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永驻
2015-10-21 11:31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数:{{ pvCount }} 次
——新中国的奠基石叶炎煌烈士
颜建福
叶炎煌,三明市大田县人,大田党组织的创建者。就在他英勇就义的十五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陈毅元帅为叶炎煌烈士家属题写了“新中国的奠基石”的牌匾,以志褒奖和纪念。
1926年5月,中共厦门特别支部成立后,陆续派出党员骨干分子到闽西及泉属、漳属各地开展建党活动。1929年初,叶炎煌接受中共厦门区委的委派,返回家乡(大田县)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中共大田特别支部。中国共产党大田地方组织的建立,大田的工农革命运动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1927年,十八岁的叶炎煌前往厦门求学。叶炎煌在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后,在茫茫夜色之中终于寻找到了一盏指路明灯,于是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并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4月,福州、厦门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事变,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有1300多人,被杀害500多人。厦门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革命力量遭受惨重损失,革命走向低潮,共产党被迫转入秘密活动。同年8月,中共中央派人到福建恢复整顿遭破坏的党组织,当时中共厦门市委的成员有陶铸(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国务院副总理)、杨新容、叶炎煌、董云阁等人。叶炎煌是厦门市委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不屈不挠地开展工作,并通过散发传单等形式进行革命宣传。
1927年12月,叶炎煌任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在他的努力下,大量有志青年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活动中来,使整个厦门地区革命斗争形势迅速发展,出色地领导了厦门共青团组织,使青年学生日益成为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
叶飞,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被授予上将军衔。在《叶飞回忆录》里,有以下一段文字记载:
1928年下半年,福州、厦门的党团组织开始恢复。那时我虚岁十五,勉强够入团的年龄了,当时厦门的团市委书记叶贵(炎)煌找我谈话,介绍我加入‘C.Y.’(即共青团的简称),并交给我入团后的第一个任务在省立十三中学发展团员,建立团支部。这年冬天,团市委书记叶贵(炎)煌找我谈话,问我中学毕业后的打算。叶贵(炎)煌告诉我说:根据我的工作表现和个人素质,组织上打算培养我,但这就要脱离学校,脱离家庭,放弃升学,完全转入地下。他问我有什么想法。我当时满腔革命热忱,确实没有什么个人打算,便回答说:只要是组织需要,干什么都可以。
由此可见,叶炎煌不但是叶飞参加革命的引路人,还是叶飞的入团介绍人,从中亦可见叶炎煌甄别人才的独具慧眼之处。
1932年1月28日,日军侵占上海,国民党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而国民党政府却下令十九路军撤离前线。厦门市民闻讯十分气愤,要求报馆及时张贴当日快报,供市民阅读。在日本领事馆的压力下,政府当局却拘捕驱散看报的市民,从而引发“三五”惨案;厦门党组织竭力组织后援,但在国民党地方当局的高压和阴谋破坏下,“三五”惨案后援运动斗争失败。为了尽快从失去爱子和厦门“三五”斗争失败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曾志和叶炎煌同行,暂时离开厦门市委机关,走陆路先后到同安、惠安、莆田、大田等县巡视党的工作,并详细了解大田党组织工作开展情况。
厦门党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反对军阀混战,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捕杀无辜民众,拥护自由大同盟。当时,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反对白色恐怖活动时有发生。厦门群众运动的发展引起国民党当局惶恐不安,党政军警沆瀣一气,采取各种手段加紧侦查并破坏共产党领导机关,对共产党员实行残酷镇压,实行“宁错杀一千,勿放过一人”的政策。1934年8月1日晚,共产党员傅柳、沈水金在厦门公园西门附近张贴青工画报,被厦门公安局督察长陈文龙等抓捕,厦门中心市委机关遭到破坏。叶炎煌因共产党员身份暴露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中共党员及中共机关工作人员共27人,其中叶炎煌等6人被押往省保安处审讯,其余21人至次年初在厦门禾山后坑被集体杀害。叶炎煌在狱中历尽酷刑,坚贞不屈。同年10月,叶炎煌在福州遭枪杀。1934年10月25日《福建民报》以“保安处今晨枪毙共产犯六名”为标题进行了报道,文中写道:“叶炎煌,年二十六岁,男性,大田人。”
(责任编辑:王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