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7年第2期

罗炳辉将军在清流的故事

2017-09-26 17:23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吴 璇

  罗炳辉将军从1930年3月下旬开始率部在闽西活动,至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止,他先后率红十二军、福建地方武装、红九军团等主力部队多次进入福建省清流县,传播革命思想,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武装,领导建立了清流第一个乡苏政权,解放了清流大部分区域并组织建党建政,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罗炳辉居住在里田乡罗氏家庙长达半年多时间,与当地群众结下深厚友谊,为清流苏区的创建、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本家将军”抱过我

  “本家将军啊,他还抱过我呢!”说起罗炳辉将军,93岁的罗明生挻自豪。

  1930年的3月的一天。罗炳辉将军第一次踏上清流。队伍行进到里田乡,选择了村子中央的罗氏宗祠作为宿营地。

  “当时红军来了,大家都在家里呆着,也不跑。”罗明生说,因为早在1930年的1月朱德率领红四军一、三、四纵队,在锅蒙山歼灭国民党马鸿兴部一千余人。因此,这里的群众对红军有着充分的信任。

  “红军就在村子中间的中桥桥头坝上开会,村里的老百姓都去听。”罗明生记得,红军宣传工作做得好,当时,罗炳辉将军就站在桥头坝最高的地方,给乡亲们作讲话。

  “他长得挻高大,胖胖的,说话声音很大。”罗明生说。当时,村里正好有个人在红军队伍里帮助当挑夫,他告诉村里人,这个大官是军长,也姓罗,跟村里的村民同姓。

  “从那天开完会后,村里人都叫他本家将军。”罗明生说。这一叫,一下子拉近了村民与罗炳辉的关系。

  那一年,罗明生才7岁,哥哥是少先队员,罗炳辉在桥头坝上讲话开会的时候,哥哥戴着红袖章在桥上站岗,他和一帮孩子则在人群中穿来穿去玩耍。“一不小心窜到罗军长身边了,他一把抱起我,还摸了我的脑袋。”罗明生说。

  “当时红军就住在我家门前,他们把枪架在我家的外墙上,我时不时跑过去摸摸枪,红军也不会干涉制止,但有大人去摸枪,红军就不让。”比罗明生小一岁的罗德兴说。红军在里田乡期间,罗德兴经常跟随他们去看红军写标语,“一个桶,里面拌好石灰浆,然后一手提桶,一手刷浆,写的都是‘打土豪,分田地’”罗德兴说,直到前些年,村里的老墙上还有许多当年留下的标语,这几年村民拆旧房建新房,这些标语才慢慢消失了。正是受红军当年宣传的影响,罗德兴后来也当了兵,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军民共建里坊红军桥

  清流县里田乡李坊村出村的水泥桥上,还保留着当年村民为纪念红军建桥的老桥礅,礅上红军桥三个大字依稀可见,两边的石墩上,还写有一幅对联:红旗跃过汀江,人民斗志坚强。刻在石墩上的对联已经模糊不清,但当地人说起当年罗炳辉将军建桥的故事,还是津津乐道。

  罗炳辉将军在清流期间,经常深入到各个乡镇,各个村落。一方面是出于军事干部的思维,摸清地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贫苦家庭出身,对劳苦大众有着本能的感同身受,经常访贫问苦。

  当年,李坊村出村的桥是一座建在河面上的低矮简易木桥,只是村民为了出行方便,大家出力共同搭建的。“村里人不擅长搭桥,搭起的桥并不牢固,每次一发大水就被冲掉,一年要被冲上好几趟。”凌明中说。

  恰逢罗炳辉将军到村里开展工作,村里的桥又被水冲走,村民们进出村只能徒步从河里的石头跳过。“听村里的老人讲,罗炳辉将军当时说,河上没有桥,一个是老百姓进出村不方便,还有若是敌人来了,容易把人堵死村里。”凌明中说。

  在罗炳辉的主持下,没几天,一座崭新的石墩木桥就横跨在李坊河的两岸。新建的桥比原来高了许多,虽说还是木桥,因为有红军战士的参与,新桥所用的木料更为结石,大桥也牢固了许多。

  李坊村老百姓为了纪念红军的恩情,特意请了人,在桥的石墩上刻下红军桥三个大字。红军战略撤退后,他们担心敌人破坏桥梁,就用黄泥将字糊起来。

  “其实,罗炳辉将军当年指挥建起的桥,在距离现在的桥上方100米左右的地方,前几年,上级部门关心老区苏区的百姓,在新址上建起水泥桥。”李坊乡的凌明中说。

  八十多年过去了,经过两次重修一次迁址,红军桥的旧貌变新颜,早已经和当年完全不同。但是,罗炳辉将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却永远地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下来。

  (责任编辑:王 明)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