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6年第2期

从清流走出的吏部尚书——裴应章

2016-05-16 14:55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邱文勇

    清流城关的龙津广场,多了一座石牌坊——这是清流县委、县政府顺从民意,2014年底在原址依样重建的,用以纪念明代的宫保尚书裴应章。
    这座牌坊三门四柱五楼,在广场拔地而起,显得高大、巍峨。当年皇旨御赐,正面题额:“奕世尚书”——世世代代的尚书;背面题额:“天官冢宰”——百官之长。坊主可谓备受尊崇了。
    而在广场边的水南街,有一座古老的牌坊站立在那里。这一站,便站了四百多年,它默默地见证了这座闽中小城的沧海桑田与日新月异。与周围那些贴着白瓷砖的现代楼房相比,它显得矮小、灰旧,但走近它可以看到,这座由条石青砖砌成、顶部砖雕细刻如意斗拱的牌坊,依然留有昔日的高贵与荣光。
    这座被称为三明境内最古老的牌坊,是明代吏部尚书裴应章府第的门楼,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人们习惯称之为“尚书门楼”。门楼还在,门楼之后的府第建筑早已片瓦不见,仅留存的恢弘门楼,给人们想象尚书府第的当年境况留下了巨大空间。
    尚书门楼的大门横额上并排镌刻有两行字:上为“宫保尚书”,下为“隆庆戊辰科进士裴应章”。“宫保尚书”是裴应章一生的最高官阶,“隆庆戊辰科进士”既是指他的最高学历——进士,也是指他入仕的时间。如此两行字,算是一个人最简洁也是最荣光的传记了。
    茫茫大山包围之中的边远小县城清流,出了个官至吏部尚书的二品大官,可以想象,在当时这是一件多么轰动的大事儿,它一定也是人们茶余饭后最津津乐道的事儿。如今,尚书裴应章去世已经400余年,除了那座日渐凋敝的门楼还在执着地讲述当年以外,关于裴尚书的一切都已进入了尘封的历史册页之中,成为一种记忆,成为一种传奇,或者成为一个县城文风悠远、文化积淀深厚的注脚。
    裴应章,字元闇,号淡泉,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生于清流县城关。祖籍山西运城一带,祖上入闽为官,后避乱从福州到清流。他的父亲名镒,字厚卿,排行第三,中过举人。“厚卿倦游家居,颇有蓄积,尤笃孝友,注意培养后代,深得邑人尊重。”裴应章在四兄弟中为长。“应章少年时代,即为群季之冠,秉资奇颖,敦笃友孝。经其父督促就学,举一反三,聪敏过人。”
    少年裴应章到温郊黄家矶上阳山拜博学多才的赖仁敷为师,投学七年,博览经、史、子、集,熟读诗、词、歌、赋,赴汀州应试获得头名秀才。隆庆元年(1567年)赴福州省试又中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裴应章赴京参加科考,高中进士。隆庆三年(1569年),裴应章被任命为行人司行人,负责传旨和朝廷礼仪等工作,开始踏入京城政坛。
    应章任太仆寺少卿时奉旨出使辽国。目睹辽国政治清明、上下谦让、百姓安定、部队训练有素,似有觊觎中原之势。回朝后,即呈奏《防辽表》,提出屯甲励兵、修明政治、爱护百姓、防备辽国入侵的主张,深获当朝嘉纳。任太常寺少卿时,湖北省郧阳巡抚图谋作乱,朝廷以应章为提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驰赴郧阳平叛。他先发檄文,阐明“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叛属相率归降,叛部首领只好自缚至数百里外以迎应章。应章将首恶绳之以法,胁从者不予追究,令人怀德而畏威,郧阳安定如初。回京复命,以平乱功升任户部侍郎。万历三十四年(1606)任吏部尚书,与宰相张居正同朝。他力持正义,敢于陈谏政见,不惧权势。其时,实行三年一次巡察边疆的制度,这本是安边之策,但巡察大臣却借机敲榨勒索,多行不义,对将士的黜陟赏罚不以公论,皆由私情,致使民怨沸腾、军士饮恨。应章深察其弊端,建议废止例行定制,神宗准奏。他从不滥用庸才,也不以权势营私,他推荐的官吏、将帅均是有知之士。他四个儿子拟在原籍营造“尚书府”,旧房右侧余姓之屋有碍建筑。四儿汝丁上书禀父,意欲其函饬清流知县强行拆迁。应章劝戒儿女不可轻举妄为,并赋诗叮嘱。至今遗存的“尚书府”右侧仍是余姓祖屋。为加强居京福建人士的联系,他主持在北京创建汀州会馆,至今会馆仍存。
    直至年届古稀,他才功成身退。神宗为他设御宴,同僚为他饯行。荣归故里后,他徜徉于田园山水,吟诗自娱。南极山、金莲寺、大丰山、明溪的滴水岩都留下他的游踪。他的著作有《编蒲》、《蠹余》、《谏草》、《庄子摘语》、《左传篡》等。如《游大丰山顺真宫》诗:“漠漠云封洞,巍巍地接天。芝香田有玉,火伏鼎无烟。宝树生奇萼,琼浆漱雨泉,山高名自胜,况复有神仙”。《游南极山》诗:“老兴少年同,寻芳二月中。桃花红落雨,杨柳绿摇风。泉连琴书润,云深榻几笼。论心贪夜话,不觉晓鸣钟”。在南门城外,他兴建一座望耕楼,常登楼观看农民劳动,与父老谈论稼穑,其乐无穷。晚年,仍怀济困恤贫之心,宁化县吴某向他家借银数百两无力偿还,应章即毁其债券,放弃债权。还将余房数十间分给族属,使他们有栖息之所。他为官清正,爱民重士,深为后世景仰。万历三十七年元月初四日在故里病逝。神宗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恭靖”,派遣官员为他营葬、祭奠。明御史乔承诏为其立“冢宰坊”、“奕世尚书坊”。地方官为其设祠,春秋祭祀。
     (责任编辑:王  明)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