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5年第4期

李连泉:心系群众为民解忧

2015-10-22 09:37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肖秋华
   李连泉,清流县李家乡李村一个普通村民,自2011年被选为清流县十六届人大代表,便一直恪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恪尽职守,积极建言献策,带领群众致富兴家、为百姓排忧解难。
   心系群众  身体力行解民忧
   李连泉的家乡李家乡李村潮水岩的一条河流对岸有近百亩农田,多年来,村民们都是涉水而过进行耕种。早几年,在政府与村民的努力下,修建了一座便农桥,但由于当时资金不足,建设便农桥时,只是建了桥面,没有建设栏杆。该桥桥面不宽且没有桥栏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雨天,涨洪水,更是危险。前一届的人大代表曾在县人大会提过建议,但一直得不到落实,一年拖一年,桥越来越危险,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李连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2年,在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他再次提出“关于补建潮水岩便农桥栏杆的建议”。为了促进建议办理落实,李连泉经常与县人大及承办单位联系。由于各种因素,建议并未得到落实。但他始终牵挂着这座桥。2013年4月,李家乡组织乡人大代表到赖坊乡调研,县人大财经委、人代室等委室主任也一起参加调研座谈会,会上,李连泉又一次提出关于补建潮水岩便农桥栏杆的建议,请县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个建议引起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加强了督办协调力度。座谈会后,县人大财经委主任赵木海进行积极联络和多方努力,几经波折,最后终于争取到项目资金5万元。有了资金的保证,潮水岩便农桥栏杆工程于2013年8月份开始动工,历时2个月,400米长的便民桥护栏的修建圆满完工。看着修建完整的便农桥,想到村民们可以安全便利的通行,李连泉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爱言语的他,脸上洋溢着舒心的微笑。
   为民代言  履职尽责办实事
   李连泉始终认为人大代表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他说:“当代表,就要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倾心为民代言,热心为民服务,及时反映选民群众的意愿与呼声。”这些年来,李连泉采取多下居民小组、多深入居民家中、多征求意见的方式广泛联系选民,对于老百姓密切关注的问题,他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每次人大会召开之前他是最忙的一个,走村串户,深入选民群众,围绕会议议题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认真记录搜集到的情况,并做好整理形成建议,带到人大会上去。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很多有想法的群众都想自己创业,但因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或者缺乏技术指导,村民致富成了空想。为此,在今年召开的清流县第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他建议要加大对农村发展家庭农场、农家乐的群众给予更多的培训指导。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并受到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作为人大代表,他总是时刻关注着乡里村里的大事、小事。李家乡鲜水村冷泉旅游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李连泉没有缺位,2014年6月他跟随其他人大代表就鲜水村的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广场、冷泉小区等工程建设情况开展视察。视察过程中代表们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游客慕名前来,一路上坑坑洼洼,不停颠簸,势必影响观赏风景的兴致”、“不是鲜水村的旅游资源没有吸引力和观赏度,关键是路况和环境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助力鲜水村生态旅游发展,李连泉及时联合其他代表撰写了《关于加快鲜水村村道水泥硬化工程的建议》、《关于柳树塘危桥改造的建议》、《关于对冷泉进行生态保护的建议》等提交县人大常委会。清流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9月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到实地督办,督促李家乡政府尽快予以实施。在县人大代表、乡人大主席团的督促下,李家乡很快完成了柳树塘危桥改造、村道硬化及冷泉泳池的建设,改变了道路交通不便、环境不好的局面。如今的鲜水村天蓝水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是乡村旅游的首选之地。他的付出,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敢为人先  致富创业惠乡里
   乡里村民苦于贫穷,但不是甘心贫穷,热切地盼望致富。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如何致富?如何带动村民增收?李连泉在心里盘算了很久。一直以来,他都积极关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信息,注重收集资料,以期可以找寻到适合本土本村的致富路。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李连泉眼睛一亮,经营“家庭农场”的计划在他心里萌发出来。他开始了解“家庭农场”的相关政策并付诸行动,同年8月,他到广西桂林学习“福栀一号”的栽培技术,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福栀一号具有“药用价值、可做为食品色素、治理水土流失、既有观赏性又有经济价值、不易淘汰易管理”等特点,且该品种已成功种植5万株,很适合本县栽培。李连泉的家乡抛荒地较多,种植“福栀一号”可以改变现有抛荒地现状,把抛荒地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土地流转是李连泉代表种植“福栀一号”的原因之一。“我一定要带头种起来,然后再带领大家一块致富,确实改变村民的传统生产观念。”李连泉心里盘算着。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天赠在李家乡调研了解到李连泉的发展思路后,积极鼓励他种植“福栀一号”,支持他发展特色产业。得到许主任的肯定,他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找准目标,说干就干。他注册了一家56亩的“家庭农场”苗木种植基地,除了种植“福栀一号”外,还种植桂花、串钱柳、红继木、绞股蓝等苗木,共七八万株,虽然还没有收成,但他对此有信心。去年7月,他还自费去漳州马口参观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回来后很多农户都向他取经,学习一些现代农业的栽培技术,他也乐于与大家分享,他说:我不怕苦不拍累,作为人民的代表就是要带头引进致富项目、带头承担各种风险争当引路人,践行代表职责,只要群众的日子好起来了,我也就开心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李家乡涌现出许多像他一样模范带头、敢讲敢干、勤政务实的人大代表。李连泉代表说:“当代表就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我离群众的要求还很远,要走的路还很多,我希望在我履职期间多为百姓做点实事。”语言很朴实,很简单,但是很实在。
   (责任编辑:张丽琼)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