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6年第4期

聂清华:“石头村”的致富带头人

2016-09-27 15:57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杨贵斌  陈晓星

     她办过工厂,跑过货运,种过食用菌,从事过毛竹、笋等农产品的贩运……
     她面对困难,不言放弃,付出比常人几倍的努力,凭着一股韧劲,带着村民“靠山吃山”,成为乡村旅游的带头人。
     她,就是建宁县的市人大代表——聂清华。
     她利用村里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带领高峰村20余户村民一同从事农家乐餐饮服务。如今的高峰村,在聂清华的带动下,越变越美,从全县第一贫困村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名村,百户人家搭上了旅游快车。
     2007年,她当选为三明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并连任第十二届三明市人大代表。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一股韧劲,带着村民“靠山吃山”
     果园里,黄花梨挂满了枝头;荷塘里,红花绿叶美不胜收;菜园里,各种蔬菜生机勃勃,水泥路旁,一栋崭新的三层小洋楼,这里就是聂清华的创业舞台……
     看到我们来,聂清华乐呵呵地迎了上来,一边和我们交谈,一边指导农场的种植户管理莲田。
     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把眼前的这位清秀的农家女与她的经历联系在一起。
     90年代初,她从事过食用菌生产,因生产技术不过关,亏损了2万多元。不甘心失败的聂清华在1999年,又向银行贷款5万元购买农用车,两夫妻开始跑货运,从事毛竹、笋等农产品的贩运,同时又承包造林。2004年,她通过流转土地又大规模种植莲子、黄精等。
     过去的经历,让聂清华创业的思路更加清晰。2006年,聂清华发现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就动起了心思。
     “在农村,要发展,还得‘靠山吃山’。”聂清华说,村里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很适合。
     “高峰村虽然穷,但旅游资源却很丰富,空气新鲜,景观不错。”聂清华说,这个村典型的石蛋群地貌就是亮点,村后有一条千年古驿道,旧为建宁出县的一条主要通道,村旁有一条清幽的峡谷,峡谷内乱石成堆,水质清澈,落差大。由于独特的风景,每到周末,吸引不少城里人来玩。
     这让聂清华看到了商机,她说:“过去,我们村的人天天守着那几亩地过日子,围着猪圈掏猪粪。”2006年底,她在村里开设了首家“农家乐”餐馆。生意好,挣钱了。看到聂清华家宾客满座,生意红红火火,村民们也都转行搞起了旅游。许多村民借助家后山的“巨石阵”,搞起了农家乐,修了人行步道,种上毛竹,搭建凉亭和秋千架,“每年‘五一’、‘国庆’假期,每天的营业额都有3000多元。我们全家齐上阵,还忙不过来”。聂清华说。
     2013年,聂清华又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建宁县第一家休闲观光家庭农场——建宁县高峰清华家庭农场,流转农村土地面积130亩,种植果蔬、莲子及开展农业休闲观光,住宿、餐饮服务。
     2015年1月,聂清华参加三明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一到驻地领到会议资料她激动的发现,她所看好和期盼发展的民宿旅游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鼓励发展并给予政策支持。在分团审议中,她围绕这点详细说明了如今我市农村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市场,农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热切希望,自己对从事乡村旅游的深切感受,得到了参团讨论领导的认可。会议结束后,她第一时间回到村里,把这个好消息带给四邻和其他村民,坚定了大家做乡村旅游的信心。没过多久,她牵头成立了建宁县闽峰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在她的带动下,村里陆续开起了40余家农家宾馆、农家乐,高峰村依托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森林人家”、“农家乐”及“高峰千年古道”、“高峰漂流”、“生态农业观光”等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名村,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年旅游收入达到300多万元。
     “今年6月份省人大常委会潘征副主任就重点督办的关于发展民宿旅游的建议到泰宁开展专题调研,这真是让人高兴。”聂清华毫不掩饰她的激动心情,爽朗的笑出声来。
     艰苦的创业之路,让聂清华一天天富起来了。作为市人大代表的聂清华,没有忘记家乡的百姓。她说,自己富了算不了什么,带领家乡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才是最终目标。如今,在聂清华的带动下,高峰村民的人均收入从原来的2000多元到现在的11000多元,其中40%的收入来自旅游业。
     一颗诚心,为旅游提供温馨服务
     人无信不立。早在创业之初,聂清华就提出了诚信立业的经营理念,并在创业路上始终贯彻如一。
     “服务好游客,是我们的责任。”聂清华说,“游客来了,就得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到这来的所有游客,我们让他们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采访中,聂清华带着我们来到她的农场里,指着眼前的这块地说,“你看,这里养的都是土鸡土鸭,游客到这里,可以自己去抓;这边是菜园,游客可以自己体验采摘的乐趣。
     作为人大代表,聂清华十分关心食品安全,把它作为诚信经营、恪守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前不久,在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询问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她就提出,一些种植户和农场主为追求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存在不合理施用化肥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滥喷生长激素和除草剂,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残留越来越多,还有些菜农、果农,喷施农药化肥后,未过安全时效间隔期,就采摘上市,也造成农产品残留药物质过多,这严重影响了建宁主打的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听到她的建议被采纳,并有委员在专题询问上就此发问。她笑着说,“我只是将我听到、看到的说出来,我说的恰恰是群众们想说的、想问的;如果我只做‘哑巴代表’,代表群众们不会这样一如既往支持我”。
     作为农家乐店主,聂清华十分注重诚信经营,把它作恪守道德、考验人品的基础和前提。
     去年7月,厦门的王女士在高峰村入住。在回厦路上,发现身上戴的项链不见了,立刻打电话给聂清华。在她的帮助下,王女士很快找回了项链。
     有一次,一批游客到高峰村游玩,回去后,才发现衣服忘记带了。于是,打电话给聂清华。衣服找到后,聂清华用快递将游客的衣服寄回去。
     贴身、细心的服务,这些年来,使聂清华的农家乐越办越好。她的付出,也收获了超预期的回报———许多游客回去后,为聂清华的农家乐做起了免费广告,成为高峰乡村游“口碑”的传播者。
     一份坚持,只为保护生态环境
     来到高峰村的人,都会为村庄的整洁感叹。在这里,无论是崭新的楼房前,宽阔的道路上,还是绿色的花圃里,你见不到纸屑和垃圾,流经门前的小水沟里水质清澈。
     每天早晨,村民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家门前打扫干净。“保持卫生整洁,已经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为。”聂清华说,“村民剥个桔子皮,都要捏在手里,见到垃圾桶再扔进去。”
     眼下,生态观的变化,已渗入高峰村的寻常百姓的生活。
     这样的改变,缘于人大代表聂清华的一份坚持;这样的习惯,缘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兴起。
     “以前,村民的垃圾都是随手扔到路边、河里,村子的边边角角都成了垃圾堆。”聂清华说,村里生态资源,都是村里“绿色宝藏”,许多的原生态景点,比如古道、瀑布等,都很美,如果因为卫生环境破坏,那就得不偿失了。
     “有了生态,拥有好山好水,我们才能做好旅游,才算真正过上好日子。”聂清华说,八十年代,金铙山被列入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为保护山上的自然资源,坪岗上、朱家坳、苦竹坪、坟背、川凹等高山偏远自然村的村民从1000多米的山上陆续搬到山下。
     “这周边的山,绝大部分林地都被划入生态公益林,全村林地只剩下3000亩。如今,这山上的一草一木都不能砍。”聂清华说。
     不能砍柴,如何生活?曾经习惯了靠山吃山的村民们,有些不适应,仿佛被切断了所有的生活资源。
     聂清华说,高峰村被称为“石头村”,村里人均耕地只有0.6亩,而且面积小、石头多。2006年,这里的村民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为了村民生计着想,省里出台生态补偿政策,凡是被划入生态公益林的,都可获得补助。但当时,村里仍有许多人不理解:那么好的树不让砍,多可惜。
    “回头想想,大伙当时的选择是对的。”聂清华说,现在,村里人过得可是生态生活。不仅生活环境好,每年还有700多元的燃气补助。
     守护青山,过生态生活。这些年来,作为市人大代表的聂清华,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议从未停止过,聂清华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大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建议》等建议,为推动建宁乃至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不懈努力着。
    如今,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在人大代表聂清华的示范带动下,这里的村民们渐渐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从原来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到现在实施封山育林,着手生态保护。
     “人大代表,不是一种荣誉,是一种职务,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责任,我要为群众实实在在做点事,才无愧代表两个字。”谈起两届市人大代表履职历程,聂清华这样说。
     (责任编辑:张丽琼)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