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关 丽
“在记忆中,老家还是晴天尘土漫天飞,雨天泥巴拔鞋根的样子,这次回国,真的不敢相信,村里的变化竟然这么大!”旅居意大利十几年的归侨黄福台由衷感叹。环境变美了,基础设施改善了,这些都和沙溪乡人大主席团及梓口坊村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担当、积极作为息息相关。
梓口坊村地处明溪东部,是新兴的海西内陆新侨村,全村有2206人,其中出国人口768人。如何让这个客家文化和侨乡文化交融的村庄实现振兴发展,已成为时下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乡村旧貌换新颜
2010年,梓口坊村按照县里“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围绕“侨”字做文章,规划建设欧陆风情金井小区,以彰显海西新侨村特色。为保障小区建设,梓口坊村需征地拆迁230亩,配套建设小区道路、供电、给排水系统、绿化等公共设施,建成后可安置村民180户。虽然小区规划建设对村民来说是好事,但因涉及面积大、户数多,加上一些群众不理解,在征迁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给乡政府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政府推动发展的难点就是人大工作的重点。乡人大主席团及时组织代表们集中学习规划建设及拆迁政策,充分利用基层一线的代表们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的沟通优势,组织代表进村入户向村民宣传小区规划理念,了解群众的担心和诉求,并及时反馈给政府,为群众和政府间搭建了无障碍沟通平台。黄玉针、邓宜清等人大代表,既是此次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拆迁户,他们带头在拆迁协议上签字确认,并主动将祖坟迁移、林木等附着物移除,在群众中起到了积极的表率作用。
“群众的利益,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沙溪乡人大主席罗国培如是说。为了让政府的决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金井小区在启动规划设计时,乡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对建筑及绿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代表们在对标学习的基础上。提出要着力打造优美宜居的欧侨特色绿色建筑示范居住区的建议。该项建议也被相关部门采纳,融入到小区绿化设计中。乡人大主席团开展了不定期检查,对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实时关注问题的解决结果,确保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在乡人大和代表们的共同努力下,纠正建设方面问题5项,保障了小区建设进度和质量,维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
如今,金井小区内一期工程建成了2户式欧式小洋房52幢、18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安置楼1幢,新建的木屋花海、欧侨展示厅、小区公园,成为周边群众观赏游憩新去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留守老人有保障
位于梓口坊村中心的老年养护院格外引人注目。走进养护院,公共食堂、医疗室、健身房、多功能媒体室、阅览室、午休室等一应俱全。午餐时分,餐厅里50多位老人其乐融融地享用午餐,每位老人面前摆着一荤、两素、一汤。餐厅里还安装了荧石视频,在外村民只要打开手机APP,便可看到父母在养护院的用餐情况。
据养护院主要负责人邓必光介绍,该养护院是三明市首家集医疗、养护、娱乐于一体的公益性村级老年养护院,凡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以自愿原则,都可入住养护院。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日益增多,200多名留守老人的生活起居问题成了村民们的心病。2014年,时任村委会主任的省十一届人大代表黄俊黉在走访选民和群众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省人代会上围绕老区苏区发展、解决出国人员的实际问题等方面提出建议6条,得到了省市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此同时,黄俊黉还带着村两委积极想办法、跑路子,抓住每一次机遇,不放过每一个项目,千方百计筹集到项目建设资金600万用于建设老年养护院。
2016年10月1日养护院竣工投入使用。在黄俊黉等代表的推动下,村里成立了养老基金会,党员、人大代表带头捐资,并发动旅欧乡亲捐资,平均每年可筹集基金3万元,确保了养护院正常运转。现在,院里的老人每月只需上交伙食费210元,村里为每位老人每月补助伙食费90元,对“五保户”实行伙食费全免,“低保户”按30%收费,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按50%收费,并聘请2名贫困户到养护院参与食堂及卫生保洁管理。
解决了“养”“娱”问题,破解老人们“医”的难题成了代表们关注的重点。县人代会上,代表们提出了关于加强村级医护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现在,老年养护院医疗室每天有3位医生坐诊,同时开通了医保报销网络,就医费用结算直报直销,村里的老人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有效缓解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的后顾之忧。
化解纠纷促和谐
2019年5月16日至17日,梓口坊村遭遇特大暴雨天气,受灾严重。村民黄某家的旧房倾倒,损坏了隔壁曹某新建住房的窗户,影响了曹某家的出行。两家因宅基地问题积怨多年,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被聘为调解员的乡人大代表黄成武听闻后,和市人大代表、村书记戴清华立马赶到现场。最初协调过程中,由于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在解决方法上存在分歧,谁也不肯退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解,黄某答应赔偿损坏的玻璃并及时清理废旧木料,矛盾得到化解。
化解纠纷,仅仅是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沙溪乡人大立足“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通达社情民意的重要作用,重点打造村级代表联络站3个,挑选3名人大代表兼任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及时处理邻里纠纷、土地争端、家庭矛盾等各类纠纷。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工作,既为代表履职搭建了新平台,也弥补了基层调解力量不足问题。2018年以来,梓口坊村的人大代表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起,调解成功率达100%,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和谐沙溪建设。
在乡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的支持和推动下,梓口坊村走出了一条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侨村特色的乡村建设路子,连续六年实现了“无一例刑事案件,无一例矛盾激化,无一例越级上访”,被授予“全国敬老模范村”“省级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