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市人大专题询问 > 2016年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专题询问 > 会议资料
老旧社区、“城中村”等脏乱差问题如何破解?
政府在市容环境卫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心城区主干道的市容环境卫生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在老旧社区、“城中村”等地方,脏乱差的情况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请问,市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些区域脏乱差的状态?
梅列区政府:梅列区还有许多开放式的老旧城区和像列东村、徐碧村这样的“城中村”。对于这些地方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虽然没有单列管理,但近年来,整个区的保洁工作却是不断在加强。在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区里相继添置了勾壁式垃圾车2辆、自装卸垃圾清运车4辆、拆改开放式垃圾池47座、安放密闭式垃圾箱24个、垃圾桶近2000个,完成列西全片区、列东高岩社区等处垃圾机械化收运工作;在体制机制方面,进一步强化环卫人员“量岗定责”,实行清扫保洁人员职级考核制度,提高环卫工人积极性,稳定环卫队伍。同时,推行“街长制”,把单一的网格化变成综合的网格化管理,联合部门力量强化环境保洁工作。
三元区政府:2014年以来,三元区下大决心打好城市管理攻坚战,确保环境保洁全覆盖。区里在明确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职责的同时,还强化物业管理机构、业主委员会、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管理意识和职责,促进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向基层延伸。在环卫作业方面,不断完善作业标准,通过充实人员、提高待遇等做法,将个人清扫面积下降,以此来提高清扫质量。同时,区里还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制定针对“四街一乡”的城市管理考评体系和针对各社区(村)的市容环境卫生考评体系,实行月、季、年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劣。近年来,三元区还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和提升,相继投入1500余万元用于社区水泥硬化、路灯安装等工作。
垃圾处理、分类“有话说”
中央提出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请问我市废弃的电器电子产品和医疗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如何处理?我市实行垃圾分类多年,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发现,垃圾收运工作人员混装混运,这会反过来影响市民的分类热情,请问政府有没有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的措施?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垃圾处理方面,对于医疗垃圾我市有专门的填埋场,在普通的垃圾场焚烧后再拉回填埋场填埋;对于电子产品垃圾,市里正在做相关的研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组建废旧市场回收站,由政府或者企业去经营,从而回收具有一定价值的电子产品垃圾。在垃圾分类方面,作为全省三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我市正在做积极的尝试。去年开始,在梅列、三元各选择了一个小区的1-2幢楼,以奖励的形式,对于一日三餐都有进行垃圾分类的住户,连续一个月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但由于费用偏高,这项工作没有持续下去,下一段会加强推进,并希望能够得到市里的资金支持。
市政府: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是一个循环经济的话题。对于垃圾分类,由于市民的积极性没被调动,所以实施较为困难。市里将重新定位、梳理,让垃圾分类体现它的价值,比如让被回收的可利用产品切实转化成百姓的物质得利,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
三明综合市场“亮堂了”
2015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通知,公布全国100家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三明综合市场位列其中,请问,目前三明综合市场整治情况如何?
市政府:三明综合市场地处市区中心地带,是三明市区最大的市场。此前,市场的脏、乱、差一直困扰着经营户和周边居民。去年11月,市政府投入500余万元,对整个综合市场进行改造,目前一楼市场已完工。
改造后的综合市场人流、物流通道宽敞明亮,干净的台板和雪白的墙面,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此次改造,对排水设施、市场灯具、消防设施等进行全面翻新,并在主通道、出入口等地方安装摄像头监控,配备消防器材。项目改造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其中一楼菜场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能容纳200多个摊位。
沿街店面油烟污染怎么治理
“下为店面,上为住宅”已成为沿街餐饮店的普遍模式,餐饮业主在选址前大都没有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直接在工商局领取营业执照即可营业,原有规划未预设专门的烟道竖井,缺少油烟净化设备,造成油烟污染,居民反映强烈。请问,我市对于城区沿街店面油烟污染是怎么治理的,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市环保局:我局以生态市和文明城创建为契机,制定切实有效的油烟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并分解到人,确保油烟治理取得实效。按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的要求,我局严格环评审批制度,强化项目分类管理,凡是大于6个灶头的餐饮项目一律按照环评报告审批表审批,其余项目按照登记表审批。在审批前,加大对餐饮业现场踏勘,实地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情况。同时,要求餐饮经营者须按照规定及时办理“环评”审批和“三个同时”验收手续,并督促各餐饮经营者依据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油烟污染治理设施,控制污染源头。对于下一步工作,局里将进一步加大对选址合理性的考察,加强统一监管,并及时处理接到的油烟污染投诉。去年,局里共接到并处理各类油烟污染投诉近150件。
占道经营“有解”吗?
新市路、江滨路、西江滨路、工业路等城市主干道存在占用人行道卖车、修车、洗车现象,和仁路、东新三路、崇荣路等中心街区存在大量占用机动车道摆摊设点现象,市政府如何规范管理占道经营、路边修车洗车等违法行为?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对于占道经营问题,局里不断加强巡查执法力度,实行“定人、定时、定位、定标准”的“四定”原则,强化路面巡查监管,针对流动摊点流动性、反复性强的特点,实行定点巡查与机动巡查相结合,坚持发现一摊、取缔一摊。今年以来,两区城管大队共劝导、查处店外占道经营4700余起。同时本着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市里还在两区设置了11个流动摊点临时安置点,其中梅列区的列西和三元区的下洋两个大型临时安置点均可容纳100多个摊位。
确保河道整洁、安全
市区部分河道、河岸有垃圾随意倾倒,特别是建筑垃圾偷倒的情况。
随着雨季的来临,很多生活垃圾随雨水涌入河面、沟渠。请问,市政府是如何加强河道及沿岸保洁的?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河道垃圾,对于河面上的漂浮物,环卫处每天都会进行清理。而对于河里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则有水利和城管这两个部门负责。通过专业巡查、电子监控、群众举报等途径,对于向河里倾倒垃圾的行为,做到发现一处查处一处。
梅列区政府:往河里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翁墩、武警森林支队旁边的河道。对于这个问题,梅列区已经在着手研究处理,如往政府购买服务方向倾斜,由专业公司来负责河道巡查,确保河道整洁、安全。
“门前三包”如何“包”清楚
多年来我市“门前三包”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落实不到位和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情况,亟需上升到法规的层面予以强化,请问,市政府对这方面工作有无针对性举措?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门前三包”是三明市的老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传统没有得到很好地延续。沿街店铺经营者认为交了卫生费,垃圾就要有人来清理,以致许多人在夜间随地乱扔、乱倒垃圾,而夜间22:00到凌晨4:00是环卫空档期。对于这个情况,局里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让店主自觉遵守“门前三包”;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巡查力度,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市容环境。
市政府:要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把乱倒垃圾侵犯公共领域的行为,用法律行为来约束,以此来深化新时期的“门前三包”。
三元区政府:希望通过地方媒体、LED屏幕等来加大对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以此来震慑不自觉遵守“门前三包”的市民。暴雨“看海”何时停
近年来,每逢暴雨,市区部分下水管道就堵塞,造成雨水淤积,黄泥污水横流,列东中学、高岩社区、时代锦园等地段最为明显。网友戏称暴雨后的三明市区为“水上威尼斯”,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请问,这是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将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造成下水道堵塞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黄土流入。由于施工单位围挡不够高或者不够牢固,一遇到暴雨,施工中的黄土就会顺流而下,造成下水道堵塞,从而造成城市“内涝”。针对这个情况,局里采取应急措施,一下暴雨,环卫处随时待命,雨一停就到容易发生“内涝”的路段进行清扫。而等路面干了之后,市政工程处就负责把下水道检查一遍,看是否堵塞。对于施工单位,也不断强化监管,责令他们把排水沟挖深点,把围挡筑牢点,避免让黄土流入下水道。
停车,如何规范
停车难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请问,目前市区划线停车工作是由哪些部门规划管理?收费标准制定和收费工作如何?划线停车收费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收费使用情况如何?下一步,市政府在规范停车管理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此外,市区不同程度存在各类车辆停放人行道现象,市政府如何解决机动车占道停车问题?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2014年,为了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市里施划了3000多个停车位,基本在次干道上。停车位是城管和交警部门共同施划的,收费实行市场化运作,收支两条线,梅列、三元收费所得全部进入当地财政。而停车收费标准,是严格按照物价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来执行,不存在乱收费的问题。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多、位少,停车难一直困扰着广大市民,由于停车位难找,占道停车也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交警部门一是加强路面执勤管理,全市共分级设置路面勤务岗位126个,定岗、定人、定时、定责,严格落实“高峰站点、平峰巡线”要求,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堵情。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管理合力,进一步加强重点路口、路段、区域的交通宣传教育与交通管理工作。从长远看,解决停车难问题,还是要进一步加快停车场规划和建设,并确保已经建成的停车场正常使用。(杨燕蓉 张丽琼)