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4年第6期

为了山更青水更绿

2015-04-01 08:16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宁化县人大常委会加强“两溪一江”环境整治监督工作侧记
                                                 周辅安
     山城宁化,青山环绕。站在翠华顶上远眺,三条河流(东溪、西溪、翠江河)在冬日暖阳的辉映下,波光粼粼,缓缓流淌,与岸边的花草树木相互映衬着,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画面不仅凝聚着宁化县政府全力推进流域整治的心血和汗水,而且刻印着宁化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履行职权,助推山清水绿的艰辛和努力。
     一份代表建议  拓宽监督思路
     2012年12月29日,宁化县召开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翠江、城南等代表团代表联名提出“加强城区东溪、西溪、翠江河环境整治,保护宁化生态环境的建议”,治平畲族乡代表团提出“关于大力整顿木制品加工企业的建议”。2013年2月,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在讨论研究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和代表建议重点督办件时,认为宁化地处“三江” (闽江、赣江、汀江)源头,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县人大代表的建议符合县情和当前形势,值得肯定,县人大在这方面要积极回应,每年选择与生态建设相关的不同议题,认真开展监督,促进县政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巫福生强调,县人大要为宁化的山青水秀贡献一份力量,拓宽监督思路,采取多种监督方式,通过几年的努力,共同营造一个绿水青山、碧水蓝天的美好家园。主任会议决定,建议把“加强木制品加工企业整顿”、“加强城区污水收集治理和“两溪一江”环境整治”列入常委会今后几年监督工作议题,由相关工作委员会做好跟踪监督。
     双管齐下努力  做好山上文章
     宁化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的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曾位居全市前列,林业资源相对丰富。近年来,盗砍滥伐现象严重,引发林区治安、道路交通等安全隐患,群众、代表反映强烈。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了解到,随着林改的深入,以及近几年招商引资的发展,全县木制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最高峰时期,全县木竹加工企业达到100多家。这些企业大都设备简陋,主要生产锯材类低端产品,产品附加值低,除为当地解决一些劳动力就业外,为国家提供的税收极为有限。同时由于木材加工企业的增多,引发林区盗砍木材现象高发,林区治安稳定面临重重困难。面对木材的超限采伐,林业资源的逐年减少,代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2013年3月召开的常委会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建议,要大力整顿木制品加工企业,防止资源浪费,让林业休养生息,使资源得到保护和修复。
     时间进入2014年,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整顿工作的效果如何?代表们时刻牵挂在心。在5月24日召开的县人大常委会上,再次听取了县政府关于木制品加工企业整顿情况报告。从企业数量上看,虽然较之从前有一定的减少,但从企业转型升级、整合入园的角度,与代表们的期望相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仍需做大量的工作,县人大常委会也将持之以恒予以关注。
     宁化西部是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至2011年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53.8万亩。2014年7月1日,省水土保持条例正式实施,县人大常委会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召开学习宣传座谈会,进一步加大学习贯彻力度,学习借鉴长汀治理经验,营造良好的水土保持氛围。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经常深入联系挂钩的水土流失治理联系点,督促指导、推动治理工作落实,有利促进了全县水土流失治理。据统计,近三年全县投入资金2.9亿元,治理面积达48.5万亩(其中32.5万亩还需进一步治理),建成了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水土流失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督促加强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实施力度,对新上项目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制度,落实“三同时”要求,“环评”未达标的生产项目不得开工建设。组织开展了联合执法,及时取缔无证非法开采稀土矿点40多处,较好地保护了流域生态环境。
     三项整治建议  实现山青水绿
     建议一:加强“两溪一江”沿河工业企业污染整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溪一江”上游工业企业较多,企业治污设施不到位,运行不正常,时有偷排漏排现象。县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开展“两溪一江”沿河企业生产排污情况调研。2013年7月22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了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并进行审议。根据审议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形成审议意见,交县政府办理。目前,经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东溪上游的石磊矿业、华兴锡业,加强了企业自身排污设施的投入和运行管护,基本能够实现达标排放;中沙塑胶厂实现关闭拆除,使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年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西溪上游的闽宏矿业、东华矿业,加大治污投入力度,提高治理能力,按照环保要求实现废水排放。位于翠江河段,城南工业园区内的金江钨业,完成了排污系统整改,实现达标排放,目前正在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准备将废水接入全县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县垃圾处理场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完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改造,经处理后,废水实现达标排放。
     建议二:加强“两溪一江”沿河农业面源污染和规模养殖污染整治。一方面,因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进城人口不断增加,有的农民在近郊处租下土地,盖起了猪舍,从事养猪事业,养殖废水的随意排放,造成部分水域水体的富营养化。为此,常委会开展了专题调研,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向县政府进行反馈,建议做好整改落实。目前,县农业、林业、农机、水利、环保等部门加强了配合,把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提高农业“三废”资源化利用作为工作重点,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要求和量化指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同时,县政府出台文件,划分了城郊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县环保、农业部门重点加强沿河符合要求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的整改落实,对不符合条件,不能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场督促落实搬迁工作,畜禽养殖场污染问题有望得到较好解决。
     建议三:加强“两溪一江”城区生活污水整治。随着城区“东扩南伸”步伐的加快,城区常住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7月,宁化县建成运营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规模为2万吨/日。至2013年县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污水管网86.8公里。企业运行实行在线监测COD(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两项减排指标,城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但由于当时工程设计、施工的问题,老城区多处排污口尚未接入主管道,有接入的又存在跑、冒、滴、漏现象,有的管网尚未实现雨污分流,西溪上游的莲塘食品园区污水管网尚未建好,总体造成进入污水厂的水量仅占生活废水的三分之二左右,污水处理负荷率仅占50%左右。同时,城区绿水工程设施运行不正常,蓄水美化作用不明显。为此,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于2013年7月22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城区污水收集治理和“两溪一江”环境整治情况报告,与会人员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县人大常委会下发审议意见,提出整改建议。县政府在规定时限内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向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书面报告,并研究出台了《宁化县城区内河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河道管理行为。宁化“两溪一江”是宁化人的母亲河,常委会予以高度关注。2014年2月20日,常委会在审议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时,认为有必要对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组织开展落实审议意见满意度测评。9月28日召开的第二十二次常委会经过测评,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两溪一江”整治工作虽有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尽人意的方面,下一步常委会将持续予以关注,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
     “人人都是治污者”的理念正在形成共识,一个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也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宁化县水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较好的趋势中,全县1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县城区饮用水源水质状况为优,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 %,宁化与清流区域交接处肖家沙零断面三级地表水达标率100%。”笔者在与县环保局局长谢荣好交谈时,他如是说。
     (责任编辑:张  铃  孙征宇)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中文域名:三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政务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