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中心 >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实施《福建省全民健身条例》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3-07-03 15:27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和监督计划,5月24日至2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廖丽青带领调研组开展我市实施《福建省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情况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永安市、明溪县的公共体育设施、经营性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等全民健身设施,召开座谈会听取《条例》实施情况汇报,详细了解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保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2022年3月《条例》颁布施行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宣传贯彻《条例》,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工作两年来,安排体育发展专项资金878万元、体彩公益金1368万元。明溪县、沙县区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区)。

  (一)设施不断改善。2022年以来,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中央资金补助全民健身短板工程项目、省为民办实事项目、省乡村振兴体育项目资金共4311万元,新建了一批智慧体育公园、游泳池、健身路径、乡村振兴体育运动角等全民健身设施。争取公共体育场馆低收费补助资金1869万元,助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投入资金9627万元,用于新建和改扩建体育场馆、添置体育器材及塑化运动场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1922个,场地面积69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1平方米。

  )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一是体教融合逐步深化。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去年4月,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发布的2021年全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质量检测年度报告显示,我市中小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5%以上,总体水平达标率超过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二是体旅融合进程加快打造了“一地一品牌,一县一赛事”,拓展生成了诸如三明市郊野(万寿岩)马拉松赛、“风展红旗如画·骑聚绿都三明”、环大金湖世界华人山地马拉松赛、“为荷而来·花海骑行”等一批群众身边的体旅融合优质赛事。三是体卫融合扎实推进。制定三明市体卫融合试点实施方案,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开展建设运动处方工作室、运动处方服务、慢病运动干预、示范应用及体卫融合宣传等各项工作,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去年以来新成立体育协会组织7家,全市共注册登记体育社会组织198家(其中社会团体18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7家),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876人,各类全民健身点1149个,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2022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0期,参训人数达10929人次,开展体育志愿服务248场,服务人数达12075人次。充分发挥市国民体质测试与运动健康指导站作用,常态化开展体质测试活动,为3000多名市民开展体质测试活动。

  赛事活动成效显现2022年我市举办了三明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十一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第六届社区健身运动会各类各级全民健身活动254场,参与人数5.29万人次,自觉参加经常性健身运动的人群占全市人口42%以上。组织参加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群众部13个项目比赛,荣获25枚金牌、25枚银牌、32枚铜牌的好成绩,金牌数位居群众部全省第四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条例的要求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一)经费投入仍然不足。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市县财政在全民健身工作上的投入总体依然不足。调研发现,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全面落实《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范围和比例将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使用情况。2022年度684万元体彩公益金中,用于全民健身的资金与《条例》要求还有差距。同时,市级体育发展专项资金420万元中,用于全民健身的资金为25万元,占比偏少。

  (二)场馆建设存在短板《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设区的市应当建有大中型体育场和体育馆、游泳馆、足球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第二项规定:县(市、区)应当建有体育场和体育馆、游泳馆(池)、足球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市。目前,我市中心城区(2022年三元区常住人口41.05万人)内尚无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游泳馆赛事,清流县、尤溪县尚未建设体育中心,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需求与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设施管理不够到位有的健身设施存在“管理无单位、维护无人员”现象,加上缺乏必要的经费,健身设施损坏后得不到及时维修,导致故障或超期使用的器械不断增加,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正常使用。一些居住小区健身设施管理不善、设施老化、功能降低,甚至出现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一些老旧小区,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十分有限。同时,因涉及安全管理、人身意外伤害责任、设施运维费用、人员待遇报酬等问题,一些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未能有效对社会开放,体育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

  社会组织和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我市体育社会组织社会化程度不高、运作不够规范和实体化建设滞后的现象。一些体育社团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时,有时还需要向有关单位交纳较高的场地租用费,既制约了社团组织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正确引导。据统计,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245.5万人,注册登记体育社会组织为198家,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0.81个,距我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实施效果核心指标数据目标值“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1个”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因国家局平台原因,我市无法掌握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具体情况。

  三、意见和建议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的重要论述,落实《条例》规定,聚焦人民群众健身和健康需求、建设体育强市的目标,加强全民健身体系的建设,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扎实推动我市全民健身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加大法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媒体矩阵以及赛事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加强体育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体育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学好、用好《条例》的浓厚氛围,以法治力量推动我市全民健身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汇聚多方工作合力。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作用,在明确落实各部门任务分工的基础上,完善部门间的工作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体育部门要发挥牵头职能,联合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与企业,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深化体教、体旅、体卫多元融合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健身工作的合力。三是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依法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及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提升各类资金使用效益。严格规范体彩公益金的管理与使用,确保将体彩公益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范围和比例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依法公示体彩公益金年度使用情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扩大全民健身的投资渠道,进一步落实对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运营上的财税、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全民健身事业。

  (二)加强设施建设和管理。一是补短板拓空间按照《条例》第二十六规定,补齐公共体育设施短板,特别是中心城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为我市承办2026年福建省第十八届运动会补齐硬件短板。体育部门要积极协同自然资源、住建部门,通过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土地复合利用等方式挖掘全民健身用地空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以及公园、市政用地的闲置资源配建健身设施,打造健身新空间。利用城市“金角银边”配建嵌入式健身设施,加强适老化、适儿化健身设施配置,构建群众身边的多层次多样化健身圈。二是积极发挥政策等推动效应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公共体育场馆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的资金补助力度,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通过政府配送体育消费券等方式,鼓励、支持经营性体育场馆向市民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适度降低收费标准,助力我市争创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三是加强管理和扩大共享面完善体育设施维护更新日常管理机制,坚持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原则,借鉴厦门等地开放体育设施经验,进一步拓宽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园区等不同主体的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运行机制。

  (三)抓好全民健身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和健身团队作用。健全体育社会组织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支持建立人群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体育产业协会等,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职工体育俱乐部等基层体育组织的发展,培育和扶持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体育俱乐部,促进体育协会增量提质发展。二是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优化等级结构,推动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教练员职业发展贯通,提升科学健身指导能力水平。鼓励体育、医疗领域专家及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入社区,为群众提供科学、优质的健身指导服务。发挥好三明学院在体卫融合的专业优势,深化健身体育和康复体育融合发展。

  广泛开展各类赛事活动。一是开展“运动健身进万家”行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网络,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常态化。结合全民健身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二是办好社区健身活动。支持社区结合实际开展健步走、慢跑、八段锦等项目和气排球、乒乓球、气功操等基层小型赛事活动推动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参与健身活动是打造特色赛事品牌。举办全市篮球、足球、排球气排球运动项目业余联赛,支持各县开展“一县一品、一县多品”赛事活动。学习借鉴贵州“村BA”“村超”经验做法,打造富有特色的群众性赛事品牌。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