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6年第4期

济阳:古镇名村灵动旖旎

2016-09-27 16:03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涂婉琴
     走进济阳乡,漫步在串珠漫步道上,土堡山寨、古街古桥、古宫庙祠堂、传统民居群、成片古树林、阡陌水田、旖旎茶园,尽收眼底。
     济阳,因其开基者从河北省凤阳县迁居到此,境内又有济溪,于是各取一字而得名,乡里的凤阳堡,更是直接以故土为名,表达了背井离乡的济阳先祖,浓烈的乡愁。早期,由于各种原因,济阳乡开发程度较低,美景藏在深山无人识,这也因此因祸得福,使得济阳乡蕴藏的土堡、古民居群、古村落、明代廊桥、明清宫庙祠堂和千年古树群得以保留完整,也保留了质朴、敦厚、善良、热情的民风。
     济阳乡济阳村(含济中村),2012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自2012年底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济阳将古村落与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旅游型乡村。
     如何用好现有资源,打造灵动的乡愁,牵动着大田县人大常委会的关注。县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市、县人大代表深入济阳调研、视察,为灵动济阳发展定好位、谋好局积极建言献策。“济阳开发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要打好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及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两张牌,以开发民俗文化为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汉良如是说。
     在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涂友第等2名代表提出了关于济阳乡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建设的建议,引起了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永生亲自挂包督办,成立调研组,深入济阳村挖掘寻找济阳文物。调研发现,济阳村内文化元素众多,存有古堡古寨、古街古桥、宫庙祠堂、名木古树和古民居群,古建筑类型齐全,是一处不可多见的明清建筑集散地。但因村民保护意识薄弱,它们正遭受破坏。对它们的修缮刻不容缓!在县人大常委会力促下,县文体广电出版局及济阳乡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对凤阳堡、紫云桥、济阳古街、墩仔寨及众多宫庙祠堂、古木古树等文物做了初步修缮,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5年7月,大田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及县代表深入济阳村开展传统民俗文化建设情况调研。调研组指出,传统民俗文化记录着一个地方一定时期的发展历程,也体现着特定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是一个地方的“缩影”,要合理规划,进行保护性开发,最大限度地保护传统风貌;要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做好传统民俗文化的建设与保护工作;要充分发挥传统民俗文化对旅游、娱乐和民间手工艺等行业的拉动作用,实现传统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互动。
     目前,济阳完成了对紫云桥、飞凤戏台、岱山堂等文物的重点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编制凤阳堡修缮方案。努力推进古民居群的普遍改善,出版了《古镇名村济阳》,较为详实、专业、完整地记录和展示了济阳的各类物质与非物质遗存,重点突出了与古镇聚落文化关联的遗存。
     同时,针对基础设施差,配套服务没跟上,来的游客只能看看就走,对当地产生不了太大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县人大及乡人大结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发展”、“大田县民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等调研活动,大力推进济阳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乡村民宿发展。济阳乡人大主席团提出“灵动济阳”春季油菜花开、夏季赏荷避暑、秋季金色田园、冬季登山怀古等一批主题乡村游。如今,济阳修建了2个古村特色休闲公园、串珠漫步道,玻璃观景台——瑶台,有了油菜花、向日葵、荷塘、农业观光采摘园等185亩……
     随着济阳村的发展,怎样向外推广济阳丰富的文化底蕴,提高济阳名气等问题摆在眼前。济阳乡人大积极对接“闽南山水第一人”石进旺,开设鼓浪屿万石国画院济阳分院,展示济阳山水书画作近60幅,并公开发行《诗画大田·灵动济阳》书画册及特色笔记本。同时联合三明市和泉州市摄影家协会举办“油菜花开·灵动济阳”四韵乡愁影展,吸引各地游客和摄影家到村观光旅游、采风,并在凤阳堡举办摄影获奖作品展,展出作品近120幅。在县人大常委会、济阳乡人大主席团及县镇人大代表的推动下,济阳乡越来越美,名气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一睹济阳灵动的风采。
     (责任编辑:张丽琼)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