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楼村:美丽蝶变
2015-04-01 08:21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数:{{ pvCount }} 次
连梅珍
走进沙县青州镇澄江楼村,诺大的一个花园映入眼帘,花木扶疏,郁郁葱葱,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农田,白墙红瓦的小洋楼整齐划一,房前屋后绿草如茵,青砖铺设的休闲步道绿阴环绕,观赏池里一朵朵淡雅的荷花静静绽放,俨然一个“花园式”的村庄。
澄江楼村是库区移民村,位于青州镇西南部,是沙县和南平市的中转站,205国道、鹰厦铁路和福银高速穿境而过。澄江楼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平安库区”先进集体及小康库区示范村、省级库区移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市级库区文明小区、县级文明村……“以前的澄江楼村违章搭建严重,生活环境脏、乱、差。”青州镇人大主席黄年旺介绍说,“现在,村民们能在这么优美、舒适的环境里生活,离不开镇人大主席团的倾力助推和人大代表的努力付出。”
2012年,澄江楼村被列入全县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之一。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和环境连片整治高标准、高质量,青州镇人大主席团认真监督、主动跟进。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县、乡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向镇政府提出来要积极向上争取库区移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支持澄江楼村建设等意见、建议。镇政府及相关部门于2012年底争取到省级库区移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项目及三年配套资金共900万元,用于村庄房屋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前的澄江楼村,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违章搭建,全村共209户就有165户涉及违章搭建,达300多处4335平方米,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杆线私架滥牵、户外衣服无序晾晒、污水乱排、家禽家畜放养、垃圾随意倾倒等“八乱”现象随处可见。
要建设好“美丽乡村”,拆违整治是关键,如何才能顺利实施拆违呢?镇人大代表、村委会主任陈其潘请来村里的人大代表和村“两委”一起商量。“我们村已被列为省级库区移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陈其潘说,“我们要适时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会上,大家纷纷建言献策,一致认为要有力有序推进违章搭建拆除工作,只要是违章建筑一律限期无条件拆除,并将这一决定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在全村300多处违章搭建中就有陈其潘家三兄弟的附属房,在村民们互相观望、拆违工作停滞不前之时,陈其潘第一个站了出来,不仅带头拆了自家花费好几万元建造的附属房,还主动劝说、成功拆除身边亲戚朋友的违章搭建,这一举动得到了其他村民的支持和信任,拆违工作渐渐开展起来了。76岁的潘夏姬老人,刚刚在年前花费3万多元为儿子搭起了一间面积90多平方米的车库。村里一搞拆违,3万多元付诸流水,老人脸上没有一丝不悦。她说:“现在村子的居住环境可好了,就像住在花园里一样,如果我们不主动拆,村里的变化哪有这么快。”从拆违工作开始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全村无条件、无补偿拆除违章建筑165户4335平方米,为美丽乡村后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澄江楼”,就要在高品质、高规格的规划设计上下大力气。在确定被列入省级库区移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后,镇人大主席团、政府组织镇挂村领导和村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赴漳州长泰县上蔡村参观考察,学习借鉴上蔡村开展整治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先后三次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提升、完善。修编后的规划既符合广大村民当前利益,又体现长远发展目标,使建设美丽澄江楼村的愿景变得清晰而具体。
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建设,先后完成了幼儿园、污水处理、宗祠广场、主次路口景观、江滨公园、中心公园、文化长廊、村部综合楼改造和“三旁绿化”等10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房屋立面和屋面修缮387植,立面修缮面积36090平方米、屋面“平改坡”22496平方米,有效治理了“八乱”,彻底改善了村内“脏、乱、差”现象,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宜居家园。同时,全村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成立美丽村庄共建理事会、监事会,立长效管护设基金,制定美丽村庄示范户评星评级制度,实现公共场所网格化分区管理。
优美的农家风情景观又给代表们带来了新的思考,能否把“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真正放在村民的增收致富上?代表们深入农户走访调研,认为发展“农家乐”式乡村旅游是一条新的致富之路。下阶段村里将投入300万资金,实施村内主干道白改黑、环村慢道、“农家乐”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使全村配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拓宽村民创业增收之路。
如今,澄江楼村已渐渐摆脱旧农村的形象,呈现出新农村景象。
(责任编辑:张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