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9年第1期

让百姓感受满满“绿色幸福感”

2019-03-15 10:37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孙征宇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成为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细数了2018年我市生态保护取得的一系列成效:市区空气质量达标率99.2%,全省第一;将乐、泰宁、建宁、明溪、清流、宁化、大田等7个县空气质量进入全省58个县级城市前十名,数量全省第一;全市110个小流域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96.4%,全省第一;1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全省第一;全市18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消除Ⅳ类及以下水体。“尤溪联合梯田”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将乐跻身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永安荣获“2018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

  2018年,我市铁腕“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的决心,带来的是市民群众“绿色幸福感”的明显增强。

  廖卫国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详实,数据例证很多,清晰地展示了市政府一年的工作情况,涵盖了三明的大变化大发展,向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尤其市政府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还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双修的实施、一河两岸的开发,三元的群众有更深的感受和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过去的一年里,三明的各类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驻明部队也是受益者。南龙铁路的开通,让回家之旅变的畅通无阻;空气、水质的改善及食品安全的加强让三明的多个全省第一实至名归。”黄立臣代表深有感触地谈道。

  污染防治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要打的三场攻坚战之一,代表们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系列举措、一系列变化和一系列数据,说明生态保护与建设越来越被摆在重要而突出的位置。只要大家一起携手行动,就一定能建设水净、河清、天蓝、地绿、居怡的美丽三明。

  牢牢树立绿色导向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纳入五大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代表们表示,这一系列顶层设计,为我们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美好生活,生态分量越来越重。

  周碧云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她建议:要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要实施科学分类,明确分类标准,促进源头减量;要鼓励多元投入,建立保障机制,实行政府主导,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资金投入及补助力度,同时,培育市场化运作主体,吸引多元化资本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因地制宜,推进分类施策。

  报告中提到的“生态修复”也得到了代们的高度认同。来自基层的代表范晓燕建议,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修复机制,统筹配置资源,协调各个部门共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格局。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邓秀忠代表建议:“要加强《三明市东牙溪和薯沙溪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大力推动在水源保护区使用电力等清洁能源,减少使用木材、木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提倡用电烤代替炭烤,减少烤制笋干产生的笋水污染和森林资源的消耗。加快建立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加强对水源的保护。”

  “相关部门要做好水电站的最小下泄流量的执行工作,对拒不履行最小下泄流量的企业或者个人应该给予停业整顿或者罚款等行政处罚,运用行政处罚手段,保障下游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保护环境生态。”张林顺代表接过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有更大作为,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提供高品质生态服务和高附加值生态产品,努力把三明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讨论中,代表直面问题、畅所欲言,共同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三明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郑剑波代表认为,绿色生态是三明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如何紧紧抓住今后发展的主脉络,集聚各方力量打造,让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将“生态+”理论融入到产业发展、城乡发展的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通过绿色发展理念示范、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导引、绿色项目产业支撑、绿色考核体系保障等措施,创造性走出一条具有自已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

  “三钢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重点围绕闽光大数字中心、三化的转型升级等几个大的项目抓好发展;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要求,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节能改造,还三明绿水蓝天,真正实现生态良好这个目标。”黎立璋代表铿锵有力地说道。

  陈晓艳代表建议,要发挥我市生态质量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林昌儒代表更为关注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他建议要着重在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的基础上,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建设特色生态旅游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休闲、体验农业观光区,增加乡村旅游的内涵。

  “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代表、委员们表示,这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只要上下戮力同心,积极主动作为,就一定能交出一份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

  (责任编辑:林公福)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