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7年第2期

金湖畔上绽放幸福花

2017-09-26 17:37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泰宁县人大常委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邹光华

  住青山绿水下的民宿,寻尚书故里的根脉,听丹霞岩寺的佛音,煮一壶香草茶,品一杯稻香咖啡……这就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历史古村、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单位——“耕读李家”,一个带您探寻找回心灵原乡的人间秘境,泰宁县建设美丽乡村成果的一个缩影,县人大常委会服务县委中心工作结出的一颗硕果。

  旅游业是泰宁的龙头产业、生命产业,为了让群众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得到实惠,泰宁县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引领村民脱贫致富。

  金花灿烂,绘就美好蓝图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泰宁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让“发展旅游共享红利”众望所归,促进了独具泰宁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加快旅游产业转型新升级的着力点。

  “旅游业是泰宁的龙头产业,能不能出台一些政策,扶持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促进旅游发展,还能增加农民收入。”人大代表蔡雪娇建议。

  2013年县十六届三次会议上,蔡雪娇、江洋等十余位县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泰宁县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把美丽乡村建设列入监督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多项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和建议。

  2014年初,县委决定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以“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以生态休闲、度假和体验农村生活为主要内容,重点打造渔悦水际、鹭嬉南会、花样音山、水趣崇际、耕读李家等丹霞旅游专业村“五朵金花”,并以点带面,全力抓好18个美丽乡村建设。

  “水际村列入‘五朵金花’后,县乡先后投入了5000多万元,对水际村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以‘三大协会’发展为基础,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和产业发展整体提升,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休闲接待能力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渔悦水际’全国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3月泰宁县人大常委会在调研梅口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展时,时任梅口乡党委书记、县人大代表廖芳求介绍说。

  依托旅游的快速发展,水际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明星村”的华丽转身,不仅列入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还先后荣获“全国团中央先进基层组织”“国家级生态村”“创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文明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被誉为“三明旅游第一村”。

  因地制宜,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子

  自2015年起,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听取审议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明确提出要立足泰宁县情,把脱贫工作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积极探索出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新模式。

  常委会扛起脱贫攻坚重任,把际溪村作为挂勾帮扶村,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在打造“耕读李家”的同时,通过引导贫困户将土地承租流转、参与民宿项目建设等途径,实现由单一农户向“股东+员工”“房东+业主”“技能+服务”转变。

  际溪村流转的土地,被用来开发“禅修中心”、“玫瑰谷”、“李家菜地”等旅游项目,村民们在这些项目中做工,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们夫妻俩受聘管理菜地、花卉,每月可以拿到4200元工资,农闲时还可以在景区做零工,赚钱、农活两不误。”借助流转自有土地获取租金、被双双聘为员工管理菜地,汤道禹老两口去年收入6万余元,彻底摆脱了贫困。

  与此同时,县人大机关支部党员也主动联系帮扶贫困户12户,经常深入农户家中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生产生活。

  在县人大机关支部党员的帮助下,“草根篾匠”老王加入了“创客”行列。“手工编造工艺品比较花费时间,创客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作与创收场地,让我们不用天天挑到城里去卖。”匠师老王笑着说,他编织的“福、禄、满、堂”四块挂匾,每块能卖400余元,还有其他不同档次的手工编造,一年下来能赚不少钱。说到这些,老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际溪村已发展特色民宿7家,农家乐4家,有能力、有技术的年轻人也在村里从事烹饪、装修、驾驶等相关劳务。2016年,该村村财收入达8万元,农民年均收入1万多元。

  曾经的省级贫困村上青乡崇际村66户272位村民中,有110余人从事排工、景区管理人员、竹排运输等职业。村子被列入“五朵金花”后,村民们热情高涨,以道家养生文化、灯舞文化和以游浆豆腐、稻花鱼、野生泥鳅为代表的传统美食文化被挖掘出来。短短一年内,村里的家庭宾馆由7家增至11家,食杂店由2家增至7家。

  如今,美丽乡村“五朵金花”不仅是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新举措,还是泰宁发展新的着力点。2016年5月,崇际村和水际村被国家旅游局、国家扶贫办列入旅游扶贫试点村。

  护生态,走出一条绿水青山的致富路

  为了保护泰宁的青山绿水,更好地发展旅游,县人大常委会不余遗力推进生态建设,围绕水土保持、“茂林清水”工程、河长制责任落实、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方面开展监督工作,提出建议意见50余条,转交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政策。

  “我们打造乡村旅游,唯一的门槛就是不能破坏生态,不能破坏村庄的原貌。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县人大代表、杉城镇党委书记伍民说,“发展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受益,让百姓得到实惠。

  以前,际溪村的村民们只能靠种植水稻以及山产获得微薄的收益,但开发旅游后,村里把400亩闲置的土地和林地进行集中流转,村民们除了人均得到2万—3万元的补偿款,还以土地入股,成为了股东。

  南会村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乱堆乱放的行为没有了,房前屋后变得干净整洁,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村庄靓、环境美、生态优的新气象,带动了“农家乐”旅游发展。2016年,全村农家游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成为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全村6成村民从事旅游相关产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春节期间,我家客房基本上都住满了,收入3万多元。”南会农家饭店杨超说,这个春节他们家游客盈门,每天繁忙而快乐。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泰宁全县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07个,其中农民从业人员5398人,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县GDP的40%,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总劳动力的1/5,旅游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1/4。

  2016年2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尤权来到泰宁,就推进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旅游产业等开展调研,对泰宁发展乡村旅游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我省山区最值钱的是生态,将来拥有最大发展潜力的也是生态。如今,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接下来,软件投入也要跟上,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眼下,青山绿水正变成“金饭碗”,泰宁百姓看到了希望,生态建设延伸出的山水生态游、乡村文化游等已形成亮点,采摘园、农家乐、休闲农庄不断涌现,绿色产业巳泰宁带来生态福利。

  (责任编辑:林坤根 邱靖权)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