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中心 > 调研报告

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3-04-28 15:33    来源:市人大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3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知通带领调研组对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深入尤溪县、将乐县,实地察看县应急管理机构、县应急物资储备库、各类应急救援队伍、部分应急避灾场所等,召开市县工作汇报座谈会,详细了解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及关部门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的目标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全市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2022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51%、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5.4%,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应急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市县两级相关机构和职能调整基本到位,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日常工作职能统一归集应急局,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议事规则和会商机制逐步细化完善。制定出台《三明市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力量联动工作机制(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制机制。应对全灾种、全场景、全领域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行业应急力量和社会应急队伍基本整合完成。

  (二)应急管理基础不断夯实一是落实各方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出台《三明市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管理办法》《三明市关于<福建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落实方案》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2021年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网格督导员制度。强化基层防灾减灾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建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29处、9776个地灾隐患点,提升改造97个省级自然灾害避灾示范点,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2个。三是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市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完成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场地的升级改造,实现部省市县四级扁平化调度,应急通信网络实现重点风险领域全覆盖。

  (三)应急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依托消防、大型企业、工业园区等应急救援力量,加强各类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有针对性的开展水上突发事件、隧道坍塌、防汛救援、尾矿库溃坝救援等应急综合演练,进一步增强应急救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加强灾害处置与重要时段会商研判。2020年以来共处置消防事故9191起、森林火灾20起、暴雨46场和气象干旱5场。在防汛期和森林防火期期间,组织市县乡三级滚动会商研判,提供专家专业支撑,加强工作督导,强化监测预警,组织应急救援队伍靠前驻防。规范管理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制定《三明市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暂行规定》,每年对全市救灾物资进行系统梳理,督促各个层级对标落实配备到位2019年以来,根据自然灾害严重程度、疫情防控需求,共发出救灾储备物资动用指令10个批次,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面临的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在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和灾害事故应急能力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应急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一是应急管理指挥体系不够完善。统一指挥、上下联动、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应急响应启动机制不够顺畅。统一作战指挥平台发挥作用不够,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孤岛和信息壁垒,各类救援力量条块分割,第一时间形成联动效应弱。二是防与救的责任衔接不够清晰。应急管理涉及的部分职责职能仍未完全划分明确,职责衔接不够通畅,交叉重叠或脱节空档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林业、水利等专业部门共同履行源头“防”的责任和应急管理部门如何履行“救”的责任,还缺少协同有效运行规范。三是应急预案修订相对滞后。机构改革后,有的部门职责发生转变,总体预案、各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仍未全部完成修订。截止3月底,我市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处于修订阶段;专项预案共49个,其中地震应急预案、农业灾害应急预案等23个专项预案未完成;部门预案共164个,其中高速公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市场监管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预案等74个部门预案未完成。

  (二)安全风险管控亟需加强。一是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强。从调研情况看,少数单位和个别干部安全发展理念不牢,缺乏底线思维,红线意识淡薄,一定程度存在“重检查、轻执法”,“重救援、轻预防”的现象。社会公众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不够浓厚应急处置社会动员存在困难。二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隐患排查不扎实。矿山、危化、建筑、道路交通、景区、森林和工业园区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不深入,整改督办和处罚力度不强。三是风险预警监测能力不足。风险预警监测缺乏整体顶层设计,防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应急涉及的风险监测系统尚未实现充分信息联通和资源共享,灾害群测群防专业水平与监测预警精准度仍需提高。

  (三)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基层应急投入保障有欠缺。乡镇未设立应急专项工作经费,应急救援经费没有可靠、稳定的保障渠道,应急队伍建设、综合应急演练开展、装备配备和更新都难以实施到位。二是息化建设存在短板。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专业设备、技术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如全市近300套区域气象自动站中,成以上只有雨量要素,近成运行时间已超过8年的报废年限三是专业救援装备亟待完善。全市省级认定的9个化工园区消防站建设进度较为缓慢,三元(黄砂、吉口)、宁化、明溪4个特勤消防站已建成但未投入使用,沙县、尤溪2个特勤消防站正在建设,永安北部、将乐、清流仅建成小型消防站投入使用。大型和特种专业装备缺乏,专业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老化、配备不足不全等问题比较突出。全市现有执勤消防车104辆,整体性能偏低,近七成使用时间已超过10年以上,举高类消防车18辆,其中53米以上的云梯消防车仅2辆,在处置化工火灾、大面积火灾、高层建筑火灾等灾害事故中难以发挥较好作战效能。四是应急物资和场所缺乏整体统筹。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单一,更新不及时,结构布局不合理,特别是基层储备能力不足,数量偏少、品种难以动态调整。应急避难场所数量少、规模小,分布设置和建设不够规范,相关配套设施不全,有的紧急避难场所缺少基本的生活设施,只能作为灾后群众临时安置点。五是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薄弱。乡镇专业救援人员紧缺,社会救援力量培育不足,队伍主要依靠机关干部和当地群众,专业救援技能缺乏,缺少实战演练,实战能力不强。

  三、今后工作的意见建议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改革深化,促进有机融合,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应急管理机制。一要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部门要主动牵头,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汇集各方面的专业力量,健全相互协调与统一指挥的工作机制,完善各级应急指挥、应急值守、信息处置、信息发布等制度,形成上下贯通、衔接有序、反应灵敏的应急指挥工作体系,提升应急救援的合力要健全工作协同机制。市县应急救援指挥部要统筹整合应急管理资源,总结近年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加强研判会商和指挥调度,特别是在防汛期和森林防火期期间,督促应急部门与工信、水利、林业等职能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细化职责分工,明确衔接关系,完善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协同和灾害事故处置应对协助管理办法,促进应急协同联动机制更加规范和高效。三要抓紧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尚未修订完成的23个专项预案、74个部门预案年内制定(修订)完成探索建设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简明化、数字化、智慧化统一平台管理汇集共享。通过分析应急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增强各类应急预案的针对性、联动性和实效性。

  (二)强化安全风险管控。一要全方位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各行各业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经常性开展无死角安全生产检查,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要时段更要从严从细全面排查和整治安全隐患不断完善全市安全风险“电子一张图”,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建立清单,逐项销号。加大行政执法及处罚力度,完善安全生产联合惩戒及黑名单制度。二要提高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水平。要统筹推进灾害事故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预警发布系统。加强灾害损失评估、防灾减灾部门日常业务协同,完善灾害事故分类监测数据的交换共享机制,实现监测数据多部门、多层次互通,推动形成灾害事故风险感知合力。三要加强应急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丰富应急安全教育形式,把应急知识教育、应急技能培训纳入机关和工业园区、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必修内容。有序建设应急安全文化公园、应急安全体验教育基地(场馆)等设施,大力开展应急体验式培训,提升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提升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要提升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压紧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构建更加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要加大基层应急管理投入保障力度,通过财政补助、单位自筹、社会各界捐赠捐助相结合等方式,多渠道对基层应急管理的经费、技术设备、综合演练等给予支持,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要深化“智慧应急”建设,依托技术信息手段,抓实气象、水文、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部门应用需求的信息化系统提升改造,实现报警和救援信息共享,优化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强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水平。二要提升应急装备能力。要完善专业救援装备,快化工园区消防站建设进度,重点推进氟新产业园特勤消防站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装备、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满足实际需求。优化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救援装备,购置或更新层灭火等紧缺特种专业救援设备和防护装备,为救援队伍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加强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库和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统筹规划应急物资储备种类、数量并及时更新,健全相互协调、反应敏捷的物资调配系统,做好政府储备与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机结合摸清避难场所容纳能力和城区人口疏散安置需求,优化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基础设施,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公共设施、消防设施建设提级扩能。三要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要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总结推广将乐县白莲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常态化、实战化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救援演练,规范地方应急救援力量的训练内容、组训方式、考核标准,完善管理和保障机制,提高应急演练实效。鼓励专业社会应急救援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提供社会化救援有偿服务,充分发挥应急志愿者服务队伍在应急知识宣教、救援、民间搜救等方面的作用。支持引导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参与应急救援行动。抓紧制定出台《三明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科学规范我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