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8年第6期

让夕阳更加温暖美好

2019-01-03 08:44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市人大常委会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情况专题询问侧记

曾凤清

  养老是民生之依。“老有所养”四个字里,凝聚着百姓关切。

  2018年12月28日,三明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市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铮,副主任张知通、廖小华、陈仪代、肖长根、刘万年出席询问会,副市长林俊德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场回答询问。专题询问会由刘万年主持。市法院有关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询问会。

  市人大常委会对开好本次专题询问会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一法一例”贯彻实施情况调研,了解掌握有关情况等形式,多方征求有关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并及时做好专题询问工作方案。

  “部分乡镇敬老院入住率低、资金保障跟不上、空床率较高,这些问题如何应对?”“不少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小,特别是缺少户外活动场所,如何解决……”专题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询问、回答。严肃尖锐的提问,让会场内外都能感受到人大监督的力度。

  聚焦短板着力破解养老难题

  截至2017年底,三明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6.63万人,约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6.14%,且80周岁以上高龄人口占比逐年提高。

  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障成为急需补齐的民生短板。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老年人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保障民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目前我市养老服务工作总体情况如何?还有哪些短板?下一步如何推进?”专题询问会一开始,谢辉添委员率先发问,直指重点,问了一个“重量级”的问题。

  “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专题部署了养老事业补短板工作,出台《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养老补短板七大工程。政府连续3年将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养老专项布局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养老工程包三年累计完成五个亿的投资。”列数据、讲情况,市民政局局长曾永生认真回答。

  阐述现状,直面问题。三明市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预计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超57万人,2030年左右达到高峰,养老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曾永生直言,我市养老事业存在着政策体系系统性不足、对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的制度引导不够、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相对较薄弱等问题。

  “以推进实施全国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抓手,积极推进养老事业补短板七大工程,优先发展居家养老,规范发展养老机构,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持续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养老服务设施星级评定和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加强养老从业人员培训,加快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养老服务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安养绿都?孝满三明’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曾永生阐述工作打算。

  “加快补齐养老事业短板,经费方面如何保障?”叶清松委员紧接着追问。

  “财政部门把老年人权益保障所需的资金积极纳入到财政资金安排中,2018年市本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55亿元,2019年预计达到3.1亿元,增长22%。”市财政局局长邓永辉答道。

  医养结合解决养老事业“痛点”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这是老年人关心的两大问题,而有关老年人就医问题更是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养老工作的“痛点”。作为医改先行者,三明在医养结合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2016年6月,我市被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随着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养结合难题如何进一步破解?”陈立兵委员问道。

  “我市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三明市20182020年健康老龄化行动计划》,为推进医养结合,助力我市健康老龄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与指导。”市卫计委主任蔡金明答道,“此外,我市还通过在医疗机构内设医养结合工作站、建设医养服务中心、在公立医院设立老年病科等方式,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蔡金明表示,按照方便就近、互利互惠的原则,我市所有养老机构都与其就近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签约服务,建立起急救转诊、术后康复巡诊等方面的协作关系。而且,结合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各级医疗机构都为老年人就医开辟了绿色通道。

  针对陈立兵委员所询问家庭医生签约如何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蔡金明表示,我市将老年人作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重点对象,尤其是针对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还会建立重点档案,进行跟踪。目前,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医生签约率约70%。

  “我市内设养老机构的医疗机构已经增加到6家,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是12351张,占全部床位数的82.17%,这个占比在全省排在前列。”曾永生补充道。

  对于大家关心的老年就医医保结算问题,市医保局副调研员刘娟表示,我市积极推进医保直接结算延伸至基层,目前,全市33家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1145家村卫生所均已设立医保即时结算端口。同时,医疗保障基金加强对门诊诊疗服务以及老年人免费送医送药的支出。2018年,我市还新开通6种慢性病的35种免费送药,并将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纳入了救助范畴。

  “9073”居家和社区养老引关注

  张鸿飞委员在会上提问:“按照‘9073’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和社区养老是老年人最常见、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作为第三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三明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问题?”

  “9073”养老服务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这与我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工作思路相吻合。

  “老龄化社会刚刚到来,大家都正在摸着石头过河。”曾永生坦言,我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载体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到日间照料中心,再到现在的嵌入式养老机构,也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

  三明一直在探索切合实际需求的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由社区为老人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人力、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曾永生表示,我市目前正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工作,与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创新服务思路,打造“中央厨房”模式,为居家老人提供配餐、送餐等服务。

  城市里,社区和居家养老思路正在努力破解,那么在农村,老年人又如何更好地在家里、“家门口”养老?近年来,我市的农村养老工作进展颇快,全市已有54%的建制村覆盖了农村幸福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

  “已建成的部分乡镇敬老院存在老年人入住率低、资金保障跟不上、空床率较高的问题。”池明流委员毫不客气地指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人们对乡镇敬老院的认识,存在着从‘救助’到‘养老’的观念转变问题。”曾永生说道,“我们现在正通过采取整改一批、搬迁一批、许可一批的‘三个一’建设。”

  曾永生介绍说,我市农村幸福院正在开展民办非企业登记工作,使其既能接受乡贤捐赠,也能接受政府的购买服务,让财政资金更好地走到最基层。民政部门还对乡镇敬老院发放临时救助资金,用于入住敬老院老年人的医疗补助,以此来逐步提高乡镇敬老院的入住率。

  队伍建设突破养老事业人才瓶颈

  引领发展,人才为先。在专题询问会上,无论是提问者、还是回答者,都多次提及我市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人才瓶颈问题。

  市人大代表林雯玲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六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规定,在会上提问有关家庭病床设立的工作情况。蔡金明就此多角度阐述了因人才队伍瓶颈,对这项工作开展的限制。

  “针对老年人开展家庭病床工作,目前相对比较薄弱,我市基层医疗力量的短缺是主要的客观因素。”蔡金明表示。目前全市144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工作者缺编率约28%。此外,对于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公共卫生的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开展老年人家庭病床工作,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我市正积极实施总医院制,这也正是下沉医疗资源至基层的有益尝试。

  不仅是医疗人才的匮乏,家庭病床工作的推进还面临着护理力量的严重短缺问题。蔡金明指出,此前医学院校培养的护理人才,均以临床护理为主,而针对老年人的家庭病床护理,还需要康复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技能。

  队伍建设的瓶颈如何突破?专题询问会上,徐红华委员就我市养老服务专业技术教育培训情况发问。

  “人社部门一直支持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并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展高级研修班,提升专业人员技能,此外还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着力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市人社局局长吴成城回答。同时,他也指出,由于养老护理人员未被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目前相关职业资格认定工作无法相应开展。

  市教育局局长陈兴补充道,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立足三明,以基层医药卫生机构岗位需求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本土化、实用型的医学人才。2018年,学院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已招录第一届共35名学生,设置老年事业与产业经营管理、老年心理分析与咨询、老年营养分析与调理、老年人活动规划设计等课程,着力培养一批具备专业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的人才。

  此外,陈兴还提到,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还与福州国德养老院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与全国老教师联盟一起,三方合作共建“国德健康学院”,通过医、养、教紧密结合,加快培养新型健康养老人才,助力“健康三明”建设。

  司法保护撑起老年人维权一片天

  关注老年人维权,这也是专题询问会上的一个焦点。

  林承日委员指出,近年来,以老年人群体为主要对象的诈骗、高利贷、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侵害了老年人权益。“如何增强老年人防骗意识,打击不法行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他问道。

  市公安局总工程师郭毅强表示,全市公安机关坚持精准打击与宣传防范统筹并进,加大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依法打击。2018年以来,全市共立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件20起,破15起;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12起,破10起;立集资诈骗案件4起,破3起;立故意伤害案件13起,破13起;办理涉及侵害老年人权益行政案件9起,行政处罚2起,治安调解7起。

  市公安局成立反诈骗中心和情报合成作战中心,构建打击电信诈骗的高效处置机制。同时,还大力向我市老年人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老年人防范和抵御各类犯罪的能力。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连续多年开展支队长微访谈,及时归纳总结老年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被诈骗案件的作案规律、作案手法,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和防范措施,增强老年人防范意识。

  谢复兴委员则向法院提问,询问了解其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做法。

  市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黄志强表示,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积极创建敬老文明号品牌为契机,为老年人开展精准、便捷、品质服务,努力提升为老年人提供司法服务的水平。

  设立老年人专门窗口,开辟绿色通道,针对老年人优先立案、优先受理、优先执行、优先回访;对老年人适当放宽救助条件和救助范围,努力为老年人争取缓交、减交、免交等权益;简化老年人办事手续,并为老年人提供全程服务,提供网上立案,工作人员上门收件、送达等周到服务,让老年人在诉讼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帮助。

  自2016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立案窗口一共接待老年人4673人,受理案件4246件,共为72名老年人办理缓交诉讼,费用累计达17.1万元;为126名老年人办理免交诉讼费,金额40433元。

  2016年以来,我市共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403件,受援老年人560人。全市共建立起260个网络法律援助工作站,进一步健全了老年人法律服务网络建设,为老年人维权撑起了一片天。

  直面难点跟踪督办促实效

  面对面询问,点对点回复。会上,12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每个都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息息相关。

  老有所乐,邓善存委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社区老年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发问。

  对于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医疗救助和扶持问题,黄月珍委员很是关注。

  “第三方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质量如何进行监管?”在了解到我市自2016年以来,投入1900多万元,用于购买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后,余梦华委员问道。

  ……

  “对于新建小区,规划部门严格要求按标准配套养老设施用地;老旧社区则通过旧城改造项目配套、现有用房改造、利用小区架空层等方式,逐步提升养老设施用地配置水平。”

  “农村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老年人参加保险,医疗救助基金全额资助其个人缴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三明本地看病,在医保范围内只要支付300元,就可以获得兜底医疗保障。”

  “我市严格执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承接机构准入退出管理办法》。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承接机构的服务质量,采取服务对象、购买主体、第三方评估机构三方联合评估的办法,同时逐步加强对养老服务组织的监管。”

  ……

  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中,代表着广大群众的无比关切、政府的敢于担当和部门的清晰思路。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更注重“改”。市政府副市长林俊德在会上说,市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将以此次老年人权益保障“一法一例”贯彻实施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提升老年人保障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快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更好地保障全市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老人们只需感受“夕阳无限好”,而不必感怀“只是近黄昏”;让夕阳更添一些温暖和美好,让老人们多一些“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豁达,抑或“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的静美。

  (责任编辑:王祥勇)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