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6年第6期

高峰村:“石头村”变形记

2017-02-24 13:07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廖兆祥

  在莲乡建宁,有一个石头筑就的“世外桃源”——高峰村,每年48月,村里的田间路旁、房前屋后,波斯菊、蝴蝶兰、向日葵、荷花竞相绽放,游客们徜徉在花的海洋中,流连忘返……

  高峰村位于有“秀起东南第一巅”之称,海拔1858米的金铙山脚下,距建宁县城10公里,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几年来,村里已成功打造高峰漂流、香溪花谷、雌雄瀑布等景点,此外,村里已有48家家庭旅馆,20家农家乐,4家农家超市,先后获得市级旅游名村、省级生态村、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称号。而谁又能想象,早些年,高峰村由于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是建宁名副其实的第一穷村。

  “从第一穷村到旅游名村,高峰村实现了完美变形,这离不开建宁县人大常委会、濉溪镇人大主席团持续推动,得益于各级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镇人大代表、村支部书记林贵龙感叹道。

  “变形”记录一:住房改善

  高村峰村的变化要从住房改善说起。2010年初的建宁县人代会上,县人大常委会收到代表联名提出“关于改善高峰村偏远小组居住条件的建议”。建议指出,高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其中有6个小组村民分散居住在海拔8001000米之间的山腰或半山腰上,长期遭受地质灾害影响,急需进行集中安置。县人大常委会重点关注该项建议办理情况,要求村所在的濉溪镇政府切实抓好建议办理。镇政府高度重视,经过调研论证,听取代表、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启动了高峰边远山村和地质灾害百户村民造福搬迁工程,采取统规自建方式,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配套基础设施,村民自筹资金建房,在集中安置点规划面积31亩,计划安置103416人。

  “几年来,在县镇人大的持续关注下,到2014年该项目顺利实施完毕,项目规划内的村民或搬、或迁、或盖,全部住进了新房。”林贵龙介绍说。

  现在的集中安置点,整齐排列的小楼,统一的建筑风格、外墙装饰和琉璃瓦屋顶,显得格外清新靓丽。“总共三层,下面两层主要自己住,三层计划做家庭旅馆。”村民聂小周说,“原来的老房子拆了好啊,地势太高,猪舍、草棚、旧房挤占在一起,卫生环境差。更糟糕的是,没一条像样的路,一下雨,到处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每到汛期都要转移”。说起变化,他感叹不已。

  “变形”记录二:环境整治

  居住条件改善了,村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卫生环境反倒不如以前了。由于没有相应村容管理机制和统一的环卫,村里脏乱现象比较突出,如何改善环境卫生现状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濉溪镇人大主席团及时组成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对村里的垃圾处理模式、垃圾清运情况等问题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形成了一份内容详实,意见可行的调研报告交由镇政府处理。镇政府及时作出回应,形成《濉溪镇高峰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拆、清、整、建、管”的要求,在村内全面开展以生活垃圾提升集中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增设垃圾收集设施,采取“要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实行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同时,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设施管护、卫生保洁及监督,聘请专职保洁员、督查、考评奖惩制度等长效管护机制。

  “硬件跟上了,村民的保护意识这个软件不能落下。”镇人大主席邓万明说。镇人大主席团采用多宣传发动,多示范带动的方式,号召县、镇人大代表为高峰村环境保护建言献策。代表们提出了组成代表服务队,引发宣传手册,举办知识讲座等建议。镇人大主席团集思广益,将代表们的建议反馈给镇里和村里。同时,不定期组织代表们对环境卫生保护情况进行视察调研,对建议办理情况,对长效机制落实情况持续跟踪,为的就是把高峰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彻底解决好。如今,村里的卫生有专人保洁,垃圾有专人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大大提升。

  “在这里,无论是房前屋后,道上路边,还是绿色的花圃里,你见不到纸屑和垃圾,流经门前的小水沟水质清澈。”一位从福州过来的游客为高峰的村容村貌点赞。

  “变形”记录三:旅游增收

  村民下山了,搬新家了,环境卫生好了,可村民增收这一问题又显现出来。高峰村三面环山,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亩,周边的山都是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受到严格保护,靠山吃山的村民们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如何解决高峰村“自力更生”的问题摆在眼前。为此,从2013年开始,县镇人大多次到村里调研,破解发展难题,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廖明华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高峰、大源乡村旅游的建议》。经过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人大代表的倾力相助,村里围绕“生态兴村、旅游富民”路子,编制了高峰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在产业上,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转向生态旅游业,新建或完善了高峰漂流、生态步道、休闲驿站、田园花海等生态旅游景点。组建成立了农民旅游专业合作社,将新房建设和旅游规划相结合,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市人大代表聂清华就是第一批在发展生态旅游中“吃螃蟹”的人。2013年,聂清华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建宁县第一家休闲观光家庭农场—建宁县高峰清华家庭农场,流转农村土地面积130亩,种植果蔬、莲子及开展农业休闲观光、住宿、餐饮服务。在她的带动下,村里陆续开起了40余家农家宾馆、农家乐。村里搞旅游,大家都受益,全村有100多人从事着与乡村旅游相关的餐饮、种养、运输等行业,轻轻松松在家门口就业。据统计,2015年来高峰村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服务收入600多万元,带动全村户均增收3000元,现在高峰村年人均收入近万元,实现了“跨越”发展。

  818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旅游规划扶贫示范成果名单》,高峰村旅游规划成功入选,是三明市唯一入选者。

  “高峰村乡村旅游,主要依托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结合村情的实际,重点在乡村旅游、农家体验、旅游服务上做文章,再力争通过三年的时间,将高峰村打造成城市居民农耕体验、休闲观光的好地方,城市老人避暑度夏、养老健身的好去处,城市小孩劳动锻炼、素质教育的好场所。”展望高峰村的今后发展,镇人大主席邓万明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张丽琼)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