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6年第4期

闽西北特委书记——林大蕃烈士

2016-09-27 15:37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肖  瑜

     林大蕃,1916年1月出生在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9年8月,朱德出击闽中大田,进入大田的第一站就是武陵,这时已经14岁的林大蕃,亲眼目睹了红军的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作风,与“白军”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朱德带着队伍离开武陵时,各村民众自发地在屋前或路旁欢送。从此,林大蕃在心中深深地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初中毕业后,林大蕃回到了家乡武陵,决心以“办学救国”,发动乡亲集资修建校舍,同时,合并桃溪、瑞州两个初小为武陵中心小学,并被推选为校长。
     当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林大蕃以学校为阵地,通过开设农民夜校、妇女识字班,组织“读书会”、“同学会”、“儿童团”,广泛联系当地群众和各校师生,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骨干,吸收了肖冠槐、郑超然、林志群、林大森等18名热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大田县第一个党支部——武陵小学党支部书记。
     1939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派员指导组建中共大田县委,后大田中共党组织归属中共福建省委领导,林大蕃任书记。
     1942年2月,根据中共福建省委指示,成立了中共闽中工委,由林大蕃任书记兼组织部长;同时将大田县委游击队改为闽中游击队,由林大蕃任政委。1944年5月,中共闽中工委改为中共闽西北特委,林大蕃任书记;同时,闽中游击队也改为闽西北游击队,林大蕃任政委。
     1945年9月,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上级和特委领导在永安桑溪村召开会议,分析了战后形势,提出了筹款、夺枪、扩充队伍三大任务,作出由林大蕃、游栋率精干游击队员三十多人返回大田伺机筹款、夺枪的决定,并限定一个月内返回桑溪村,继续向闽赣边挺进。9月中旬,林大蕃奉命率领挺进队骨干和工作人员,从永安洪田的桑溪村,经林田、小螺、下洋、内炉、青水,再次杀回大田太华,准备攻打大田龙门乡公所和保安队,夺取枪支。但连日滂沱大雨,行动困难,挺进队冒雨潜伏在太华小合村的密林里,艰难地熬过七个昼夜。
     9月22日夜12时许,由林大蕃、游栋分别带领两个战斗小组按计划两个方向同时向敌人进攻,只花了半小时就结束战斗,共缴获30多把步枪。但枪一响,却招来了国民党反动派大部队的反攻。突围中,中共城关直属区委书记林大森、闽西北特委宣传部副部长郑超然壮烈牺牲,中共闽西北特委军事部副部长、大漳边委书记邱清奇,中共闽西北特委妇女部副部长林友梅等人不幸被捕。林大蕃、游栋带领余部边打边撤,摸黑突出水盂曲山头,直奔永安西洋镇的内炉基点村。9月30日,当他们快到该村一交通站时,埋伏在交通站内的敌军集中火力开火,林大蕃腹部和腿部中弹,顿时血流如注。林大蕃对大家说:“看来我不行了,你们要赶快撤走,继续战斗,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游栋命令大家,坚决压住敌人的火力,不让敌人前进一步。于是大家轮流背着林大蕃,边打边撤,当撤到内炉村赤岭水圳的石壁下时,林大蕃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林大蕃一家为了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父亲林壮谦、弟弟林大森等6位亲人为革命事业英勇捐躯,可谓满门英烈,浩气长存。
     (责任编辑:王  明)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