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9年第6期

回应社会关切 增进人民福祉——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回放

2020-02-06 15:36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市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243件(其中1件为闭会期间提出)。所有建议已在规定办理期限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以下摘登部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加大城市精准帮扶工作力度

  领衔代表:卢美菁

  建议内容:目前,我市城市精准帮扶工作处于试点阶段,更多地停留在低保兜底、慰问式帮扶的层面上。建议:一是加快实现城乡帮扶政策均等化。二是采取市里补助一点、“两区”财政安排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筹集落实城市帮扶基金。三是因人因户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四是发挥如白沙街道和列东街道等示范点的典型示范作用。五是加强对低保户申请公租房政策、城市困难家庭学生享受教育精准资助等政策的倾斜。

  办理情况:2019年8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广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347”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开展城市困难家庭帮扶。一是嫁接农村扶贫政策。医疗保障方面,参照农村精准扶贫医疗叠加补助政策执行;教育方面,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过程、全覆盖的精准资助体系;城乡低保方面,在全面实现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一体化的基础上,2019年7月起将低保标准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40%提高至42%;住房保障方面,优先将城市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实物配租或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解决其基本住房需求。二是扩大帮扶对象范围。在城市低保对象基础上,扩大到特困人员、孤儿、收入在低保标准1.5倍以内支出型贫困家庭。三是建立精准帮扶基金。两区设立精准帮扶专项基金管理、使用社会各界捐赠的帮扶资金,下一步将推动其他各县(市)加快建立帮扶基金。四是抓好典型示范。市政府将总结推广两区试点经验,适时召开全市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动城市困难家庭帮扶取得更大成效。

  加强我市粮食生产

  领衔代表:余梦华

  建议内容:当前,我市粮食生产存在耕地质量不高,种植耕地逐年减少,种植成本逐年提高,种粮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粮食品牌知名度不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正逐步降低等问题。建议:一要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二要稳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三要通过发展优质水稻、优质鲜食甘薯等方式调整种粮结构。四要通过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等方式进一步增加粮食产能。五要建立科技兴粮的长效机制。六要提升机械化水平。七要扶持种粮大户。八要积极扶持“金玉子”“河龙贡米”“山田乡”等知名品牌。

  办理情况:市政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2018年度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三名(产区第一名),连续3年进入全省前三。一是稳定粮食生产。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已收获粮食面积157.41万亩,产量62.14万吨。二是增加粮食产能。认真实施地力提升工程,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8亿元;继续实施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项目,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三是提高种粮效益。2019年全市已建立高档优质稻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片58个,面积1.76万亩,带动全市推广100万亩以上优质稻;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种粮大户等新型种粮主体依法流转土地,扩大粮食生产规模,2019年家庭承包耕地流入合作社、农户、农业企业共计76.68万亩。四是做强粮食品牌。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充分发挥“河龙贡米”院士工作站和市农科院的科技力量。鼓励建设企业品牌文化,提高品牌知名度。

  加快推动我市精准脱贫工作

  领衔代表:余梦华

  建议内容:我市精准脱贫工作离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部分贫困户脱贫质量不高。二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足。三是脱贫增收项目不多、效益不高,贫困户自身生产经营能力差。四是观念认识差,等靠要思想严重。建议:一是落实兜底扶贫机制、突发性致贫救助机制、干部挂钩帮扶机制等扶贫长效机制。二是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三是注重脱贫产业特别是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发展。四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五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村财收入。六是加强对略高于贫困线群体的帮扶。

  办理情况:近年来,市政府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脱贫攻坚政策和工作落实。一是打好五大重点战役。产业扶贫稳定增收战役方面,全市1.29万户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或就业帮扶项目,占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数的97.5%;就业扶贫务工增收战役方面,全市123个贫困村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解决2913个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问题;教育扶贫战役方面,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按标准予以政策性资助,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健康扶贫战役方面,从2018年7月1日起,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住院医疗费用年度个人自付封顶的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2019年1~8月全市医疗总费用报销比例90.27%;住房安全保障战役方面,2016年以来,全市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对象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3483户11190人,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1898户。二是全面推进行业扶贫。五个重点县共收到山海协作对口帮扶资金7350万元,全部落实到实施的项目中;全市下派第五批驻村任职干部468名,实现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全覆盖;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每村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4~5万元。三是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工作。全市共举办各类扶贫干部教育培训18414人次,组织1.37万名各级干部与1.87万户贫困户全覆盖结对帮扶。

  加快市区老旧社区供水管网改造

  领衔代表:邓善存

  建议内容:市区老旧社区管网陈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造成供水管网严重漏损。二是影响水质。三是影响水压。建议:一要按计划、分步骤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二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提升城市供水水质资金。三要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办理情况:市政府把提升城市供水水质列入201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从规划供水计划、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水质监测等方面综合施策,进一步提升市区供水水质。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已完成市区道路老旧灰口铸铁管改造8.6公里,三钢、三化老旧社区供水管网改造30.4公里、一户一表改造1.5万户。二是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市财政累计安排462万元用于市区供水管网建设;组织财政、国企积极向上争取供水管网改造补助,累计获批资金9130万元;在贵溪洋片区道路、台江片区道路、永嘉天地等项目利用社会资本2031万元,建成供水管网约7公里。三是强化管理,提升水质。定期对东牙溪、薯沙溪水质进行常规监测,2019年1~9月市区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100%;在市区设置20个市政水厂末梢水监测点,采取双随机抽查方式进行监测分析,2019年1~9月市区出厂水合格率为100%,末梢水合格率为99.44%,水质位居全省前列。

  推进企业技能人才鉴定

  领衔代表:潘铭云

  建议内容:企业技能人才鉴定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鉴定机构覆盖面不高,鉴定设备不全,对操作大型、精密、稀有复杂设备的技工较难鉴定。二是鉴定费用较高,如果申报人数不够,鉴定机构不予组织,影响高技能人才鉴定工作的推进。建议:一是继续实行高技能人才社会化鉴定和企业考评认定相结合的办法。二是鉴定费用财政给予补贴。

  办理情况: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深化职业资格改革一系列工作部署,有序推进企业开展技能人才鉴定工作。一是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鉴定。2019年,我市继续举办全市电工、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同步开展技能人才鉴定工作。推荐市公交公司作为省上企业自主评定技能人才试点单位。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指导职业(技工)院校主动对接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急需技术技能人才。2019年有两所市属高级技校招收新生1067人,其中校企合作班招生360人,占33.7%。三是落实优惠政策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制定出台了《关于培养和引进实用型人才支持产业企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从留住、培养、引进、激励等多方面出台实用性人才奖励扶持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加强市区人行道的建设与管理

  领衔代表:郭颖

  建议内容:市区部分路段人行道使用后质量欠佳,如市政府周边人行道出现路面凹凸不平、方砖下陷、破烂缺损、露泥溅水等问题。建议:一要参照厦门、深圳等城市建设人行道的标准,建设高质量的人行道。二要加强对人行道建设工程的监管,完善工程完工质量验收工作机制。三要加强对在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辆行为的监管与查处。四要试点在市政府周边等部分人行道铺设橡胶。五要设立路况举报专线,加强群众监督。

  办理情况:一是加大建设养护力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印发《三明市2019年“城市双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实施梅岭路街巷整治修复工程、北山路周边道路及环境整治工程等8个市政道路项目,目前已投资1000万元,完成梅岭路人行道改造约8000平方米;另一方面,加大巡查养管力度,市政养管部门累计投入资金约800万元,维护维修市区人行道约9300平方米。二是加强人行道管理。梅列、三元两区城管部门共移走占道“二手车”432辆,规范停放407辆,劝导占道经营车辆3000余次,立案查处35辆违停车辆。同时,通过设置障碍墩的方式,整治工业中路(白沙小学段)、新市中路(下洋饭店段)等路段机动车上人行道问题,保障市民正常出行。三是强化群众监督。各级城管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e三明”随手拍诉求件处置。

  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领衔代表:郑雪珍

  建议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服务缺乏保障,聘用的编外人员工资经费需自筹解决;从公车平台调车时间无法衔接且费用高,普遍存在“私车公用”现象;许多村庄无餐馆,下村服务就餐无法解决;以及基层卫生人才短缺等问题。建议: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由县总医院配置公共卫生服务专用车,按核定编制数给基层卫生院核拨工作经费,给基层卫生院工作人员发放下村伙食补贴。二是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薪酬待遇,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三是持续做好基层医卫人才“定向培养”的工作。

  办理情况:近年来,市政府持续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落实基层医务人员津补贴,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是赋予总医院办医自主权。2017年以来,我市整合县域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将医保资金、财政投入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等捆绑作为总医院的经费,总医院可以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后,统筹使用事业发展基金。二是解决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下乡交通问题。要求各县(市、区)根据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服务半径、出行方式等情况,制定完善差别化工分标准,对下乡路途远、自行用车的工作人员通过下乡补贴、工分倾斜等方式予以保障。三是优化绩效考核办法。从2014年起,改革乡镇卫生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打通编内外人员使用界限,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设立5000万元专项基金,对基层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体化、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绩效奖励。四是做好基层医卫人才“定向培养”的工作。支持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办好临床医学专业,2019年共招收定向县级医院本科生77名,培养数量居全省之首(全省招收300名),为乡镇和村定向培养医学生182名。

  组建三明教育学院

  领衔代表:郭 颖

  建议内容: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分散在三明学院、省教育学院和三明电大等高校,难以与一线教育教学实际相衔接,致使有“研”无“训”,“教、研、训”相脱节。建议:将三明电大与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三明教育学院,推动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发展,构建我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新平台、成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基地。

  办理情况:2019年8月28日,三明教育学院正式揭牌运行,整合后的三明教育学院设置内设机构11个。目前,三明教育学院正加快融合,将大力推进“研训管理一体化、师资配备专业化、教学科研现代化、绩效评价科学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主基地”、基础教育科研“主阵地”、基础教育资源“主渠道”、基础教育服务“主力军”、教师继续教育咨询指导“主功能”等作用,构建我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新平台、成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新基地,不断提升三明基础教育科研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强互联网+餐饮的安全监管

  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领衔代表:郭永强

  建议内容:当前,三明地区有多家网络餐饮平台,比如“百度外卖”“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等,但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存在监管队伍老年化、人手不足、缺少科技的网络监控手段等问题。建议:一是改变传统“政府单向治理”模式为“多元参与”治理模式。二是建立互联网+监管模式,运用“互联网+”的网络科技手段进行监管。三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检测的硬件设施,提升食品的安全检测功能。

  办理情况:一是开展摸底调查。目前,全市实有本埠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2家(“无线三明”“新秀网络”),外埠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2家(“百度外卖”“美团”),在辖区设办事处26个。“百度外卖”入网食品经营主体共4454家,“美团外卖”入网经营主体2686家,共计7140家。二是开展信息核查。持有效期内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及食品流通许可证2042家,证件过期30家,网上未亮证40家,停业107家。对发现的186家不符合要求的经营者督促平台停止对其服务。三是开展平台约谈。不定期约谈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当地办事处负责人,督促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履行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并审查其许可证和实际经营情况的义务,落实平台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四是开展专项整治。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358人次,执法车辆421车次,共约谈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35次,查处网络订餐违法行为7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件。

  居民住宅小区安装、增设充电桩

  领衔代表:黄志强

  建议内容: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正逐步进入市民购车的考虑范围,但目前观望者多,真正购买者较少,主要是充电难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建议:所有住宅小区应该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其中,新建小区需要按一定比例提前做好新能源汽车停车位相关设施的配套;已经建成的小区,有条件的通过实施设施改造,使其具备安装充电桩的电力条件。

  办理情况: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明政文〔2016〕49号)、《关于加快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政办〔2017〕158号),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作了具体安排部署。截至2018年底,我市累计建设公共充电桩903根,总功率46589千瓦,累计补贴1915万元。按照“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要求,将进一步加大居民住宅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非固定产权停车泊位应建设不低于20%的充电设施,并纳入竣工验收内容。新建居民区停车位配套供电设施建设要求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进现有居民区停车位的电气化改造,对专用固定停车位,按“一表一车位”模式进行配套供电设施增容改造,确保满足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用电需求。

  加大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领衔代表:官汉聪

  建议内容:近年来,我市学校在招聘新教师时,普遍存在招收不满甚至无人报考的困境。建议:一是拓宽教师招聘的渠道,不能仅局限于通过全省统一招聘考试这一途径。二是在教师培养方面,要借助三明学院和原来的宁化师范两个传统教师培养平台,出台更有效的相关扶持政策。三是出台面向全市教师的激励措施,让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四是落实对教师的相关津补贴及待遇,让教师能安心教书。

  办理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关心关爱教师,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绩效工资核定办法,对公益目标完成好、寄宿制及缺编的学校适当核增绩效工资总量。特殊教育学校按不低于普通学校20%的比例核增绩效工资总量。对评上文明学校等综合奖项的学校,其奖励金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鼓励各地将边远镇区教师纳入补助范围。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二是完善教师正向激励机制,细化教师教学、班主任工作、培优补差、名师名校长等激励措施,追加的学校奖励性绩效总量,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实行差别化发放,体现优教优酬、多教多酬。三是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四是全面加强师范生培养。五是完善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把好“入口关”。六是完善教师评价和晋升制度。在现行标准上提高中小学教师岗位比例,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提升我市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领衔代表:钟春燕

  建议内容:我市现有社区养老机构还未能真正适应老龄化程度日趋加剧的形势和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养老服务场所功能不健全。二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缺少专职、专业的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三是条件设施简陋,服务内容单一且质量不高。建议:一是建设相对独立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二是强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力量的培养。三是解决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资金投入和服务质量监督评估问题。四是加快发展专业的养老市场和第三方机构。

  办理情况:截至2018年底,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39家,其中公办11家、民办13家(含公建民营)、乡镇敬老院115家,基本实现“一市一县一中心”和“一乡镇一敬老院”布局。全市已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61个,覆盖85%以上的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建成农村幸福院、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各类农村养老服务设施900余处,覆盖约54.6%的建制村。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我市投入资金125.8万元,编制完成《养老服务设施专项布局规划》,分区分级规划配置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盘活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建设照料中心每个项目平均补助80万元、农村幸福院每个项目补助17万元。规划新建城区和住宅区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形成合理布局、功能多样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二是加强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将养老护理员培训纳入人才培训规划,在名额、经费上予以保障,多渠道争取培训经费。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相关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和社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三是加强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估,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四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管理

  领衔代表:罗秀贞

  建议内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校园周边的饮(副)食品店无证照经营,经营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加工环境卫生条件差,原料及成品存放无防护措施,食物来源不清。二是学校周边固定餐饮场所、流动摊位周围成为脏乱差的死角,经常食品垃圾随地丢弃,增加环卫工人工作负担。建议:一是建立由卫生、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配合的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二是定时检查与突击检查整治相结合,重点在学校学生放学时段开展检查整治管理。三是进一步加强卫生、法律知识宣传。四是学校与家长积极配合。五是加强食堂和小卖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安全条件。

  办理情况:一是建立管理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明食药监餐服〔2018〕4号),切实把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强化监管手段,开展安全整治。2018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8404人次,检查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3998家次,监督抽检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和“五毛”食品667批次,未检出不合格;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35份,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3起,罚没金额3万元,进一步净化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环境。三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一方面,以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对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培训、上门服务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食品经营者的培训。四是推进社会共治,形成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合力,提高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成效。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