村”。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为着力点,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农村环保,推动了农村环保问题的解决,唱响了农村环保的主旋律。
农村污染:民生无小事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农业、农村、农民都发生了巨变。但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比,农村的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低碳、无污染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农村环境中的污染因素和污染因子逐渐增多。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入了今年监督工作计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涂振锟作出批示,要求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市人大环城委认真落实有关要求,将其列为工作重中之重,制定了具体方案,扎实开展调研工作。从10月份起,调研组搜集了市环保、发改、经贸、国土、住建、农业、林业、水利等8个市直有关部门和12个县(市、区)的专题汇报材料,初步了解了相关情况。
11月18日-25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在涂振锟副主任的带领下,深入大田、尤溪、沙县、将乐县等地的12个乡(镇)、村,全面了解整治项目基本概况及生活污水处理、饮用水源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情况。
中华环保世纪行(三明)组委会围绕“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活动主题,突出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农村环境保护机制体制、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情况等重点内容,配合开展了宣传报道活动。三明电视台、三明日报、三明广播电台、三明侨报等市县新闻媒体的20多名记者积极主动、深入现场、据实报道,较好地发挥了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连片整治:天蓝了水清了
我市从2010年5月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旨在通过“抓点、带线、促面”,对农村环境整治项目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分批分片滚动推进,确保和扩大惠民政策效果。数据显示,2010-212年,我市共投资3.33亿元,在近300个村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建成330座污水处理设施、6097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87座垃圾中转站、2122口沼气池、16001个垃圾池(箱、桶),铺设污水管网277.4公里。
“通过整治,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5%以上,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市环保局生态科长周毅津介绍道。
“农村从当初的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放、禽畜乱跑,到如今的天蓝地绿水清,这个美丽蝶变的过程,折射了农村发展理念和方式的科学转变。”市人大副主任委员涂振锟对此大加赞赏,同时,他指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效来之不易,存在的问题更要加大力气加以解决。”
市人大环城委副主任江长虹在与环保局座谈交流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调研了解到,以泰宁县长兴村处理能力100t/d的污水处理站为例,该污水处理站月耗电1500度,按一般污水处理设施的电价(每度电0.58元),每月电费870元,若按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电价(每度电0.25元),每月电费只需375元,电费可节省一半。资金跟不上,不但连片整治设施配套不全,直接影响到连片整治的示范效果,还会造成后续维护困难,面临建而不管、建而失管的不良局面。”
长效之策:来自代表的声音
12月19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结合调研组提交会议的调研报告,分组审议市政府关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共议农村环保良方。
审议中,组成人员纷纷发言。市人大常委会涂振锟副主任说:“整治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为国家及地方财政投入,通过争取上级“以奖促治”项目资金来进行。项目建设多采取乡(镇)垫资,先行启动的模式,但市、县、乡(镇)财力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参加了调研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白桦接过话题说:“2010-2013年我市对309个村实施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仅占全市1735个行政村的17.8%,数量有限。开展覆盖更广、效益更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如何健全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委员们纷纷支招,提出治理良策。顾闽南委员说:“要逐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支助、农民自助”的多元化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模式。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工程和项目设施运转,拓宽环保资金的融资渠道,推动农村环保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白桦委员接着建议:“要加快工作进度,开展扩面提升工程。考虑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设施的后期运行维护管理,真正把连片整治设施管好、用好。”
如今,在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垃圾被运走、污水被收集、巷道也整洁干净了……常听村民洋溢着幸福的话语:“家园整洁了,河道干净了,我们的心情更舒畅了!”
正如市环保局局长吴成球所说:“目前农村环保路还很长,不论是监管机制还是个人环保意识都有待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环保工作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做好农村环保工作的主力军,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与是关键。”
确实,农村环境保护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我们需要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是每个人的生活观念和环保意识。
(责任编辑:林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