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人民政坛 > 2019年第6期

助发展不遗余力 保民生责无旁贷——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亮点回放

2020-02-06 15:47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李远明 童文彦

  践行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许多工作呈现新亮点、取得新成效,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新时代新三明建设贡献出人大力量。

  加强地方立法,多面着手

  以法治呵护绿色家园,让百姓共享绿色福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进一步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但随着城市加快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比如建设项目绿地率不达标、绿化品质不高、养护管理责任不明、爱绿护绿意识不够、占绿毁绿现象严重等,且上位法规定的较为原则、笼统,制定一部与我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相适应的条例十分必要和迫切。

  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三明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作为当年立法工作的首要任务。立法程序启动以后,立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随之建立,形成了以市人大常委会为主导,法工委、环城工委、政府法制办及起草部门协同推进立法工作的模式,共同把好《条例》的质量关。进入审议阶段后,法工委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通过召开立法座谈会、发函咨询、挂网公开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十七次和十八次会议对《条例》进行了三次审议,并于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条例》。

  《条例》于2019年7月26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从事中事后监管责任、损害园林绿化的禁止行为、园林绿化养护人及养护职责等方面加以规定。它的出台实施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促进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人居环境需要,为保护三明“城市之肺”,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市人大常委会努力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遵循立法原则,突出地方特色,提高立法质量,努力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紧贴实际需要,加强地方立法。贯彻市委立法工作意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及时调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重点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实际需要,新增《三明市市区环城山体保护条例》《三明市城乡建设风貌管理条例》为2019年立法调研项目、立法规划项目等,加快立法节奏,增加立法供给。

  提前介入、协调推进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公共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调研、起草工作,并完成一审。立足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开展市区环城山体保护立法必要性、可行性调研,组织城乡建设风貌、停车场管理立法前期调研,为立法决策提供参考。

  开展法规宣传,督促贯彻执行。坚持立法工作与法规实施协同推进,通过宣传座谈、听取报告、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形式,推动地方性法规列入普法、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开展《三明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宣传,营造法规实施的良好氛围。听取审议《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报告,着重从普法宣传、保护机制、研究利用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连续3年监督《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督促法律实施和相关审议意见落实。

  助推经济发展,多措并举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加快发展时不我待。

  市人大常委会从加强监督入手,助推三明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强化预决算审查监督。听取审议预算调整方案、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报告,审查批准2018年市本级决算、2019年预算调整方案,加强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推进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针对监督中发现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问题,向市委提出建议,推动市政府强化项目库管理,提升预算资金使用绩效。听取审议审计工作、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督促审计报告指出问题的整改。加强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管理使用,实现对预算支出全程实时在线监督。

  我市是老工业基地,如何助推转型发展,让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迸发新活力?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强调要以开展“五比五晒”活动为抓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拓展工业园区、持续强化产业支撑,三明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2019年前11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居全省第3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6.5%;工业投资增长27.8%,居全省第1位;入库工业增值税36.14亿元,增长6.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22个百分点。

  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审议市本级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报告,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推动市政府加强国企监管,加快市投资发展集团、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市交通发展集团等市属“三大集团”整合壮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目前,“三大集团”正深化改革驱动高质量发展。在加大国企投资力度方面,投资集团在金融投资、矿产资源、新兴产业、信息产业等项目上持续发力,并依托三明优势资源,做大现代农林产业;立足城市发展建设,城发集团着力突出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康养等主业,致力打造“高颜值”新三明;在推动完善交通网络布局中,交发集团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形成铁路、公路、机场为一体的“大交通”发展格局。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对此一点也没含糊。

  听取审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报告,要求市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园区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园区带动作用。对我市水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建议市政府从打造优势水果公共品牌、推进优势水果标准化生产、创新水果生产营销理念、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着手,做大做强水果产业。听取审议水库建设和管理情况的报告,从规划建设、管理体制、队伍建设、范围划定与保护等方面提出意见,推动水库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促进生态文明,多点聚焦

  我市林深水美、宜居宜养,是中国最绿省份最绿城市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78.14%,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堪称“中国绿都·最氧三明”。

  绿色是我市最亮丽的底色,也是我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围绕市委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不遗余力推进“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永安市、大田县工业污染防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危废处理、小流域治理等八处项目点,就我市2018年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地查看并听取相关汇报。2019年4月,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了关于2018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出要强化环保责任落实的建议,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着力打好“三大战役”,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处理审议意见,扎实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19年上半年,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100%,达标率位列全省第一。

  放眼见绿,移步皆景。走进我市一个个自然保护区,如同走进了一片片绿色的海洋,一处处生态的宝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9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赴永安天宝岩、将乐龙栖山、泰宁峨嵋峰、建宁闽江源4个国家级保护区,对我市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常委会结合调研中发现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宣传氛围不浓厚;部分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不规范;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不明显等问题形成审议意见。提出要积极营造自然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着力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加强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大科研投入与成果运用等意见建议。

  市政府针对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认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整改。目前,我市正利用自然保护区及外围地带丰富的植被、群落、野生动物等森林生态景观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中国绿都·最氧三明”森林康养品牌。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还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一直以来,我市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水生态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2018年,我市辖区3条主要水系1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

  共护碧水清流永远在路上。2019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6月,市人大常委会对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督促市政府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工业治污减排、城乡水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专题询问会后,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水环境管理、保障水生态安全等重点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综合性生态补偿、区域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饮用水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等方面长效机制,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以实际成效让全市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19年,我市水环境质量整体优良,连续多年保持优良率100%。

  提升民生福祉,多向发力

  民生连着民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市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出现了逐年增长趋势,这直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位压力。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并听取审议我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情况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使之与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相适应,既满足学位需求,又防止未来资源过剩;按照市区基础教育布局调整专项规划(2017—2030年)和三明市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等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协同推进,确保规划建设项目如期交付使用。

  令人欣慰的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得到有效落实。仅在市区,市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市区基础教育布局规划,督促推进20192022年拟在市区加快新改扩建一批教育应急建设项目,包括新建贵溪洋中、小学,三明纺织厂地块新建小学,三明八中扩建,洋溪中学重建,以及三元区新建下洋小学、沙洲路小学,迁建东霞小学等,着力补齐教育领域的突出短板,努力解决学位缺口问题。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二孩政策的放开,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我市各县(市、区)沿用2012年的编制数长达6年未变,导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整体性超编和结构性缺员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教师法》执法检查,有力推进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的落实。

  建立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行“县管校聘”制度,探索实行“核定事业编制+人员总量控制+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健全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调剂机制……一项项举措的出台,相关部门多渠道缓解了中小学教师刚性缺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较好地满足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

  “老有所养”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

  居家养老是老有所养的重要形式之一。

  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履行为民宗旨,连续两届监督助推养老事业发展。2019年9月上旬,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并听取审议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报告,从工作机制、基础建设、保障水平、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促进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高。

  目前,我市正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标准,细化服务内容,逐步拓展服务对象覆盖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连锁化运营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增强长者食堂“造血”功能;深化医养融合发展,发挥三明医改优势,加强养老从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总结推广大田“三全三化”山区养老服务110模式,提升“安养绿都·孝满三明”养老服务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助力全域康养产业发展。

  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正持续提升。

  目前,我市已建成服务照料中心55个,覆盖92.5%的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建成农村幸福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900余处,覆盖54.6%的建制村。全市养老总床位数1683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4.5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到底如何?每天在市场上购买的蔬菜、猪肉等食用农产品是否经过抽检,有没有农药残留超标?……不少消费者对此非常关注。

  2019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重点围绕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依法履行情况、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等七个方面,深入检查蔬菜、瓜果、畜禽、水产品等生产、加工、检验检测、监管执法情况。

  针对执法检查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还需增强、监管领域存在薄弱环节、部分生产领域存在安全隐患、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督促市政府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治理地质灾害,保障群众安全。

  2019年5月、6月,我市连续出现了60年一遇的“5·16”和“6·6”两轮持续性强降雨,市区灾情十分严重,特别是市区东侧后山地质灾害隐患备受各方关注。

  市人大常委会新增调研议题,对市区东侧后山地质灾害隐患开展调研,进一步查明市区东侧后山地质灾害隐患情况,为做好灾后重建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调研组三次深入实地,认真分析,综合形成了呈阅件《关于开展市区东侧后山地质灾害隐患调研的报告》呈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结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政府认真研究,将所提建议纳入《三明市区地质灾害防治暂行办法》,形成制度规范,有力推动了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提升代表工作,多管齐下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活力源泉。

  市人大常委会突出代表主体地位,积极构建新型服务平台,全力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充分发挥作用。

  创新“双联”工作。探索、总结、推广“人大代表在身边”工作,搭建线上微信平台,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听取和反映民意诉求的互动交流渠道,实现履职全程在线、全程网办,让人民群众共享“互联网+人大代表履职”信息化建设成果。推行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加强全市142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和148个“代表网上联络站”规范化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村、社区、行业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

  2019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市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组织开展“集智聚力助脱贫,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进一步推进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建设,促进全市的全国和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履职制度化,充分发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职能作用。

  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市人大常委会的成功做法在全国人大办公厅《联络动态》上刊发,并得到省人大常委会肯定。

  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用好用足代表履职网络平台,提升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开展活动、履职登记的信息化水平。围绕“做好四篇文章”“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推动生态产业发展”等主题开展视察、调研,安排代表参加立法规划、监督计划、法规制定等征求意见活动。

  提升建议办理实效,回应代表和人民群众关切。

  事预则立。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代表建议交办、分办、督办等各环节工作,坚持代表建议办理“督办月”、办理结果“回头看”、听取审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报告等工作机制,灵活采用会议督办、跟踪督办、现场督办等多种方式,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取得实效。

  数据显示:代表在大会和闭会期间提出的243件意见建议已经全部办理,代表所提问题当年已经解决或计划解决的占91.4%,代表对建议办理满意或基本满意比例达100%,一批代表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