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我市保护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纪实

2020-07-01 11:01    来源:三明日报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次

  一组数字,让人瞩目。

   2018年以来,市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其中,2019年东牙溪水库Ⅰ—Ⅱ类水质比例为62.5%,较2018年提升4.2个百分点;2020年1月至4月,东牙溪水库Ⅰ-Ⅱ类水质比例为10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区水源地水质持续向好,正是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的生动写照。

   出台一部法规,持续推动

   2018年7月26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三明市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获得批准。

   以法治呵护“生命之水”。作为我市第一部环境保护类的地方性法规,聚焦的又是与市区居民息息相关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广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水源保护工作涉及多行业、多部门,职责不明,合力难以形成。同时,已采取的污染治理、风险防控等水库水源保护和管理措施,逐渐显现出“疲软、乏力”的态势,一定程度上对林业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少预见性和控制力,特别是前些年“蓝藻事件”频发,也给水库水源安全笼罩上一层阴影。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林承日介绍,此前有关法律法规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管理的规定较为分散,针对性不强。实践中凭经验、靠感觉来应对水源污染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容易导致防控不及时、错过污染治理最佳时机,进而影响市区居民饮用水安全。

   “水库水源保护关系到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历经市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并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条例》,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为水库水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法治依据,真正保障市区居民饮用水安全。”林承日说。

   建立一个体系,落实责任

   东牙溪和薯沙溪流域涉及三元区、永安市。

   目前,东牙溪、薯沙溪流域的水环境质量保护由三元区、永安市按照属地原则统筹负责,水源保护区区域内水质保护由所在地的中村乡、莘口镇政府具体负责,区域内村(居)民委员会协助落实,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督促指导。

   肩上压担子,身上有责任。我市将市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纳入三元区、永安市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每年下达整治任务,以水质为导向,将水源地Ⅰ—Ⅱ类水质比例作为重要指标,强化水质改善目标任务考核,倒逼三元、永安落实水源地水质保护主体责任。

   职责清,任务明。生态环境部门对水库水源的污染防治实行统一监督管理,水利部门对水资源、水土保持,农业农村部门对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实施监督管理,其余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市区水库水源保护工作。

   水源地保护,资金保障不可少。从市、区两级财政专项资金、明源水电供应下洋水厂水资源保护费、省上下达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饮用水源专项保护金等方面,多渠道筹措水源保护资金。同时,将水源地生态保护项目列入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2019年,我市累计争取各类水源保护资金5417.12万元,较2017年1975.5万元大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另外安排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水源生态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每一年度财政预算,提交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其中,2018年400万元、2019年450万元、2020年550万元,分别用于水源保护区内行政村、乡镇和水资源管理站专项补助、项目建设资金补助、绩效奖励。

   实施一套方法,源头治理

   夏日的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库区,青山绿水辉映成趣,清新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脾。掩映在绿树之下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标识牌十分醒目。

   我市实行源头控制,严格项目准入,在水库水源保护区域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林木采伐监管,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严格限制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利用,规范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采伐审批。

   建立危化品运输管理制度,划定危化品运输车辆禁行区,对534国道水源保护区路段发布禁行通告,实行通行审批。《条例》实施以来,共核发92辆次危化品运输车辆通行证,未发现违规驶入禁行区的行为,以及危化品运输车辆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用有机肥料;推广种植绿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2019年,中村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3.885万亩,绿肥种植780亩,有机肥1.461万亩,秸秆还田1.22万亩,化肥用量1204吨,比2018年减少2.27%;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3.52万亩,统防统治1.57万亩,新农药推广0.55万亩,农药使用量17吨,比2018年减少5.55%。

   走进三元区中村乡中村村,居民门前屋后干净整洁,穿村而过的小溪清澈见底。我市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对东牙溪、薯沙溪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23个村庄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同时,对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尾水进行改造,引至农田或山林,取缔污水处理设施入河排污口。

   针对东牙溪水库逐步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引进华川技术公司在水库实施湖库控藻静默生态修复项目,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开展了四期水库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降解能力。

   通过实施林分改造工程、商品林赎买,逐步减少保护区内竹林及商品林面积。2019年,东牙溪水库完成水源涵养林种植约1100亩,薯沙溪水库累计赎买商品林135亩。同时,积极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建设富硒农产品基地、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景观苗木奇石花卉基地等示范基地,带动生态农业发展。

   构筑一串“链条”,强化监管工作落细,串“珠”成“链”。

   市生态环境局牵头不定期召开市区饮用水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市区饮用水突发事件的影响。目前,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最初5家扩展到现在的17家,在应对水库枯水期、水质变化和藻类滋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成东牙溪、薯沙溪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每4个小时对水库表层水质进行监测。同时,生态环境部门每旬对东牙溪水源地、每月对薯沙溪水源地开展一次多点水质监测。卫健部门每季度对市区3座水厂开展出厂水水质监测,对市区30个管网末梢水监测点开展水质定点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完成东牙溪水库、薯沙溪水库“一湖一档一策”编制,明确整治目标和整治任务。市、县、乡通过召开流域推进会、调研、巡湖等形式,强化河湖长履职。目前,共开展东牙溪、薯沙溪流域巡河(湖)108次,同步在库区范围内开展河湖长制宣传,提升水源保护区群众水源保护意识。

   成立市区饮用水源地综合管理中心,配备视频监控、实验室、生物指示装置等,实现对保护区内治安、水位、水质、生态系统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对东牙溪、薯沙溪水库开展巡查检查,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条例》实施以来,市、区、乡、村四级及多部门联动,取缔并拆除捞砂点9个,关闭养鳗场1家,整治毛竹加工厂6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宗,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3家,处罚金额28万元,行政拘留1起,有效遏制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各类环境违法问题。

   握指成拳,合力凝聚。我们有理由相信,来自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的一股股“甘泉”,还将源源不断地流入千家万户……(李远明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主办 :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高岩新村51幢    闽ICP备170146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3号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