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人大常委会关注学前教育工作纪实
方龙珍
教育兴,则百业兴。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将乐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聚焦学前教育发展,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议题确定源自民意
近年来,适龄幼儿“好入园、入好园”已成为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焦点问题。今年初,将乐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县建设教育强县的目标,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初步确定学前教育发展议题。随后,又经过主任会议讨论,常委会议审议,将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作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为今年的工作要点之一,并列入2015年重点监督议题,密切关注学前教育,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切实推动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视察检查不走过场
5月19日,将乐县人大常委会组成由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队,教科文卫委牵头,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参与的视察组,对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视察。视察组在听取县教育局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先后到县实验幼儿园、日照幼儿园、三华城幼儿园、水南中心幼儿园和高唐镇中心幼儿园等处视察。每到一处,视察组除了听汇报,还召开多层面的座谈会,实地查看幼儿园办学条件,个别走访部分幼儿家长,比较客观全面地掌握了全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目前,全县现有登记在册的幼儿园2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4所,民办幼儿园15所(含无证幼儿园2所),早教班1个;农村幼儿园11所,城区幼儿园18所;适龄幼儿总数5536人,在园幼儿5404人,其中:公办在园人数3395人,民办在园人数2009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6%;幼儿教师数375人(其中:公办园在编教师150人,占全县学前教育教师总人数的40%,师生比为1︰22.6,民办园教师225人,师生比为1︰8.9);在收费方面,公办、民办幼儿园大多为每学期收费2000元-2600元左右,农村幼儿园收费每学期在500-800元之间。基本上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为主体,多种办园形式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会议审议针对性强
5月29日,将乐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如期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教育局关于全县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此时,会议室里气氛热烈,常委会组成人员情绪高昂,各抒己见,积极为全县学前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和幼儿园工作推进会,全县注重抓学前教育的良好格局已形成”;
“报告的公办幼儿园班额、专任幼儿教师资格合格率等数字都说明了我县的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检查发现,一些民办幼儿园办园活动场所少,设施不达标,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个别民办幼儿园的取缔,给群众带来不便,从布局上要适当调整”;
“要定期组织食品药监、公安、交通等部门对幼儿园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乡镇中心园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小学转岗的老教师,导致中心园地位不明显”;
“有的民办幼儿园是一种“封闭式”、“家庭式”的教学环境,缺乏相关功能室和活动室,在园舍、消防、卫生等方面还不规范”;
“建议将县实验幼儿园园内一块800多平方米的空地划拨给实验幼儿园使用,弥补该园户外活动场地和室内活动室的不足”;
“建议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幼儿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计划,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审议不谈成绩,只找问题;谏言片言只语,情真意切,重在助推学前教育发展。
经过充分审议,县人大常委会综合形成了审议意见,从科学规划、完善布局,加大投入、提升条件,优化师资、增强素质,加强监管,依法规范等方面提出要求,并交由政府办理。
审议意见重在落实
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引起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乐县政府召开会议,对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县政府决定,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计划在上河洲、水南二桥头片区各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缓解城区?幼儿“入园难”问题;万全乡中心幼儿园和积善幼儿园要按规划设计要求,尽快开工建设;漠源乡政府要抓紧落实建设用地,做好选址工作,落实该乡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落实学前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三个”增长;落实县级定级评估机制,提升民办?幼儿园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实行动态监管,坚决治理无证办园,对不符合办园条件的,不予审批,予以取缔;对已开办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直至达标,切实保障幼儿和家长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要重视幼儿园安全管理,尤其对园舍建设、消防设施、饮食卫生等安全存在隐患的幼儿园,定期进行排查整治,限期整改,确保幼儿人身安全。同时,还将加大教师队伍在培训力度,确保人员队伍的稳定,提高教学质量。
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跟踪问效,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好,抓实。
(责任编辑:林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