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8年第2期

秀峤村:美丽乡村里的幸福生活

2018-05-21 17:29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刘晓明

  漫步秀峤,蜿蜒的山村小路,四面环山的竹林,随处可见的石刻作品,清澈见底的溪水,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别墅”,尽显美丽乡村的灵动与和谐……美丽、整洁、文明!这是秀峤村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也是秀峤村近年来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秀峤村位于尤溪县溪尾乡,土地总面积19029亩,其中林地面积13761亩,耕地面积仅1763亩,全村1190人,是三明市政府确定的贫困村,也是溪尾乡三个贫困村之一。如何让秀峤村脱贫致富,改变落后面貌,一直是溪尾乡人大主席团和各级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

  过去,面对这些难题代表提出了“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的建议,2015年,秀峤村被列入福建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村,村里以此为契机,致力打造秀水峤乡,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对村庄道路硬化、河道整治、民房修涂、绿化种植、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彻底告别了过去“脏、乱、差”的形象,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村庄品位得到有效提升。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美丽乡村建设后一派生态靓丽的乡村风光。

  随着美丽乡村的进一步建设,乡人大主席吴思蕊考虑到一个问题,有优越的居住条件还不行,村民茶余饭后除了串门便无处可去,村里缺少一些既能娱乐消遣又能够传播文化知识的阵地,因此,在多方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建议在村里建设新型农民文化公园。目前,秀峤村已建成了迎宾园、福寿园、精神园、形象园、警民园、知青园、观光园等多处集休闲、娱乐和文化宣传为一体的公园。为了更好地利用场地,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主席团协调乡文化站对接上级政策为他们购置了健身器材,村里还组建了广场舞舞蹈队、腰鼓队等业余文艺队伍,让这个小山村增添了更多的歌舞欢笑。

  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乡村,如何实现生产发展、群众增收,是摆在秀峤村面前的首要难题。以前,秀峤村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和外出打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人大代表们积极探索,引导他们依靠科技致富,发展特色经济,壮大集体经济。村两委也在人大代表建议下构思打好“特色牌”的发展新思路,鼓励村民借助当地林业优势发展竹林养羊、山林养蜂,并引进精准扶贫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工作相结合。目前,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养蜂、养羊和发展竹业,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2%。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部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兰德福夫妇以前都在外务工,去年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两人在家乡养起了山羊。“现在一家人都在一起,既能陪伴家人,又能有稳定的收入,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兰德福美滋滋地说道。

  美丽乡村不能只美丽一时。如何让美丽乡村永远美丽,溪尾乡人大主席团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参加考察的代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硬件美,软件上也要美。”“只有村民素质提升了,美丽乡村就会长久美丽。”“要建立起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监管机制。”秀峤村根据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开展了“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成立了峤石爱心互助基金会,等等。仅“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2017年就有9户被评上。

  保洁员蔡义春每隔1小时就到街上转转,捡拾塑料袋、饮料瓶。“乡亲们心疼我,几乎没有乱扔垃圾的了,整个村庄更干净整洁了。”老蔡说,“全村3名保洁员,每人分工不同,清早倒垃圾,全天保整洁,每月有补贴。”

  “如果没有保障机制,美丽乡村建成后只能美丽一时,不会美丽长久。”乡人大代表、村主任蔡永览说。为了增加村财收入,保障基础设施有后续的维护资金,2017年,村两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到专项扶贫资金70万元,以村集体的名义分别投入光伏发电和汶潭水利枢纽项目,并通过集体资产承包和收取管理费形式,盘活集体经济。村财自有收入实现了由原来的3万元提高到20万元的大跨越。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秀峤村的产业得到巩固发展,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风文明更加和谐。秀峤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单位”、“县文明单位”,被市司法局、市民政局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被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评为“创建无邪教示范村”。

  (责任编辑:林公福)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