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7年第5期

走进三明泰宁“中国丹霞” 讲诉申遗故事

2017-11-23 10:58    来源:市人大办公室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欧阳兰娜

  2010年8月2日晚,闽西小城泰宁县灯火通明,锣鼓声声震天响,大街小巷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沿街的彩旗、标语、气球,都在传递着同一个声音:“泰宁申遗成功啦!”

  两个月前差点“被瘦身”

  从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2日,四年的申报历程,“中国丹霞”成功走完一般提名地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道路,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丹霞速度”。而泰宁作为“丹霞速度”的领跑者,申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始终走在前列,被专家誉为中国申遗“泰宁模式”。

  尽管条件得天独厚,尽管看似顺利,但泰宁的申遗之路,其实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丹霞”共有六家提名地。但国际专家始终坚持3-4家的组合,因此中国丹霞“瘦身”压力很大。

  在2010年5月31日,“中国丹霞”经历了一场“凤凰涅磐”:泰宁县旅游局参与申遗工作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5月3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向大会提交的一份文件中,“中国丹霞”被判退回重报,登封嵩山“天地之中”则被建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在上一届世界遗产大会前,嵩山就有因被退回重报而最终申遗失败的先例。好在经过申报小组最后两个月的危机公关以及最后完美的陈述,扭转了大会评审的意见,“中国丹霞”的最终成功,出人意料。

  “泰宁模式”缘何征服世界?

  泰宁不仅是中国丹霞成功申遗的成员之一,更是中国丹霞申遗的发起者之一,是引领中国丹霞申遗全过程的佼佼者,为中国丹霞申遗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泰宁模式为何能征服全世界,成功载入《世界遗产名录》

  征服理由一:“青年丹霞唯一代表”

  “中国丹霞”是我国东南,西南著名丹霞地貌风景区组合式遗产,泰宁是“中国丹霞”青年期低海拔山原-峡谷型丹霞的唯一代表,被专家誉为“中国丹霞开始的地方”,地质地貌独特,景观价值突出,有“最完好的古夷平面,最密集的网状谷地,最发育的岩壁洞穴,最宏大的水上丹霞”在中国丹霞申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遗产价值不容置疑。

  中国丹霞世界遗产是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分别从青年期,壮年早期,壮年期,老年期,老年早期,老年期讲诉了“中国丹霞”地貌发育的传奇,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自然故事。这六个景区的“捆绑”,代表了世界上最典型,最优美,生态环境多样,景观配置最佳的杰出的丹霞景观。

  征服理由二:领跑申遗全过程

  “中国丹霞”从申报世遗,到申报成功,仅历经了短短4年,走完了一般提名也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道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丹霞速度”。

  而泰宁作为“丹霞速度”的领跑者,申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始终走在前列。在申报过程中,泰宁承担了许多联合申遗的公共责任,泰宁以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经验为基础,科研扎实,申报资料屡出范本;多次聘请了国际专家考察研究,承担国际会议,有力推动了中国丹霞地貌研究国际化,争取了国际认同;申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始终走在前列,被专家誉为中国申遗“泰宁模式”。

  2005年2月,泰宁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后,就严格按照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指南的要求,从严做好景区生态资源的保护,实施了“三限”“四禁”的措施,即限制养猪业、石材业、小水电,禁磷、禁柴、禁坟和禁“三边”种菜,主动压缩核减林木采伐指标,落实并提高生态补助标准,逐步扩大生态公益林、风景林面积,在景区村全面实行薪柴改燃补助政策,并向全县推广延伸。

  2007年以来,结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先后投入2亿多元资金对景区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健全了保护管理机构,完善了保护管理机制,一个达到世界级保护管理水平的遗产提名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征服理由三:功在景观外

  申遗的4年间,福建省委,省政府,三明市委,市政府对泰宁申遗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省市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全力支持泰宁申遗。三明市直20余个单位(部门)直接承担申遗任务;泰宁县委,县政府全力以赴,全县动员,把申遗工作列入全县“压倒一切,调动一切”的中心工作,形成了省市县三级齐心共促申遗的浓厚氛围。福建省政府也专门对泰宁世界遗产提名地的保护管理进行了专项立法。

  2007年以来,结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先后投入2亿多元资金对景区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完成了核心区商旅设施拆除,村庄搬迁,护栏仿生改造,水体整治,提名地外围房屋徽派改造,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新建实施了遗产展示中心,数字景区,健全了保护管理机构,完善了保护管理机制,一个达到世界级保护管理水平的遗产提名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王 明)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